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然里
释义

安然里,古称“丘马顶”,位于福建莆田城里马巷顶往西至西岩寺以东。明初兴化府扩城后,在今胜利路中段东侧建了莆阳驿铺,今荔城区法院门口处(俗称“马巷顶”)又分出三条小巷:往南的一条与今文献中路相通,系宋绍圣元年(1094)进士、官河南少尹的邑人阮骏府宅所在地,民间称为“阮巷”;向北的一条,通今之梅园中路(原“雷山巷”),原来其延伸路段从古梅峰寺门口经过,叫做“梅峰巷”(即“西门街”);由马巷顶往西的一条小巷,沿今法院南侧围墙外直达西岩寺,小巷周围地带有二三十户人家,古称“丘马顶”,后名“安然里”。

安然里的来历

明朝嘉靖末年,日本倭寇屡屡侵扰莆田,进而攻陷了兴化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内百姓被杀死三万余人,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倭贼所到之处,逢人便砍,遇门就抢,家家户户被残杀,财物被劫,器具被砸一空,到处瓦砾碎片成堆,满目凄凉。

当时,莆田城中有一异人,名叫卓晚春,从祖家东庄营边来到城里传道布善,宣扬“三一”教义,精研度人法术,物色人选,授诀点化。倭寇入城后,他游说于街头民间,白日里披头散发,故意装疯卖傻,伺机拯救难民,夜间则寄居在“马巷”至西岩寺之间的“丘马顶”一户卖“油脷”(莆田一种油炸甜糍粑)人家屋里。他为人随和,不拘小节,什么人都合得来,群众都尊敬他,称他为“卓真人”;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叫他“卓狂”、“疯道士”。房东老夫妻两人,年已古稀,膝下无儿,孤苦伶仃,以炸“油脷”出售为生,人称“油脷”公、“油脷”妈。老两口人穷志不穷,平日乐善好施,常常救助穷人,对于那衣衫褴褛的卓晚春,不但不轻贱,还时时施舍于他,毫不小气吝啬,彼此交情甚笃,无话不谈。卓晚春心中明白,总想寻机会给以回报。

倭贼个个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每到一户,抢尽杀绝之后,总要再把陶器碗盆之类的东西扔到门外,砸个粉碎,作为该户人家已被劫掠的记号,以免其他同伙再次进门搜索,空费心机。卓晚春天天暗中窥察,看透贼寇伎俩,有心帮助“油脷”公“油脷”妈及周边群众,逃避灾祸,渡过难关。那一天,卓晚春眼见倭贼沿街杀人抢掠,正朝马巷方向而来。他飞速跑到马巷顶,冲进“油脷”公家里,将其食具碗碟一个个摔到门外,砸碎于地,边摔边说:“赶快进屋躲藏,千万不要作声!”摔完,又把老两口关在内屋,然后跑到临近各户人家,叫他们即刻把碗具砸碎于门外,速速关门消灾。大家来不及考虑卓狂是何用意,就匆匆照办了。

果然不久,一批贼寇气势汹汹地杀来,看到此处各家门前尽是破碗碎片,认定已有同伙来过,便转向别处肆虐。住在小巷里的二三十户人家,终于避过了灾难,实是万幸!人们惊魂稍定,回想当初卓真人的异常举动,都恍然大悟,从心底里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正是“油脷”公“油脷”妈的善行感动了卓晚春,卓真人在贼寇来犯之前及时点破,才使马巷顶至西岩寺周围的民众得以消灾祛祸,幸免于难,安然无恙。人们在丘马顶建立“万安社”,把“油脷”公“油脷”妈尊为社公社妈,虔诚供祀,又在马巷顶矗立一座里坊,上悬“安然居里”石匾。从此,这里就有了新地名——安然里。民间世代纪念卓晚春,这个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