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兹故居 |
释义 | 概况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占地面积323平方米。1904~1938年间美国主教鲁兹(中国名吴德施)携全家居住于此。 鲁兹非常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辛亥革命时期,他的家成为掩护反清革命志士及进步人士活动的场所。抗战初期,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白求恩等都曾客居于此。 鲁兹故居西北向,是一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64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现状与历史鲁兹故居就在鄱阳街34号那个院子里头,两层高的小楼,弧状的大门,看上去别致的很。这栋房子现在已经是某个单位的办公点,而在抗战时期,它是众多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起居所。 1937年底,武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心,苏联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中国抗战。加拿大著名医生、国际主义者白求恩从国外到达武汉,于1938年春到达延安。印度孟买学院附属医院大夫柯藜华于1938年9月30日率医疗队到达武汉,后又到达延安。斯诺(美国)、斯特朗(美国)、史沫特莱(美国)、路易·艾黎(新西兰)、伊文斯(荷兰)等,在武汉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斯诺与路易·艾黎在武汉成立工业合作促进会,建立战时合作社,组织难民自救,支持游击战争,并在菲律宾及南洋华侨中募集到一百余万元捐款。史沫特莱在武汉“国际慰问团”带着两卡车药物到山西慰问八路军。在国际友人纷纷到达武汉时,他们的居所——也就是现在的鲁兹故居,这个名字渐渐变的响亮起来。如今在鄱阳街的一个角落,见证了历史的故居已经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有意重温那段历史,您可以去看看。 另一个故居鲁兹在武汉的故居,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两处,一处在汉口,一处在武昌。位于汉口鄱阳街32号大院内的鲁兹故居,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故为许多人所熟悉。而位于武昌昙华林的一处鲁兹故居则较少为人所知。 鲁兹在武昌的故居是昙华林高家巷圣约瑟堂(现崇福山街)。他1896年至1904年11月一直居住在此。1906年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利用这里的阅览室举行反清活动。这些房子原来既有教堂又有附属学校。1927年六七月间,贺龙的20军军部设立于此。周恩来、周逸群在这里跟贺龙进行了历史性会见,酝酿南昌起义。随后校舍毁于大火,仅存清代校门,门框上仍有“圣约瑟学堂”五个大字。数年前贺龙夫人薛明及子女来访旧地时曾说,贺龙就是从这个门框里走向革命的。校舍现还有五栋系1929年所建,古风尚存。解放后,这里连续三次被颁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现在评定并挂牌为优秀历史建筑,可望得到妥善保护。 鲁兹1902年4月与夫人结婚后在这里生下长女,因此,可以说高家巷圣约瑟堂是他们在武汉的第一所故居。现在门上只标明其为贺龙军部和日知会旧址,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