词条 | 雪乌 |
释义 | 雪乌(all-grassofTangutMonkshood),别名草乌,藏名为翁阿鲁、翁格尔。多年生草本,为毛茛科植物凉山乌头的块根。能祛风湿、止痛,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有很大疗效。 中药化学成分块根含乌头碱(aconitine),乌头原碱(aconine),新乌宁碱(neoline),准噶尔乌头 碱(songorine),森布星甲(senbusineA),12-表欧乌头碱(12-epinapelline),12-表光泽乌头碱(12-epi-lucidusculine),1-O-甲基-12-表欧乌头碱(1-O-methyl-12-epinapelline),1-O-甲基准噶尔乌头碱(1-O-methylsongorine),12-表去氢欧乌头碱(12-epidehydronapelline),12-表去氢光泽乌头碱(12-epidehydrolucidusculine)。 植物形态凉山乌头,多年生草本,高32-43cm。块根倒圆锥形或胡萝卜形,长3-4cm,直径1-1.2cm。茎直立,疏被反曲并紧贴的黄色短柔毛,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叶互生;茎中部叶具稍长柄,无毛,叶柄长约4.5cm;叶片五角形,长约3.8cm,宽约5.8cm,3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二回3深裂近中脉,末回裂片线形,宽2.5-3.6cm。总状花序有3-6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弯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上部苞片倒披针形;花梗长0.7-3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线形或钻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蓝紫色,外面被弯曲短柔毛,内面无毛,上萼片船状盔形,宽约7.5mm,自基部至喙长约1.2cm,外缘斜,喙短侧萼片长约1.2cm;花瓣2,长约1.6cm,爪被短柔毛,瓣片长约9mm,宽约1.5mm,唇长约3.5mm,末端微凹,疏被柔毛,距长约1.5mm,向后伸展;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或具2小齿,被柔毛;心皮5,密被紧贴的短柔毛。蓇葖果。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子根,圆锥形,长1.5~3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灰褐色,有细的纵皱纹,顶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常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下端尖,周围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外层褐色,内面为灰白色,粉性,横切面有一多角形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干燥的母根,呈瘦长的圆锥形,或带有残余的茎杆,体长3~7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或有锥形的小瘤状侧根,并具割去附子后遗留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或微带灰色,横切面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均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显微鉴定:粉末:灰黄色。 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球形、长圆形或肾形,直径3-22μm;复粒由2-15分粒组成。 ②后生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垂周壁稍厚,有的横向壁细胞细波状弯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内。 ③石细胞较少,类长方形、类方形、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μm,长113-280μm,壁厚4-13μm,纹孔稀疏。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9-70μm,有的导管分子粗短拐曲或横连接,具缘纹孔较密。 ⑤纤维少数,细长条状,有的具短分枝,纹孔口十字形、人字形或为具缘纹孔。 功能主治
性味 辛;苦;热;有毒归经 脾;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先煎。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清热消炎。治胃肠炎。 生态环境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4300-4500m的山地草坡或石砾中。 采收和储藏 8-9月采挖块根,洗净,切段,晒干。 生草乌:拣去杂质,洗净灰屑,晒干。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漂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煎煮,至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除去甘草、黑豆,晒晾,闷润后切片,晒干(每川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考证】:出自侯宁极《药谱》 《纲目》 :“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 与川乌区别
川乌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 【功效】: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主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 ②《东医宝鉴》:“性大热,味辛甘,有大毒。” ③《医家心法》:“辛,温,大毒。” ④《长沙药解》:“味辛苦,性温。” 归脾经 ①《要药分剂》:“入脾、命门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 【处方名】:制川乌、川乌头、生川乌、制二乌(制川乌和制草乌)、天雄、川乌,生川乌 【药用部位】:本植物栽培品的子根(附子、侧子、漏蓝子);野生种的块根(草乌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资源分布】: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野生种分布辽宁、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