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僖公
释义

鲁僖公,即姬申,为春秋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十八任君主。他为鲁庄公儿子,承袭鲁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33年。

简介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薨,其继任者公子般和鲁闵公均处于庄公弟庆父的控制下,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而薨。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国乱主少,季友的权势是不小的,在鲁国也确实起到了柱石的作用。渐渐,僖公也能利用三桓和众臣(如臧文仲)势力相互牵制,国君渐渐起色,到僖公16年季友、公孙兹死,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17年(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内乱,一直到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天下都处于“无伯”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小国家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就是在这10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里,鲁僖公倾出其无穷心血,为我们展现了他另人赞叹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机敏诡异的应对能力,一度几乎使鲁国发生质的飞跃。

前任:

鲁闵公

前659年-前627年

继任:

鲁文公(姬兴)

精明深算

鲁桓公(前711-前694年在位)的治国才干实在是平平,而且,因为老婆(文姜)和大舅子(齐襄公)私通而被害于齐国。然而就是这么个窝囊的主,偏偏善生嘉子:不仅鲁庄公英明能干(后来虽然齐国的霸业确立,但他凭借着不俗的表现,仍然使鲁国赢得了霸主足够的尊重,可参见“曹刿论战”),而且,庆父、叔牙、季友三个公子(他们的家族世称“三桓”,最终架空了国君)也都是厉害角色。前662年鲁庄公薨,鲁国的夺权和立嗣斗争开始,总而言之,经过2年乱七八糟的斗争,前659年,叔牙、公子般、闵公、庆父先后身死,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

不消说,国乱主少,季友的权势是不小的,在鲁国也确实起到了柱石的作用。渐渐,僖公也能利用三桓和众臣(如臧文仲)势力相互牵制,国君渐渐起色,到僖公16年季友、公孙兹死,僖公已经完全掌握国政,17年(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内乱,一直到前632年晋楚城濮大战,天下都处于“无伯”的状态,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小国家的生存环境极其严酷。就是在这10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里,鲁僖公倾出其无穷心血,为我们展现了他另人赞叹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机敏诡异的应对能力,一度几乎使鲁国发生质的飞跃。然而最终,他又无奈的再次印证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冰冷的格言。

宋襄求霸 齐鲁交恶

当时的天下形势极其复杂。宋襄公似乎是齐桓公指定的霸主接班人(托付后事),从前642年平定齐国内乱,想成霸主几乎想疯了,甚至到了乞求的地步!直到鲁僖公22年(前638年)被楚国打败,梦想才彻底破灭。这五六年,鲁僖公也没闲着,对于宋襄公的闹剧他是早看透了,根本没理这个茬,而是:

1、 趁着没有霸主,混水摸鱼,攻打 邻居小国邾国,占领土地,捞足了实惠。

2、 会同楚国等诸侯会盟于齐国,逐渐与楚国加强联系,因为当时楚国很可能成为新的霸主。

3、 与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其实齐桓公之后,齐国在东方做个地头蛇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内部太动荡,齐桓公的诸子轮流为君竟达43年,可见夺权斗争的激烈!以至于精明和有野心的鲁国也想欺负它一下了。当时东部形势:卫和邢、狄是死敌,齐国支持邢国,而鲁国又与卫、吕结成同盟,和齐、邢对抗。但实际表明,鲁僖公还是太不自量力了,虽然卫对邢大占优势(卫于前635年灭邢),但齐国在外交上失败后,于前634年发兵攻鲁国。

依楚制齐谋求地区霸权

当时从国力对比来看,鲁国根本不是齐的对手。鲁僖公派展喜前去讲和,展喜从乃兄展禽(即柳下惠)那里学了一番精彩的说辞(实在精彩,这里就不引了),竟然把个不糊涂的齐孝公说的退兵了。但鲁僖公这招仅仅是缓兵之计,随即,派公子遂(僖公弟)、臧文仲到楚国借兵。此时,楚国令尹子玉正雄心勃勃的谋求霸权,攻打不服的宋国,当然不会错过这好机会。前634年冬,楚、鲁进攻并打败齐国,占领“毂”地,并把齐桓公的公子雍安排在那里,随时窥伺君位。这实在是厉害而狠毒的一招。这时,鲁国率先与强大的楚国结盟,威胁齐国,如果子玉成功,鲁国控制齐国而谋求东部霸权的图谋极有实现的可能。但天才的晋文公使他的梦想成了泡影。

骑墙高手转舵行家

当时,晋楚在中原的争霸斗争已经完全白热化了。卫国作为鲁楚的坚定盟友,成了晋文公攻打的前沿,当时鲁楚都派兵帮卫国防守,但还是敌不过晋军,这时实在是决定鲁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历史表明,站错了队,后果是很惨的,而直到决战之前,晋楚的胜负之数依然不明朗。怎么办?这时的鲁僖公玩的一手绝技让人拍案称奇:杀了鲁国守卫的大将公子买,对晋国说:公子买违背军命私自带兵助楚,和国君无关,所以杀了他表明鲁国对晋国没有敌意。又派人对楚国说:公子买作战不力,没有好好帮助楚国打仗,所以杀之。就着一手,当时天下诸侯尽皆参战,损失惨重的时候,鲁国安然作壁上观,竟然毫发无损!第一,这是由于当时鲁国能臣实在厉害,编的说辞确实足以迷惑。第二,主要也是晋楚正在酝酿决定命运的生死大战,也就无暇追究那么多那么细了。

城濮大战,晋、齐(不可能不助晋的)、秦、宋联军大败楚、卫、陈、蔡联军,晋文公全胜,彻底确立霸权。鲁国也机敏的参加了晋国主持的践土和温的会盟,堂而皇之成了战胜国,鲁僖公31年,由于积极靠拢晋国,分得了战败国(原盟友)卫国的土地(济西之田),捞足了油水。33年,公入齐,基本上恢复了两国的关系。随后就病故了。

总结

总之,在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鲁国在国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收获。城濮大战,晋国、齐国无疑收获最大,但中小国家,即使象宋国这样的战胜国,牺牲也极其惨重。僖公虽然没完成他的最高目的,但那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求乎上得乎中,他的努力和指挥已经发挥到极至了。他虽然没有晋文公的雄才大略,但机敏和生存智慧却丝毫不差于重耳,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国君。我认为,当时,中国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已经到了化境(无以提高的境界),鲁僖公的这段历史也算一个小小的佐证吧。读这段历史,我当时就感慨不已,现在整理出来,与朋友们共识。

在位期间诸侯年表

前659 壬戌 周惠王18年 鲁僖公元年 秦穆公元年 陈宣公34年 蔡穆侯16年 郑文公14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3年 齐桓公27年 晋献公18年 燕庄公32年 卫文公元年 曹昭公三年 杞惠公14年

前658 癸亥 周惠王19年 鲁僖公二年 秦穆公二年 陈宣公35年 蔡穆侯17年 郑文公15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4年 齐桓公28年 晋献公19年 燕庄公33年 卫文公二年 曹昭公四年 杞惠公15年

前657 甲子 周惠王20年 鲁僖公三年 秦穆公三年 陈宣公36年 蔡穆侯18年 郑文公16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5年 齐桓公29年 晋献公20年 燕襄公元年 卫文公三年 曹昭公五年 杞惠公16年

前656 乙丑 周惠王21年 鲁僖公四年 秦穆公四年 陈宣公37年 蔡穆侯19年 郑文公17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6年 齐桓公30年 晋献公21年 燕襄公二年 卫文公四年 曹昭公六年 杞惠公17年

前655 丙寅 周惠王22年 鲁僖公五年 秦穆公五年 陈宣公38年 蔡穆侯20年 郑文公18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7年 齐桓公31年 晋献公22年 燕襄公三年 卫文公五年 曹昭公七年 杞惠公18年

前654 丁卯 周惠王23年 鲁僖公六年 秦穆公六年 陈宣公39年 蔡穆侯21年 郑文公19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8年 齐桓公32年 晋献公23年 燕襄公四年 卫文公六年 曹昭公八年 杞成公元年

前653 戊辰 周惠王24年 鲁僖公七年 秦穆公七年 陈宣公40年 蔡穆侯22年 郑文公20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19年 齐桓公33年 晋献公24年 燕襄公五年 卫文公七年 曹昭公九年 杞成公二年

前652 己巳 周惠王25年 鲁僖公八年 秦穆公八年 陈宣公41年 蔡穆侯23年 郑文公21年 宋桓公元年

楚成王20年 齐桓公34年 晋献公25年 燕襄公六年 卫文公八年 曹共公元年 杞成公三年

前651 庚午 周襄王元年 鲁僖公九年 秦穆公九年 陈宣公42年 蔡穆侯24年 郑文公22年 宋桓公31年

楚成王21年 齐桓公35年 晋献公26年 燕襄公七年 卫文公九年 曹共公二年 杞成公四年

前650 辛未 周襄王二年 鲁僖公十年 秦穆公十年 陈宣公43年 蔡穆侯25年 郑文公23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2年 齐桓公36年 晋惠公元年 燕襄公八年 卫文公十年 曹共公三年 杞成公五年

前649 壬申 周襄王三年 鲁僖公11年 秦穆公11年 陈宣公44年 蔡穆侯26年 郑文公24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3年 齐桓公37年 晋惠公二年 燕襄公九年 卫文公11年 曹共公四年 杞成公六年

前648 癸酉 周襄王四年 鲁僖公12年 秦穆公12年 陈宣公45年 蔡穆侯27年 郑文公25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4年 齐桓公38年 晋惠公三年 燕襄公十年 卫文公12年 曹共公五年 杞成公七年

前647 甲戌 周襄王五年 鲁僖公13年 秦穆公13年 陈穆公元年 蔡穆侯28年 郑文公26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5年 齐桓公39年 晋惠公四年 燕襄公11年 卫文公13年 曹共公六年 杞成公八年

前646 乙亥 周襄王六年 鲁僖公14年 秦穆公14年 陈穆公二年 蔡穆侯29年 郑文公27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6年 齐桓公40年 晋惠公五年 燕襄公12年 卫文公14年 曹共公七年 杞成公九年

前645 丙子 周襄王七年 鲁僖公15年 秦穆公15年 陈穆公三年 蔡庄侯元年 郑文公28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7年 齐桓公41年 晋惠公六年 燕襄公13年 卫文公15年 曹共公八年 杞成公十年

前644 丁丑 周襄王八年 鲁僖公16年 秦穆公16年 陈穆公四年 蔡庄侯二年 郑文公29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8年 齐桓公42年 晋惠公七年 燕襄公14年 卫文公16年 曹共公九年 杞成公11年

前643 戊寅 周襄王九年 鲁僖公17年 秦穆公17年 陈穆公五年 蔡庄侯三年 郑文公30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29年 齐桓公43年 晋惠公八年 燕襄公15年 卫文公17年 曹共公十年 杞成公12年

前642 己卯 周襄王十年 鲁僖公18年 秦穆公18年 陈穆公六年 蔡庄侯四年 郑文公31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30年 齐孝公元年 晋惠公九年 燕襄公16年 卫文公18年 曹共公11年 杞成公13年

前641 庚辰 周襄王11年 鲁僖公19年 秦穆公19年 陈穆公七年 蔡庄侯五年 郑文公32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31年 齐孝公二年 晋惠公十年 燕襄公17年 卫文公19年 曹共公12年 杞成公14年

前640 辛巳 周襄王12年 鲁僖公20年 秦穆公20年 陈穆公八年 蔡庄侯六年 郑文公33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32年 齐孝公三年 晋惠公11年 燕襄公18年 卫文公20年 曹共公13年 杞成公15年

前639 壬午 周襄王13年 鲁僖公21年 秦穆公21年 陈穆公九年 蔡庄侯七年 郑文公34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33年 齐孝公四年 晋惠公12年 燕襄公19年 卫文公21年 曹共公14年 杞成公16年

前638 癸未 周襄王14年 鲁僖公22年 秦穆公22年 陈穆公十年 蔡庄侯八年 郑文公35年 宋襄公元年

楚成王34年 齐孝公五年 晋惠公13年 燕襄公20年 卫文公22年 曹共公15年 杞成公17年

前637 甲申 周襄王15年 鲁僖公23年 秦穆公23年 陈穆公11年 蔡庄侯九年 郑文公36年 宋襄公14年

楚成王35年 齐孝公六年 晋惠公14年 燕襄公21年 卫文公23年 曹共公16年 杞成公18年

前636 乙酉 周襄王16年 鲁僖公24年 秦穆公24年 陈穆公12年 蔡庄侯十年 郑文公37年 宋成公元年

楚成王36年 齐孝公七年 晋怀公元年 燕襄公22年 卫文公24年 曹共公17年 杞桓公元年

前635 丙戌 周襄王17年 鲁僖公25年 秦穆公25年 陈穆公13年 蔡庄侯11年 郑文公38年 宋成公二年

楚成王37年 齐孝公八年 晋文公元年 燕襄公23年 卫文公25年 曹共公18年 杞桓公二年

前634 丁亥 周襄王18年 鲁僖公26年 秦穆公26年 陈穆公14年 蔡庄侯12年 郑文公39年 宋成公三年

楚成王38年 齐孝公九年 晋文公二年 燕襄公24年 卫成公元年 曹共公19年 杞桓公三年

前633 戊子 周襄王19年 鲁僖公27年 秦穆公27年 陈穆公15年 蔡庄侯13年 郑文公40年 宋成公四年

楚成王39年 齐孝公十年 晋文公三年 燕襄公25年 卫成公二年 曹共公20年 杞桓公四年

前632 己丑 周襄王20年 鲁僖公28年 秦穆公28年 陈穆公16年 蔡庄侯14年 郑文公41年 宋成公五年

楚成王40年 齐昭公元年 晋文公四年 燕襄公26年 卫成公三年 曹共公21年 杞桓公五年

前631 庚寅 周襄王21年 鲁僖公29年 秦穆公29年 陈共公元年 蔡庄侯15年 郑文公42年 宋成公六年

楚成王41年 齐昭公二年 晋文公五年 燕襄公27年 卫成公四年 曹共公22年 杞桓公六年

前630 辛卯 周襄王22年 鲁僖公30年 秦穆公30年 陈共公二年 蔡庄侯16年 郑文公43年 宋成公七年

楚成王42年 齐昭公三年 晋文公六年 燕襄公28年 卫成公五年 曹共公23年 杞桓公七年

前629 壬辰 周襄王23年 鲁僖公31年 秦穆公31年 陈共公三年 蔡庄侯17年 郑文公44年 宋成公八年

楚成王43年 齐昭公四年 晋文公七年 燕襄公29年 卫成公六年 曹共公24年 杞桓公八年

前628 癸巳 周襄王24年 鲁僖公32年 秦穆公32年 陈共公四年 蔡庄侯18年 郑文公45年 宋成公九年

楚成王44年 齐昭公五年 晋文公八年 燕襄公30年 卫成公七年 曹共公25年 杞桓公九年

前627 甲午 周襄王25年 鲁僖公33年 秦穆公33年 陈共公五年 蔡庄侯19年 郑穆公元年 宋成公十年

楚成王45年 齐昭公六年 晋襄公元年 燕襄公31年 卫成公八年 曹共公26年 杞桓公十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