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洛乡
释义

安洛乡(全称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位于东经106°02′03″—106°08′51″,北纬27°05′37″—27°21′32″。地处金沙县西南边陲,东、南邻黔西县重新镇、定新乡,西接大方县的黄泥乡,北连本县的大田乡、新化乡,为三县的交界之地。326国道穿境而过,乡政府所在地阴河村距县城28公里。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每逢民族节日,最为隆重的是苗族二月十五、七月十五的“踩花坡(场)”。

乡镇概况

据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政府网站资料,乡域东西长13.36公里,南北宽15.60公里,国土总面积105.80平方公里。有耕地23226亩,其中田2266亩,土20960亩。辖2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109个村民组。总人口17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0余人,占总人口的96.60%;非农业人口584人,占总人口的3.40%;少数民族人口7122人,占总人口的41.20%。居住着汉、苗、彝、满、仡佬、蒙古六个民族,是一人多民族聚居乡。少数民族中,苗、彝、满三个民族人口较多,为建乡民族。

历史沿革

乡境在元代,先后属亦溪不薜总管府(水西)、普得长官司辖;

明代,属化各则溪,下设穆濯、裔续等土目分管;

1664年(清康熙三年)改土归流,撤化各则溪,归新建大定府辖,为府亲辖地;

1914年(民国3年)废府设县,乡境先后为大定县东二区、东三区、第九区所辖;

1941年(民国30年)金沙立县,划入金沙新场镇,名安仁乡。

1949年解放,改隶平坝区辖,设安民、大贤、宋坪、木杉等村;

1952年改村为乡;

1962年乡为人民公社,属安洛区;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四乡仍冠原名,大贤乡改建为苗族满族乡,宋坪改建为苗族满族乡,木杉改建为苗族彝族乡;

1985年安民乡改为镇制;

1992年初“建并撤”时,将以上三个点民族乡与安民镇合建为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原安洛区建制撤销。

地形地势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溶发育,地貌多样,峰山、谷地、山间坝子相间,由于地表水下泄较多,无农灌之利,旱地多,稻田少。平均海拔1200米,最高处安家寨岩头上,海拔1697.5米;最低处太平村烂坝子,海拔1008米;安洛街高1440米。

气候资源

无霜期280天,年均日照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25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资源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高粱;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籽,其中烤烟为乡主要经济支柱,乡是县烤烟生产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等,尤以生漆质量最好。据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政府网站资料,乡内有宜牧草山草场和林地54274亩,是发展畜牧业、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的资源宝地;森林覆盖率已39.20%,植被覆盖率为45%。

矿产资源

地下有煤、硫、铁、铝土等矿产。据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政府网站资料,煤炭资源最为丰富,覆盖21个村,无烟煤储量达5.29亿吨,发热量在7500大卡以上。全乡有年产6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10间,年产5万吨水泥厂一家,年产500吨硫磺厂3个。随着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和金沙火电厂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全乡煤炭资源开发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发挥日益强健的带动作用。

风俗习惯

安洛乡是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的民族地方。居住在安洛乡的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情。每逢民族节日,他们都要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对歌、跳舞、吹芦笙等活动,最为隆重的是苗族二月十五、七月十五的“踩花坡(场)”。此外,各民族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满族花坟群最为有名,坟墓均为圆形,石雕构筑,花纹图案精致完美,对研究安洛乡满族历史、文化、艺术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观赏价值。

旅游资源

乡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一溶洞,此洞上接毕节,正点接四川省古蔺县,民国时期已把此洞口封死,无法考证洞内景观,溶洞长度达500公里以上,有待于进一步勘查开发的旅游资源。

基础设施

据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政府网站资料,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以326国道为主线、宋木(宋坪--木杉)乡道为支线、矿区通道为辅助的公路网已经形成。总通车里程80公里,20个村已通公路;乡已开通程控电话,有11个村具有现代通讯工具;有1个村2000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境内建有2500千瓦的水电站一个,与农网并网投入运行,解决了全乡和乡外毗邻村的照明和动力用电。

科教文卫

文教、卫生、广播电视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据贵州省金沙县安洛乡政府网站资料,全乡共有各类中小学22所,其中:中学2所,公办小学5所,民校15所,教职工294人,以校学生329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乡有广播电视站1个,村有卫星地面接收站(含单收站)182个,70%的村通广播电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乡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个体医疗诊所等27个。

集镇市场

集镇和市场建设有了新发展,乡党政机关所在地阴河村是原安洛区公所驻地,基础好,发展快,正街实现了混凝土硬化,背街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正在进行,预计2007年年内可交付使用,集镇长达2000多米,每月逢二、七赶集,场均人数达6000人以上,交易商品主体为副土特产品、中草药材、日用小商品、畜禽及农业生产资料等。

经济发展

安洛乡是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民族乡,1992年建制后,尤其是“九五”以来,全乡各族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光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动力,立足乡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自己发展的路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业适用技术广泛推广,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粮食连年丰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尤以烤烟为支柱的种植业和以煤炭开采为龙头的乡镇工业,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66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835万元;粮食总产量9412吨;财政收入640.0万元,是1992年建乡的10倍。人均粮食42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90%以上的农民解决了温饱,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二个大幅增长。

未来规划

金沙县安洛乡政府围绕“三农”的根本利益,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提出2011年要办的“十件实事”。

一是完成“安、大、新”远距离管道人畜饮水工程;

二是力争完成宋坪、木杉片区的烟水配套及人畜饮水工程;

三是完成农网改造工程;

四是力争修建安洛客车站;

五是争取立项修建安洛环城路和安洛至重新三级油路改造;

六是完成农村老年公寓、卫生院综合楼和安民学校综合楼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七是力争修建乡计生服务站综合楼和安洛法庭办公楼及便民服务中心;

八是完成已上报的“一事一议”项目和888户黔西北民居改造任务;

九是完成80户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封山育林4200亩,完成核桃种植4900亩;

十是完成大贤村歪嘴岩危岩治理工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