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伯璞 |
释义 | 个人履历徐伯璞,1901年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老城人。1927年考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历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中国教育部社教司科长兼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江苏省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物组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淮阴市政协常委,淮阴市文联常委,淮阴市美协名誉主席,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淮阴市博物馆顾问、淮阴市政协常委、江苏省书协会员、淮阴市文联常委、古楚印社艺术顾问、市中山书画院名誉顾问等职。2003年病故,享年102岁。 主要事迹人杰地灵中国人历来讲究“人杰地灵”:地因人杰而灵,人因地灵而杰。英雄宝剑,美人芳草,相得而益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里有位女子甚至说:“人不杰,地安得灵?地不灵,树又安得生?”她在这里更是把人提高到统帅地位了。泰山是中国名山中坐第一把交椅的大山,也是我国古代君权神授的政治权力象征,自然应该有杰出的文化人才出现。 历史上泰安地区不乏文化人才。从古代算起,有被孟子称作“圣之和者”的柳下惠,有被曹丕誉为“妙绝时人”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耿介高蹈、“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好友吕安,五代时的天文学家王朴,南宋名画家梁楷,元代著名的农学家、《农书》的作者王祯,金代诗人党怀英,元代戏剧家高文秀、李好古等等,都是泰安地区人。到了近代,也涌现出了如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田烈、张瑜、阚丽君;影视剧作家李赵璧、武如英;散文、小说家吴伯萧、张广平、姜岱东、徐北文、梁兴晨、吕曰生;传记文学作家万伯翱、郭新平等;著名民间文艺作家陶阳,诗人燕遇明、孙静轩;全国著名书画家王曼硕、朱复戡、欧阳中石、武中奇及一批有实力的新生代著名老、中、青年书画家赵华岩、徐枯石、李半残等。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工作、生活在祖国各地的泰安人,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前赴后继,更是新人辈出。我比较了解的有全国著名书画家张华清、赵华胜、于太昌、徐毅民、吴成章、牛德光、张强、冯增木、安龙海、王守栋、王建平、庞子东、张伟明、傅汝有等等。他们和全国各地人民一道,追赶时代的步伐,站在改革的潮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坚定不移地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这里,我所要介绍的徐伯璞,是泰安籍当代知名书画家之一。 徐伯璞,系耕读门第,自幼喜欢字画。在肥城老县城内小学读书时,每逢春节前,即为人书写对联,至除夕之夜,尚有登门求字者。后到济南读中学、大学。其间,目睹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压榨,深感“三座大山”是中国长期落后之根源。因此,积极参加反侵略、反压迫的学生运动。1927年秋考入东京明治大学,学习乡村教育。1931年“9·18事变”后回家。鉴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发了其爱国热忱。翌年,任济南正谊中学校长。徐伯璞为山东教育界代表之一,携带物品及现金前往冀北各县对抗日将士进行慰问。1934年,任山东省教育厅督学,1937年“7·7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他率山东省青年学生经河南等地至武汉。后入川,继续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初在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工作。1939年春调教育部社教司任处长兼理司务并兼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音乐、戏剧等。 其间,吕凤子、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陈之佛、杨仲子等后来曾成为全国著名画家的文化界青年才俊汇集重庆,时常与徐伯璞相聚,谈天说地,作书作画,并鼓励徐伯璞习画。杨仲子先生还为其刻了几十方大小图记。自此他即以自然为师,苦练绘画。老舍、胡小石、赵太侔等人并为其作品题字。1943年春在渝举行全国美展,他被推选为评委之一。1945年春夏之交,徐伯璞在四川举办个人画展。1948年,出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这时,国民党政府的要员正忙于向台湾撤退,教育部部长杭立武派秘书将最后一张飞机票送来,希望徐伯璞一起撤退,遭其拒绝。翌年底,该校由四川迁往北京,改称中央戏剧学院,徐伯璞则留任江苏省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物组组长,还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顾问。此后,更致力于书法绘画的研究,且获得很大成就。1988年其作品在江苏省第三届花鸟画展获荣誉奖,翌年,获淮阳市有特殊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称号,其作品多次参加海峡两岸画展及其他画展,并被江苏、浙江、四川省文史馆、江苏省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丹阳市吕凤子纪念画室、杭州市潘天寿等纪念馆、四川乐山沫若书画院收藏。台、港及日本朋友亦索求收藏其作品。 徐伯璞不仅是书画家,而且是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所收藏的40多位近现代名家书画中,有于右任的“八页家书”,沈尹默的草书长条,董作宾和商承祚的甲骨文对,胡小石的行草,杨仲子的钟鼎文,齐白石的延年图,徐悲鸿的立马图、柳鹊图,潘天寿的佛寿无量图,吕凤子的仕女图,张大千的山水画轴等,均系原件真品。知伯璞老的大名纯属偶然。1982年3月13日的《新华日报》,在第一版下端刊发了一则短讯:“徐伯璞作品及其藏画在宁展出”。伯璞老时年80岁,任省文史馆馆员、沭阳县政协委员,本人亦能作书画。他所收藏的现代名人书画,大部分都是他结交的有名的画家、学者、文人所赠。当时,我在徐州师范学院任教,十分喜爱书画。1984年,徐先生将其藏品和自己的部分作品全部献给国家,受到称赞。 长留清品知伯璞老的大名纯属偶然。1982年3月13日的《新华日报》,在第一版下端刊发了一则短讯:“徐伯璞作品及其藏画在宁展出”。伯璞老时年80岁,任省文史馆馆员、沭阳县政协委员,本人亦能作书画。他所收藏的现代名人书画,大部分都是他结交的有名的画家、学者、文人所赠。当时,我在徐州师范学院任教,十分喜爱书画。 识伯璞老是在1982年的暑假。当年我因公务出差去连云港市,办完公事我即绕道由连赴沭阳去拜访伯璞老,想见识见识他所收藏的名家书画作品,并顺便捎去了我自己平时的一些书画习作,拜请璞老指教。在沭阳县中学的校园内一间极为普通的平房里,我有幸得识了一位精神矍铄、心志怡然的和蔼老人。伯璞老对我所捎去的一些稚嫩的书画作品给予了热情的指点和真诚的鼓励。比我年长近40岁的伯璞老人,还亲自下厨将一条硕大的草鱼做成了几道可口的菜肴招待了我。他的这种谦恭平和使我为之动容。 暑假后不久,我收到了伯璞老寄给我的第一幅画作。那是一幅横画竖置的精心绘制的松梅图。令我感动的是初次幸会的临别,出于礼貌和崇敬,我未曾好意思开口向伯璞老求取画作,而老人却主动友善地将自己的精品力作寄赠给我。我随即去函从内心深处向老人表示了深切的谢意。此后,老人又先后给我寄来了两幅画作。那是他留给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 对伯璞老的进一步了解是在上世纪末。1999年3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徐伯璞与《四库全书》的人物专访”文章,同时配发了近百岁的璞老照片。清乾隆年间修撰的《四库全书》共抄成七部分藏多地。其中江南三部,两部毁于战火。幸存杭州《文澜阁》的一部亦残缺不全,后经多方收集补抄,至1926年共存书3459种,36278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伯璞老时在教育部主管文博事业,立即想到要将这部仅存的传世之作保管好。于是便将其由杭州转移至贵州,再转至陪都重庆,珍藏于青木芳山中。其安定住所与藏书处相邻。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与《四库全书》为伴的漫漫生涯,与库管们一道,竭尽全力,精心呵护。抗战胜利后,从1946年5月开始,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辗转与千难万险,终于在6月中旬,这部《四库全书》一本不少、一页不缺地回到杭州孤山《文澜阁》老家。 对伯璞老人在更深层次上的敬重是:1982年其藏画和画作在省美术馆展出后,又在海峡彼岸展出,引起了海内外书画收藏界的巨大轰动。当时海内外的众多收藏家都极想收藏这批国粹。其实当时,伯璞老经济上也比较拮据,但他绝不为之所动。然而在1984年他一次就将107件书画真迹和纂刻珍品,捐献给了他的第二故乡——淮阴市博物馆。对此,一些人大惑不解,觉得伯璞老为什么甘愿自己住旧屋,坐破沙发?为什么有子有孙却不留给他们?每当问及此事,他总是平淡地说:“这些书画珍品都是故友对国家所作的贡献,我和夫人只是代为收藏保管而已。”“完璧归赵,理属国家。”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映射出的却是如此高尚的人格光寰。伯璞永如璞玉闪烁着无比圣洁的光芒。 我去年才得知伯璞老已于2004年作古。享年102岁。国内消息闭塞,未能亲往拜祭,今天谨以此短文表示对伯璞老的追思。 斯人已跨仙鹤去,长留清品照人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