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赠神
释义

形赠神

内容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注释

(1)此诗借“形”(肉体)、影(影子)、神(精神)三者来依次表抒自己对“死”的看法。〔日〕冈村繁《陶渊明李白新论》(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根据此序文,‘形’与‘影’对死的悲哀与苦恼似乎由于‘神’的达观与卓识而被克服了。”“因此,他这里借‘神’之口而说出的话,很可能只是他美好理想而己,而其实际感觉仍然是在‘形’与‘影’中。”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当代逯钦立撰《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定于义熙九年(413): “《形影神》诗当作于本年(罗按:此年诗人49岁)。五月以后。诗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按此诗盖针对释慧远《形尽神不灭论》、《万佛影铭》而发,以反对当时宗教迷信(罗按:逯氏将佛教归于“宗教迷信”,此说偏颇,简单化了)。释慧远元兴三年(罗注:公元404年)作《形尽神不灭论》,本年又立佛影作《万佛影铭》。铭云:‘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形、影、神三者至此具备。又慧远等于元兴元年(罗注:公元402年)建斋立誓,共期西方,又以次作《三报论》、《明报应论》、《形尽神不灭论》等,皆摄于生死报应之反映,故陶为此诗斥其营营惜生也。”

(2)贵贱贤愚:指各种各样的人。

(3)营营:劳而不知休息;忙碌奔波的样子。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清钟泰《庄子发微》:“营营,劳而不知休息貌。”现代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引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吾又安知营营求生非惑乎。”故此诗的“营营”是指千方百计地谋求。

(4)惜生:爱惜自己的生命。联系上句,此处的意思是以吝惜生命,以求长生或留名于世。

(5)斯:这;指代“营营以惜生”的人。

(6)惑:1.迷乱。2.糊涂,令人不解。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不亦惑乎。”

(7)“故极陈”二句:极陈:详尽地陈述。辨:辨析,明察。东汉仲长统《昌言·理乱》:“目能辩色,耳能辩声。” 1.自然:天然,非人为的。2.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春秋李聃《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代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45年刊):“‘惜生’不独指旧自然说者之服食求长生,亦兼谓名教说者之孜孜为善,立名不朽,仍是重视无形之长生,故所以皆苦也。兹言‘神辨自然’,可知神之主张即渊明之创解,亦自然说也。今以新自然说名之,以别于中散(罗注:三国魏嵇康,曾任中散大夫)等之旧自然说焉。” 此二句,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意谓此三诗之大概,乃在于先代形、神陈言,然后神以自然之理为之解脱。”

(8)“好事”二句:君子: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春秋《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战国庄周等《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东汉高诱注:“君子,国君。”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东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3.对人的尊称。犹称先生。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此二句,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意谓希望此事君子采纳同意关于自然之义也。”

(9)“天地”句:没:mò;1.消失,不见,隐没。南朝齐范缜《神灭论》:“未闻刃没而利存。”2.覆灭,败亡。西汉司马迁《史记》:“遂没其军。”此句,现代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引春秋李聃《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0)无改时:永恒,永远没有改变。

(11)“草木”句: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常:恒也。《书(罗注:夏、周《尚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理:道也,见《广雅(罗注: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三)。”常理: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指事物变化的规律。王羲之《杂帖》:‘岂可以常理待之。’《晋书(罗注:唐房玄龄等〈晋书〉·桓温传):‘夫盛衰常理,过备无害。’”

(12)“霜露”句:悴:憔悴,枯萎。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西晋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德。”唐李善注:“文子(罗注:春秋文子)曰:‘有荣悴者,未必愁悴。’”

(13)“谓人”二句:现代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书(罗注:夏、周《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西汉戴德、戴圣选编战国《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清陶澍《靖节先生年谱考异》注引明黄文焕《陶元亮诗析义》:“今年既悴之草木,明年复可发荣,人不能也。”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此诗则曰人虽为最灵者,反不如草木,意在感叹人生之短促。”

(14)“奚觉”句:奚:何。奚觉:谁能感觉到。适:刚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靡:无,没有。

(15)岂:副词,表示推测。战国庄周《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16)“但余”二句:洏:ér;1.流泪的样子。当代龚斌《陶渊明集校笺》引三国魏王桀《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2.当代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语助词,同‘而’。”“王桀《蔡子笃》诗:‘中心孔悼,涕泪涟洏。’唐李善注:‘(西晋)杜预《左氏传注》曰:“洏,语助也。”’……王桀《赠士孙文始》诗:‘矧(shěn)伊嬿婉,胡不凄而。’”此二句,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意谓亲识见生前之物而凄然也。此犹(陶渊明)《拟挽歌辞》:‘亲戚或余悲’之意。”

(17)腾化术:升腾成仙的技巧。战国韩非子《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现代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抱朴子(罗注:东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脱,谓之尸解仙。”’案:‘腾化’指天仙而言。”

(18)尔:那样,指死去。

(19)君:现代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形谓影也。”

(20)“得酒”句:苟:随便,轻率。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在“形”看来,既然形必然灭亡,故而得到了酒就该痛饮,应及时行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