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脏移植
释义

人类心脏移植虽然开始于1967年,但仅在80年代初才被接受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移植物处置的进展才使心脏移植成为可能,并导致了心肺移植的成功和不断发展。胸腔内器官移植逐渐广泛应用,使这种治疗方法在全世界许多中心得以开展,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病人。据1994年国际心脏移植协会的登记,在257个移植中心,心脏移植手术累计超过30200例,而在1980年前,心脏移植总数不到360例,这进—步表明心脏移植术是在近期发展起来的。

历史起源

历史在古代中国神话和圣经的文献中有几处提到了心脏移植,直到20世纪初,Alexis Carrel的先驱工作才使外科医生能够移植心脏这样的器 官。通过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实验,Carrel证明心脏官能够被移植,并且在新的宿主体内恢复功能。Carrel不仅移植心脏,而且也提出和进行了心和肺联合移植。这些手术都是异位移植,将器官移植至受体狗的颈部。随着50年代成功心脏外利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最终集中到胸腔内原位心脏移植的问题。近年来最常用的心脏移植技术源于1959年Lower和Shumway的工作。有关移植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免疫抑制的方案拟定,体表心电图与移植物排异的关系,以及加强免疫抑制后这些改变的逆转都是早期研究的课题。

尽管有这些早期工作,当在1967年12月,南非Capetowm的Christian Barnard进行首例人心移植时,许多人都感到惊奇。这次移植引起了全世界其他中心的极大兴趣,从1967年12月到1971年3月65个外科小组进行了170例心脏移植。但一年的存活率仅15%。因此,到1971年底,心脏移植的热情迅速降低。只有斯坦福大学和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外科小组继续心脏移植计划。经过70年代l0年的实质性的工作,这些研究人员重新修订了受体选择标准,观察了经静脉心内膜活检在诊断排异中的作用,制备了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急性排异的有效治疗,明确了许多晚期移植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应用突破

免疫抑制治疗心脏移植的广泛应用依赖于更好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环孢素A的发现达到了这一目标。环胞素A(一种由霉菌产生的环型的1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选择性阻断白介素2(IL-2)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心脏和肺移植已扩大到许多其他的受体,包括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新生儿和60---70岁的老年人及原发性肺病的病人,如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化。

适用病例

适合于心脏移植的主要病种有:

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一种,约占心脏移植的40%,国内实施例数很少。本病多因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或者广泛性心肌梗死引起。临床上以顽固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主要特征,可同时出现心绞痛。这些患者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或者伴有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尽管采取了药物治疗及常规心导管或外科手术治疗,病情仍未缓解;另有一些患者,虽然无心力衰竭症状,但有发生猝死的高危性,可以将这类患者视为心脏移植的候选者。心脏移植是延长此类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最佳选择。

心肌病

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克山病及限制型心肌病等。前两者在临床上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约占心脏移植的50%。影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主要表现如下:(1)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采用各种治疗措施不能缓解。(2)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70mm,室壁运动减弱。(3)EF<20%。(4)运动峰耗氧量<14ml·Kg-1·min-1。(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或者心房颤动等。(6)心内膜活检发现广泛心肌病变,如广泛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变性与坏死等。如果心肌病患者存在上述征象,应当及早进行心脏移植。

先天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的单心室伴有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可以在婴儿期或者儿童期施行心脏移植,其预后比矫正术更好。

心肌炎

占心脏移植患者的极少部分。各种病因的心肌炎在晚期可以发展为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但在心肌炎的急性期不能施行心脏移植,避免手术后再发心肌炎。

心脏瓣膜病

仅占心脏移植的极少部分。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因为多种原因不能进行换瓣术,可以考虑心脏移植。但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在晚期多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脏移植后易于发生供者心急性右心衰竭,导致患者死亡。此时可以考虑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或者单肺移植与换瓣膜手术。

特殊类型的心肌病

如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药物中毒性心肌病或者放射性心肌病。对此类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极少,预后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心脏移植术后再移植

下述病变可以考虑再次心脏移植:严重的急性或者超急性排斥反应使移植的供者心脏严重受损,心脏移植后再发原先患有的严重心脏病(比如巨细胞性心肌炎),手术后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威胁患者生命,长期存活的心脏移植受者的心脏发生严重冠状动脉增殖性病变,不能施行血管再通术。再次心脏移植死亡率比较高。

其他

比如南美洲锥虫病,心脏移植后是否再次发生南美洲锥虫病尚待于进一步观察。

以上病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70mmHg)及肺动脉阻力大于8Wood单位时,则要考虑心肺联合移植。

另外对终末期心脏病,为避免其他器官(肾、肝、肺等)发生不可逆的严重损害,应当及早行心脏移植手术。

移植计划

移植计划的组织在1994年,全世界有257个中心进行心脏移植。经验显示成功的移植依赖于公共机构的保证和多种专业组人员的共同参与。精心关注移植计划的细节对获得和维持好的移植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心脏移植计划的有效开展需要周密的组织以及临床和非临床人员的合作。一些但不是所有州对开展新的心脏移植计划需要得到批准。1984年全国器官移植条例(NOTA)规定了加入移植计划全国计算机配型系统某些最低标准。为了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阻止一些结果不良的中心进行移植,该组织确定了器官共事联合网络(UN0S),其成员仅限于每年至少进行12例次移植手术,且存活率至少达70%的那些中心。此外,中心还必须有适当的手术室设备,训练有素的内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是当地器官获得组织的参与单位。计划必须确定病人选择的方案和手续、供体器官的评价和分配,手术后的处理以及长期随访。参与病人处理的内、外科医生均须符合在训练和既往经验方面的要求。每个中心从医疗照顾方案中获取基金的能力也基于上述条件。

实用案例

1967年,报纸和电视播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博士把一个人的心脏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在此之前也曾经做过许多尝试,但却没有取得成功。左图:左边的小心脏是被替换下来的心脏,右边是已经移植到位的正常大小的心脏。接受手术的是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

1961年,诺曼·沙姆韦在狗之间进行过心脏移植。新的心脏工作了3周后,受到机体排斥。3年以后,一位密西西北的病人接受了一个黑猩猩的心脏,但黑猩猩的心脏不够大,适应不了人的需要,不久就告失败。

1967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将一位因头部损伤将要死去的24岁妇女的心脏,移植给了另一位因患心脏病生命垂危的54岁的刘易斯·沃什坎斯基。沃什坎斯基活了18天后死于肺炎。

20年后,医院里给病人进行心脏移植,他们通常可在术后存活5年或更长的时间。

1984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露玛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将一颗狒狒的心脏移植到了出生两周的女婴体内.

2001年7月3日,美国一家医院完成人工心脏移植手术.这一机械心脏移植手术是最近20多年来人工心脏移植历史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为千千万万个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到2001年底全球心脏移植总例数已超过5万。存活率:1年存活率79%,3年存活率70%,5年存活率63%,10年存活率48% 。

2007年1月30西班牙马德里格雷戈里奥·马拉尼奥医院心脏科主任费尔南德斯和一名美国心脏外科专家共同主持完成世界首例间质细胞移植心脏手术。

2007年3月美国洛杉矶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成功进行心脏再移植手术。

发展前景

移植术受到供体短缺和经费不足的限制。在印度,人们把他们的肾脏卖给医生;但在南非这个国家里,这种做法被称为是“不道德的”。

人与人之间器官的移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克服免疫系统的反应,即使他们之间的血型和组织尽可能做到匹配,机体的本能反应仍会排斥被移植的器官,可用药物来抑制这种免疫反应。

国内现状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评价心脏外科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5年来,心血管外科负责人在国内开展心脏移植手术27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1年存活率为85%,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现最长存活患者已逾5年,并总结了丰富的手术及术后治疗经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