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邢家庄村 |
释义 | 该村由邢家庄、张家楼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县城西侧,洸河东岸,南与西关村相邻,北与县城企事业单位相连,属城区。济(南)微(山)路、蒙(阴)馆(陶)路穿境而过,宁阳县城西关路、文化路、交通路与村内街道相连接。境内有县属化肥厂、纺织厂、华润纸业公司、光明纸业公司、缫丝厂等大中型企业。 中文名:邢家庄村 组成:邢家庄、张家楼两个自然村组成 位置:位于县城西侧,洸河东岸 人口:2000年全村432户,总人口1680人 乡村简介据《张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邢姓迁此定居,张姓列其后,以姓氏取名邢家庄。 该村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全村占地面积8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0公顷,企业占地面积20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各类蔬菜。 人口民族2000年全村共有432户,总人口16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全村姓氏有张、王、李、赵、刘、邢等30余姓,其中张姓最多,均为汉族。 经济收入1949年,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万元。1978年为33.47万元。 2000年为1.2亿元,人均纯收入3550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0∶30∶6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50万元。全村纯收入596.4万元。 主要荣誉邢家庄村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在全市名列前茅。1992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民兵基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1993年连续被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 称号; 1994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创双百党支部”“十佳经济强村”称号;1995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示范村”称号;1 998年、 2000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称号;2000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创安工作先进村”称号,被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村”称号。 大事记1938年8月,村民郁天柱、吴广美、郁老四、郁瑞银4人被侵华日军枪杀。 1946年,刘汝林、王协庆、王协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第一批中共党员。 1948年12月,建立村党小组,任广山任组长。 1951年1月,建立村党支部,任广山任党支部书记。 1952年冬,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6年1月, 西关、西街、邢庄三村合并为西关高级社,任广山任高级社党支部书记。 1960年,建生产大队,吴广秋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1964年,用大锅锥钻机打机井一眼,并在该村召开全县打井现场会,为全县人工打井之始。 是年8月,连续下雨,发生内涝,倒塌房屋300余间,村民无一伤亡。 是年,建立邢庄小学。 1968年,全县在邢庄召开骡马现场会,该村民兵连被誉为“骑兵连”。 是年,该村一天完成24万公斤夏粮征收任务,受到中共宁阳县委、宁阳县人民政府表彰。 1970年,在?河上建起长约40米、宽6米的马家河口大桥。 1978年,建面粉厂一处。 1983年,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4年,建城西酱菜厂;宁阳县砖瓦厂交接给该村经营。 1985年,建玻璃钢制品加工厂和大型锯解厂。 1986年,建宁阳兴华汽修厂和手套厂。 1987年,建冰糕厂;建幼儿园一处。 1988年,实现村供自来水。 1989年,建造纸厂。 1992年,建农机大院。 是年8月,建全县唯一的旧货市场并举办物资交流大会。 是年,建钢窗厂。 1993年,建木材家具加工一条街;建百头养牛场一处;建3000平方米商品楼。 是年,副省长吴爱英来村视察。 1994年,建胶合板厂。 1996年,建钢球厂。 1997年,建小户型将军楼10栋。 是年,建环美涂料厂。 是年,建五层商品楼一栋。 1998年,建环美开发公司,沿蒙馆公路开发6000平方米。 1999年,建筑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至今还未使用县自来水场的自来水 是年,成为全县第一个电话村。 是年,建高标准蔬菜大棚30个。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不足20公斤。1954年8月,任广山响应党的号召,带领5户农民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全村先后办起3个初级社。1956年,与西关村、西街村联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购进锅驼机2部、马车2辆、骡马4匹。1960年,在党支部书记吴广秋领导下,购进抽水机20台、马车12辆、骡马100匹、铁马八拖拉机5部, 挖井20眼,建机房56间,基本保障全村农业用水。粮食亩产达到160公斤。 1973年至1978年,投资2.5万元,建变压室一处,架设低压线路5.5公里,新打机井10眼,新建机房20间。对耕作方式进行改革,由条播改为畦播,选用优良品种,精细管理,使亩产突破千斤大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购进上海50型、泰山50型拖拉机各一部,建变压室3处,新打机井11眼,架设线路2.5公里。由于各项农业措施落实到位,1983年粮食亩产520公斤。1984年以后,先后购置75马力东方红链轨车4部,打场机46部,四清脱粒机18部,机动喷雾器20台,25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3台。在管理方面,实行“八统一”(耕、耙、播、收、打、种、浇、药) 。2000年粮食亩产突破100 0公斤大关,总产达到900吨。 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1990年在全县村乡率先实行小麦等行距种植,收到明显成效, 使全村群众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热情大增。2000年,投资110万元,建成高标准冬暖式大棚30个, 种植以色列144号西红柿和“李试21号”黄瓜新品种,每亩收益万元以上。1992年,村民吴西凤从北京医科大学引进白鼠,提取血清出口换取外汇, 并发展10户掌握了这一技术,饲养白鼠10万多只,每户年均收入1.5万余元。1993年8月,村投资35万元,建一处养牛场,饲养鲁西黄牛120头。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80万元。 第二产业工业:该村工业始于60年代,当时建起油坊、马蹄窑各一处,从业人员20人,收入仅6000余元,因种种原因时干时停。1984年以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总投资近60万元, 先后建起锯解厂、汽修厂、酱菜厂、冰糕厂、玻璃钢厂等6家工业企业, 1987年工业产值50万元,利税5万元。1992年以后,在村党支部书记刘桂英的带领下, 相继建起钢窗厂、胶合板厂、宝丽板厂、丝毯厂、环美涂料厂、钢球厂等7处企业, 扩建造纸厂、酱菜厂。至2000年底,全村工业从业人员243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950万元,创利税420万元。 建筑业: 1984年,投资10万元建立邢庄村建筑队;1992年投资300万元购置建筑机械设备,招聘工程技术人员30人,建筑队晋升为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999年被泰安市建委确定为国家二级企业。该公司通过提供技术、资金、设备,辐射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型建筑队,并促进砖瓦厂、钢窗厂、建材业及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建筑安装优势产业。200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630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830万元,创利税260万元。 民营经济: 1992年以来,该村把民营经济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至2000年底,实现民营经济总产值3600万元,创利税648万元。现已成为再生造纸、粮油加工、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机床加工、铝合金加工、电气焊加工等门类齐全的民营经济示范村,并成为全市小有名气的棉花加工和钢球加工基地。 第三产业1956年,办起第一个商店--邢庄合作社。之后,又陆续办起小磨坊、挂面坊等,收入微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邢庄村地处县城这一优势,把沿街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1992年以后,先后投资350万元,在该村中心街两侧,进行5000平方米商业楼建设,上宅下店,实行门头租赁,主要有饭店、油坊、宾馆、药店、食品、维修、废铁回收、 日用百货、种子批发、农药、化肥等业务,年创收45万元。1992年8月,投资47万元,建起全县唯一的旧货市场,吸引众多外来人员和本村农户参与旧货交易,年成交额达15万元。1993年,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县里建设权放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成立了“环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搞房地产及城区开发,先后投资1100万元,沿蒙馆公路进行商业网点、商业区、商品楼及基础设施开发建设,这样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繁荣了当地经济,为村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83年,村成立装卸队,积极深入各大企业装卸货物,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该村充分利用邻近县直大企业的优势, 发展运输业。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00余人,运输车已发展到60辆,实现产值30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值1021万元,创利税489万元。 特色产业邢庄木器加工业: 1993年,建成木器加工一条街。1998年,投资450万元,在交通便利的县城西北口,建设邢庄家具城,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了吃、住、娱乐服务设施。2000年交易额达5000万元,利税50万元,成为全市较大的集木材储运、家具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市场。 社会进步文教科技建国前, 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78年投资2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 达到校舍、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5年投资22万元率先在全镇盖起小学教学楼。先后有76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学本科17名。是年又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多种文体娱乐设施,被评为“市级文化大院”。1998年,投资30万元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 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先后派132人到泰安、济南等地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进修,有8人获高级职称,23人获中级职称,101人获初级职称。 人民生活建国前,大多数村民在饥饿线上挣扎,年人均粮食仅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全村人均粮食250公斤,人均纯收入150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55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300余元,多数村民住上小康楼。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242辆,程控电话300余部,彩色电视机352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弯曲泥泞,坑洼不平,村民住房以土、石、木、草结构为主, 建筑杂乱无章,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建国后,逐渐以砖、石、瓦结构代替。70年代后,又以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1978年至1986年,村民在规划区建230户标准房。1990年以来,逐渐把标准房改建为小康楼。为加快个体经济发展,繁荣临街店铺, 仅沿蒙馆路就开发了6000多平方米,实行租赁经商。1993年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一栋五层居民住宅楼出售。 先后开通了村内一纵两横3条大街3600米,全部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安装了路灯,并设专职环卫人员管理。1997年投资1 2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村委办公楼,是年还建起小户型将军楼10栋。1996年被山东省建设委员会、山东省人事厅命名为“村镇建设明星村”。 集体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村民用上村供自来水,2000年全部改用县自来水公司供水。1996年建成高标准市级一类幼儿园, 幼儿免费入园。先后对所有考入大中专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即大专以上1000元,中专500元。1996年以来,村民“三提五统”全部由村负担,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每年老人节,村里都要组织部分老人到名胜古迹旅游观光,使“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对在村办企业就业的村民实行养老返本保险,对原退职干部实行最低保障金制度。 另外, 文化大院成立了高跷队、花灯队,并常年聘请县文化馆3位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每年春节、元宵节在县城广场、大街进行表演,活跃了节日的祥和气氛。村卫生室设4名医护人员, 设高压消毒、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全村村民享受合作医疗补助。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46年,刘汝林、王协庆、王协九成为该村第一批共产党员。1948年12月建立邢庄村党小组, 任广山任组长。1949年9月发展中共党员10人。1951年1月建立邢庄村党支部, 任广山任党支部书记。1952年该村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 1956年1月西关、西街、邢庄三村合并为高级社,任广山任高级社党支部书记。1960年体制改革,邢庄村从西关大队分离,单独建立邢庄大队党支部,吴广秋任党支部书记。1973年孔现平任党支部书记,1978年张兴龙任党支部书记,1988年张茂海任党支部书记,1991年至今刘桂英任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经常组织村干部到县、镇两级党校学习,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1991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党员活动室”称号;1995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电教示范村”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府建立后,邢庄村建立农民协会,随之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相继建立。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任广山任社长。1960年,建立邢庄大队,任广山任大队长,下设10个生产小队。1968年成立邢庄大队革命委员会,吴广秋任主任,任广山任副主任。1983年建立邢庄村民委员会,张茂海任主任。 1988年,刘桂英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设委员9人,下设10个村民小组。1991年,张恒俊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设委员7人。2000年,邢庄村民委员会由7人组成。主任张恒俊,委员吴西岭、白现春、郁兴斗、李文房、王一良、张恒亮。民兵连长张恒亮,治保主任李文房,调解主任王一良,计生主任郁兴斗,妇联主任赵桂香。1994年,被泰安市司法局授予“先进调委会”称号;1996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先进单位”称号。 当地名人刘桂英女,1944年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任, 1988年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1991年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12月至今先后任宁阳镇党委副书记、 镇人大副主席,正镇级干部,泰安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1994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先进女能手”荣誉称号。 吴西臣1947年生,中共党员,1964年应征入伍,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职务。1967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7年转业,分配到宁阳县文化局任副局长,1990年担任县政协文史办副主任。1996年调入县老龄委工作。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