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国平川中学
释义

兴国平川中学,是一所老牌名校,是江西省兴国县唯一的省重点中学,校园幽静恬淡,是学习和生活的极好场所,被社会誉为“花园式学校”,评为省庭院卫生绿化先进单位,办学设施设备一流,有全省著名的教师新村。

学校简介

兴国平川中学,是一所老牌名校,创办于1923年,是我县最好的省重点中学。 解放后曾称兴国中学、兴国二中。1986年复称:兴国平川中学,由校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题写校名。

平川中学占地360余亩,芳草萋萋、绿树环抱,两条宽广笔直的主次干道将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划分的井井有条。整个校园幽静恬淡,是学习和生活的极好场所,被社会誉为“花园式学校”,评为省庭院卫生绿化先进单位。学校现有98个教学班,学生5000余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杜绝校外干扰。为使兴国多出人才,让兴国的莘莘学子更多地进入高校深造,突出重点中学的办学宗旨,学校已剥离初中,只办高中,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摇篮”。

平川中学办学设施设备一流,正在使用的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系统使学校步入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行列,宽带接入能使学校500余台计算机同时快速上网,网上教育资源和各种光碟播放能通过闭路系统送到各教室29寸大彩电。气势恢宏的科技楼(设有按省级重点中学和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标准配备的校园网络中心,三个多媒体教室、三个微机教室、三个语音实验室、电化教室、大型讲座厅和各类科技活动室)、宽敞明亮的膳厅(可同时容纳5000余人用餐)和舒适高雅的学生公寓(每个房间设有卫生间、电话、书柜、风扇、箱柜等齐全设施)等标志性建筑成为全省一流,有宽敞的教学楼四幢,有高标准的实验楼一幢,有藏书十万余册的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和中、英文阅览室各一个,有全省著名的教师新村。

正在兴建的八幢学生公寓和即将兴建的体育馆将使平川中学跃上一个新的档次。

历史沿革

初创时期

初创时期(1923-1929)

仁人志士具卓识 草创平川教泽长

简介:一九二三年春,全县四十七乡联乡自治研究会发起募捐创办,王有芬、张文熙、吴大鹏、谢式初、刘嗜慵为劝募员。各乡设分劝募员。同年秋招生两班,校设潋江书院。开设迄一九二九年停办,初中毕业四届192人。

复办时期

复办时期(1936-1949)

复办复兴鸿基奠 校风校纪遐迩物

一九三六年复办,呈准省教育厅立案,同年秋招生。一九四五年增办高中。从此成为一所完中。

办学宗旨:读书、做人,转移风气。

治学管教:王有芬校长办学强调要“严”。平川时以校风好,校纪严著称。

评价: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时煃,周邦道,省督学欧阳魁等先后来校视察。在视察报告中盛誉平川:管教优良……

发展时期

发展时期(1950—1976)

物换星移催桃李 清泉甘霖育栋梁

1950年2月以前仍名“平川中学”

1950年2月,本校与正史中学,崇孝农职、光华商职、兴国中师合并,名兴国县联合中学,初设背街济美堂,孝睦堂,同年5月于洪门本校今址。

1951年2月改名“兴国县立中学”。

1953年改名:“江西省兴国中学”

1953年秋:将初中9个班迁过社门前新校,一校两址,社门前新校为分部本校今址为本部。

1955年全部高中班及部分初中班迁社门前,仍一校两址,但改社门前新校为本部,本校今址为分部。

1956年本部、分部独立设校,本校名“兴国初中”

1958年增办高中,更名为“兴国二中”。

1968年一、二中合并,校设本部今址,实行开门办学,厂校挂钩,改校名为“兴国县农机厂五·七中学”。1971年复名“兴国中学”。

1973年因复办“兴国一中”本校复改名为“兴国二中”。

改革创新时期

改革创新时期(1977-2002)

革故鼎新腾飞日 人才辈出谱新章

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平川中学勃勃生机,办学规模日大,校园校貌一新,教学改革迈开大步,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校誉日隆,人才辈出。一九七九年至2002年二十四年间平川共为大专以上高校输送新生6000余人,被兴国人民盛誉为“读书的好地方,”“大学生的摇篮”。一九八五年,本校恢复初名“兴国平川中学”,全国政协副主任肖华出写了校名。

一九八七年2月被定为省地重点中学。

1995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控烟学校、中国特色学校、新教材实验全国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德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教科所科研基地、省卫生庭院等荣誉称号。

师资队伍

兴国平川中学素以教风严谨、学风纯正、质量优良著称。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和“爱、实、新、活”的教风。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80余人,其中有二人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十人参加全省骨干教师培训、有地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人,获中学教育专家、教育系统劳模等国家级荣誉4人。

教学成果

兴国平川中学恢复高考二十多年,向高一级院校输送新生近7000人,其中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二百余人,近六十名出国留。2000年郑欢同学以612分的高分获全市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2001年王苏蕴同学又以669分的高分获得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连续四年有8名高二学生考取中科大、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少年班。学校有“长征奖学金”、“范新亚教育奖”、“朱添伟奖学金”和“奖教奖学基金”,设立了“高一新生奖”、“高考优秀奖”、“雏鹰奖”、“希望奖”、“见义勇为奖”等十几个奖项,每年拿出五万余元奖励成绩优异学生。我校教育教学风貌在江西电视台《成长》栏和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播放后,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兴国平川中学历史悠久,成就斐然。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来兴国住在平川——潋江书院,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进入九十年代后,兴国平川中学在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上迈开大步,全校教师每年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教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政治课的“四会教学法”、“五自一导教学法”在全省介绍推广。政治教研组评为全省课程实验先进集体,我校的新课程试验工作受到国家教育部表彰,定为全国新教材实验基地。德育工作注重实效、特色鲜明,继97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定为首批德育示范学校后,2000年又获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殊荣。近年还荣获地区示范性重点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地区文明单位标兵、省青年教师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全省教科研实验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中国特色学校、全国控烟优秀学校等称号。是全省五十所具有向高校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学校之一。

八十年来,平川中学钟声悠扬,桃李芬芳。莘莘学子为国效力,不少校友出类拔萃,如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太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国务院信息产业部电子中心主任陈正清、清华大学科研处处长肖小月博士、华中师大副校长邓宗琦、广东科技干部学院副院长钟定华、江西农大副校长池泽新、美籍博士范新亚、朱添伟、李电白、李东明、凌克菲、曾庆辉、饶建宇等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享有“读书的好地方”、“大学生的摇篮”之称的平川中学,正以崭新的面貌,更加优异的成绩,力争跻身于全国千强之列,在科教兴国的征途中创造新一轮辉煌。

组织机构

历届校长

陈宗炫:东村齐心人。先后就读赣南师专数学科,江西教育学院数学系学习,本科学历。毕业后,曾任平川中学团委副书记、鼎龙初中校长,平川中学副校长,一九九二年九月起至今任校长。1998年起兼任校党支部书记,2003年起兼任兴国县教育局副局长。2004年8月起,任兴国县教育局局长。

李传梅:东村乡坝子村人。一九六二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政教系,同年八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兴国一中教师、工会主席,古龙岗中学校长,平川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一九八二年八月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一九八七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一九八九年评为赣州地区拔尖人才。

李绍乾:方太人。大厦大学毕业,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校长。在此以后曾任本校教务主任和教员,一九四八年教育部核定表彰为“优良教师”。

李贻树:兴国兴莲乡人。1950年-1952年底兼任本校校长。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冬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历任团政治委员,兴国县县长,中共兴国县县委书记,中共赣州地委委员,赣南行署副主任,中共赣南区党委副书记,中共赣州地区纪委检查委员会书记。

刘超凡:兴国东村人,大专文化,1963年至文革时上任书记、校长,其后历任县文工团团长、书记,兴国师范、兴国一中副书记、副校长,县电影公司经理、书记。

欧阳裕:兴国潋江镇人。1961年11月至1963年7月,1973年6月至1976年3月任本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历任兴国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城关镇党委书记,县广播事业局局长,享受到县级待遇。

黄承彦:吉林人。1943年北京师范大学就读,1945年参加工作,1949年南下,1953年至1955年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历任古龙岗、江口区区长,兴国一中副校长,1974年复任本校副校长。1982年起任政协兴国县副主任。

许克钲:长冈乡上社村人。一九五八年八月于江西师院毕业,曾任兴国二中教师,城冈中学教导主任,永丰中学教师,兴国县教育学校教研员,长冈中学校长,兴国二中副校长,校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一九八七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张文熙:1923-1929年任平川中学第一任校长。一九四八年下期复任校长。

郑宗李:枫边乡密石村人。一九四九年于平川中学高中毕业,同年八月参加工作,曾任枫边小学校长兴国一中教员,龙岗中学教导主任,共大均福山分校教务处长,兴国一中团委书记,长冈中学校长。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四年八月任兴国平川中学校长、书记,八四年九月至八六年三月任书记,后任教育局调研员,八八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钟才福:兴国五里亭人。江西工专毕业,1955年至1996年任本校校长,党支部书记。其后任兴国一中校长,江西省商业学校教务主任,高级讲师。

范拯球:福建人。1956年至1959年任本校教导主任,1959年4月至1959年9月任兴国二中党支部书记,后曾任一中党支部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兴国师范党总支部书记。

邹树本:山东人,1946年参加工作,1968年至1970年任本校委会主任,历任省农垦厅副科长、科长。水保所主任共大兴国分校委会主任,兴国县林业局局长,中共兴国县纪委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蓝宝田:长冈人。清末秀才,省优级师范毕业,曾任县教育局局长。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九年上学期任校长。

王有芬:埠头人,清末秀才,江西高等学堂本科毕业。历任鄱阳县县长及师范教员,一九三九年下期至一九四六年上期任校长。一九四六年下期至一九四七年上期任名誉校长,一九四七年下期至一九四八年上期复任校长,任内为严格校内校纪及勘定校址筹建校舍,贡献殊多,一九四八年夏,为学校筹资奔波,在厚塘中暑病逝,后于县城隆重追悼祭奠,出席者数以千计。

获得荣誉

兴国平川中学教师以“团结、吃苦、拼搏”的精神著称,学生以勤奋、刻苦的学风闻名。近二十年来,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德育工作,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创造了新的第一等的工作,先后被评为“赣州地区示范性重点中学”、“江西省德育示范性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优秀控烟学校”。

校友名人

萧华

萧华(1916-1985),男,江西省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营政治委员,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八路军东进义气风发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辽东省委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战军特种兵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太华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太华,男,1945年10月生,江西兴国埠头人,中央党校研究生。1957-1963年就读于兴国平川中学。1965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 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历任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中共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赣州地区行署副专员,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1995年1月任安徽省副书记,1998年10月任安徽省副省长、代省长。1999年2月10日,在安徽省九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安徽省省长。是中共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8年12月在江西生产建设兵团九团锻炼;

1970年8月任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教师,政工组长;

1978年8月任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党支部委员;

1979年5月任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学校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市招办主任;

1980年8月任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83年6月任江西省赣州地区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

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2年3月起任第五届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书记、中共安徽省合肥市委书记;

1995年1月在中共安徽省委第六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

1998年10月在安徽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安徽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1999年2月至2000年1月任安徽省省长;

2000年1月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2003年1月在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年12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声琨郭声琨,男,1954年10月出生,江西兴国五里亭人,1967-1973年就读于兴国平川中学,1979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选矿专业,现任中国铝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89-92年:任画眉坳钨矿矿长兼贵溪银矿建设指挥总部指挥、矿长兼党委书记。93-97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南昌公司经理兼党组书记;中南工业大学管理系工商管理研究生;中国有色金属系统全国劳动模范。97。7中国铝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11月当选为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兴国平川中学范新亚,男,美籍华人,原籍江西兴国。美国加州大学教学研究所教学博士。历任美国加州大学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国防部寒冷研究所研究员、加州大学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美国加州州立科技综合大学终身教授。专长机械设计、流体力学及应用数学。1989年,捐款母校兴国平川中学,设立“范新亚奖学金”。并倡设兴国县教育奖学基金会。

李电白,男,美籍华人,原籍江西兴国。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哲学博士。历任美国威士康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教授兼系主任、泛美大学教授兼系主任。曾担任过美国国家计算机会议主席、美国决策支援系统会议主席、美国决策科学会议主席、美国惠特公司顾问、伦敦牛津杂志、国际政策及资讯杂志客座主编,还就美国国务院邀请担任对华科技转移及对华政策顾问。李电白先生还为美国麦卡伦市同赣州市结为友好城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朱添伟,男,原籍五里亭。1948年本校高中毕业。后获台湾成功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美国西维及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硕士,继续深造于宾州大学。先后任巴西航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巴西飞歌公司半导体部门总工程师,现任美国马丁公司高级技术工程师,兼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1990年起为本校捐资设“朱添伟奖学金”。

陈正清,男,潋江镇人,1955年本校高中毕业,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大。历任国家电子工业部工程师、处长,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推进司副司长,并任航空航天部七零六所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计算机学院教授,一九八八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邓宗琦,男,汉族,江西兴国县人,193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师范大学数学系,现工作于华中师大。曾任副校长(1983。12-1999。6)、教授,兼全国高等数学教学指导组成员,全国数学史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等。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项目等近10项。独著、主编、参编著作10部,撰写论文80余篇,1991年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得奖人);1993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得奖人);1998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实验成果二等奖;还获湖北省科学成果三等奖两项及其他奖10余项。1989年入选英国名人传记中心名人录。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平川奖学金

朱雅儒奖学金:民国三十五年秋(公元1946年),方太乡绅朱天一捐田百余担,岁收华利二十余石,设立“朱雅儒奖学金”,每年举行奖学考试一次,奖助家境贫寒而成绩优异的平川学子。

范新亚教育奖:1989年11月起,美籍平川校友范新亚先生每年捐资1000美金,设立“范新亚教育奖”,奖励在教学上有显著成绩的师生。该奖每年评选一次,分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科研成果、优质服务奖,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科研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

朱添伟奖学金:1990年9月,美籍平川校友朱添伟先生捐资 元,设立“朱添伟奖学金”。分为优秀新生奖及高考优秀奖。每年招生时,第一志愿报考平川中学并被正式录取、总成绩列前八名的初一新生和总成绩列前十二名的高一新生,授予优秀新生奖;每年高考总成绩列前八名之理科考生、列前四名之文科考生,授予高考优秀奖。该奖每年授奖一次。

长征奖学金:1999年4月,兴国籍长征老将军欧阳平及夫人吴文桂捐资人民币10万元,设立“平川中学长征奖学基金”,旨在褒扬优秀,奖励先进,激励平川学子奋发向上,进取拚搏。每年用基金利息及其它捐助,奖励品学兼优、当年考取大学的六名以上优秀学生。

惜才奖学金:2006年3月,在广东增城创业并定居的兴国龙口中岭村邓习才先生出资在平川中学设立了“惜才奖学金”,每年二万元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平川学子。

奖教奖学基金:1995年3月设立平川中学校友奖教奖学基金,由93年校庆时校友捐助的12万元作基金,奖项有状元奖、风尚奖、雏鹰奖、希望奖、奥林匹克奖、园丁奖。

陈奇涵奖学金:2007年,是兴国籍开国上将陈奇涵110周年诞辰纪念。为实现老将军生前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心愿,陈将军的儿、孙辈决定在平川中学设立“陈奇涵奖学助学基金”,每年至少捐资5000元奖励品学兼优学生。首届陈奇涵奖学金于2007年4月15日举行,12位品学兼优的平川学子获得了此项奖学金。

晨光教育助学金:由严丽华女士发起组织的晨光教育助学者协会于2005年成立,连续多年捐助家庭贫困的平川学子。至2006年,己先后捐助贫困学生213人次,累计金额达2070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