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学文 |
释义 | 1.革命烈士徐学文(1913年-1945年),南汇县(现上海市南汇区)下沙乡人。其父是一个说书艺人,母亲务农,10岁入下沙小学读书,17岁小学毕业随父亲学习说书。徐学文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习练武术,从武术名师学习。说书技艺亦很高,尤擅于说唱《天宝图》,有“活天宝图”之誉。1940年春,徐学文在下沙镇茶馆里说唱,说唱中嘲讽了土匪横行霸道的行为,土匪借故将徐学文抓到一农民家,关入空屋中。翌日上午,载着数十名日军的一艘汽艇开来,看守的土匪胆颤心惊地说:“你去吧,我们也要跑了。”徐学文望了他一眼,说:“你们不是常说打东洋兵吗,现在东洋兵来了,怎么不打就要跑了呢?”土匪反问:“你敢打吗?你敢打,我的枪弹给你去打。”学文竟接过枪,伏在一坟山之后,瞄准日军,一枪一个,弹无虚发,连毙数名日军,余下日军慌忙逃上汽艇。事后,土匪见其机智勇敢,硬把他留下,徐学文不愿当土匪,不久便离去。1942年4月,参加了革命队伍。1945年3月,新四军淞沪支队下设路西六区自卫中队,徐学文任中队长。7月8日,徐学文奉命袭击盘踞于坦直镇的伪军刘铁城部,不幸中弹牺牲。 2.徐锡麟之子徐学文(1906.7—1991.7) 字子澄,绍兴东浦孙家楼人。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独子、现代企业家、蒋经国媳妇蒋徐乃锦父亲。 母亲王振汉系绍兴柯桥富户王培卿的长女。她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在徐锡麟和秋瑾等革命家的影响下,曾加入光复会,结婚十余年,时限35岁,如此至宝,对学文万分宠爱,学问亦受全家上下众人的喜爱。 1907年春,王振汉携子徐学文由秋瑾陪同经上海乘船抵达安庆,徐锡麟亲自到轮船码头迎接,夫妻与独子徐学文同住租定的公馆,共享团聚天伦之乐。1907年农历5月,徐锡麟亲自送妻儿到上海,寓于徐锡骥处。数日后,即悉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壮烈牺牲,王振汉悲愤欲极,后在四叔徐锡骥的伴送下,经乔装打扮逃亡日本躲避,那时徐学文仅一岁,母子在日本受惊慌,在清廷捕杀中度日。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王振汉携子回归家乡,与家人团聚,结束了长期流离颠沛的苦难生活。稍长,三叔徐锡麒接学文到绍城笔飞弄8号家居在,在绍城学校读书,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有四叔照顾,徐学文自强自立,洁身自爱,从小聪颖过人,刻苦学习,并喜爱音乐,运动,又擅长围棋桥牌,书法则独创一格,语言之才尤其过人,精通英,德等国的文字语言,是当时上海闻名的才子。 1925年1月,王振汉因眼疾严重,欲早日为学文完婚,一切事宜均托三叔、四叔操办。有三叔徐锡麒主持学文与冯梅贞在家举行结婚仪式,与1925年10月生一女,名乃英,字菊。系王振汉亲自取名。1926(农历正月)王振汉病故,徐学文悲愤欲绝,久久不能自制。 徐学文就读的圣约翰大学实行奴化教育,酿成学潮,反对外国人欺负中国学生,有识之士创办了光华大学,徐学文参加学潮,转入光华大学读书,1928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 1929年夏初,由四叔徐锡骥出资送徐学文去德国留学深造,获得德国柏林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1936年学成回国,在绍兴家乡暂住一周,即匆匆抵泸谋事,曾任江湾某医院药剂师。1937年在上海自建药厂,取名“优生药厂”,他研制的“喘必灵”等西药,销路甚好,对我国西药之研制作出了贡献。 1946年徐学文应同乡之邀,抱着艰苦创业开发宝岛台湾的愿望前往台湾,他先在台接收工矿总公司,任总经理。后任樟脑公司总经理,后任樟脑公司改成樟脑局后,继任局长,因公营事业改组,调任台湾省政府建设厅参议。鉴于商业迅猛发展,任有利公司经理,经营出口贸易,继任有利公司董事长,直至1991年7月16日病逝,享年86岁。 徐学文个性内向,胸襟豁达,淡薄名利,有权势不仗,有权位不谋,他为人善良,乐于帮忙,他赴台时,有一位16岁的学徒也跟随同往。后来那个学徒自主创业,赚了钱,但不久,生意做亏,妻子生病,带着四个小孩无家可回,找上徐学文。徐学文和许曼丽就清扫后院的一间小屋,让那个学徒在那间小屋里住了七、八年,然后再创业成功。那个学徒甚为感激,发了财后,几乎每星期去探望徐学文,并多次希望聊表感恩之情,但都被婉绝。 徐学文很热爱故乡,怀念先祖。1948年曾回绍兴祭祖叹亲,并在杭州清泰旅馆与长女徐乃英相会。1988年徐学文通过多种联系方式,曾与徐乃英在香港相会。晚年,徐学文更是常常思念家乡,亲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