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卫生
释义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卫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一定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并且出现与之相联系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有效地预防一些心理冲突的发生,及时地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是个体心理卫生的主要目标。

历史

心理卫生的思想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是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却兴起于20世纪初。非常耐人寻味的是,她的发起人和倡导者是曾患精神病的美国人比尔斯(C.Beers),比尔斯根据自己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亲身遭遇,特别是精神病治疗机构对病人的冷漠和虐待,以及公众对于精神病人的偏见和歧视,于1908年,出版了著名的《一颗自我发现的心灵》。此书引起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大众的大力支持和强烈反响,由此开始了一场由美国发轫,最后遍及全世界的心理卫生运动。1908年,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194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中国的心理卫生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也开始起步,1936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因抗日战争爆发,实际未开展工作而名存实亡。1985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终于成立,该学会的成立对我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容

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这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可是,怎样才算讲究卫生?这恐怕在看法和做法上就大不相同了。不少人一提讲卫生就想到注意公共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摄取适量的营养,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这样做只能预防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只能把筋骨肌肉锻炼得更有力量,还不能确保人们的健康。这时因为,人生在世,难免遭受种种矛盾与挫折,因而社会、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譬如,一个人身强力壮,却理智欠佳,人格异常,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那怎能说他“健康”?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人要做到健康,必须体魄健全,身心健康,这种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怎样做才能达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目的?中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早在四十年前就曾指出:“我们因注重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得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由此看来,心理卫生乃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完整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生理卫生是分不开的。由于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的,心理不健康会给生理状态(人的躯体)造成伤害。因此,讲求心理卫生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生理卫生更为重要。人的心理如果不正常,一方面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径,会危害人们的躯体健康,甚至造成疾病,特别是各种慢性病,如各种心身疾病。另一方面,一旦人们的心理陷入了反常状态(轻者形成神经官能症或人格障碍,重者形成各种精神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受到破坏,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从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苦恼和不幸,以至给整个社会造成危害。 心理卫生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任务多在青壮年时期,防止严重损害社会劳动力的情况出现。精神病病人通常不能自理生活;在激动兴奋状态下还会毁物伤人或者自毁,破坏生产,影响社会。因此,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防止精神病的产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任务之一。其次是制定培养和锻炼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第三是根据人生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包括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订出保持各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一般心理卫生原则和方法。第四是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的各领域中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措施。

总之,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而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既与每个人的个体健康发展有关,也与整个家族、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关。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复杂,生活的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卫生问题也就显得更加复杂而重要。在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问题受到国家和政府的特别关心和重视,为维护和保持人们的心理健康创造了最根本的良好条件。

原则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如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青年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起来,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督促,并且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一个人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

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可能会引起强烈心理冲突或持续的心理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造成心理疾病。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心理矛盾,但是要控制其强度不宜过猛,持续时间不要过长。有了心理冲突要设法正确解决,不能消极对待。

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一个人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不与人交往,容易养成孤独的情绪,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赏,影响心理健康。一个人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忧愁,心胸宽畅,心情振奋,精神愉快。

要有自知之明。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办事要根据自己的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设置经过努力而无法达到的目标,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情绪不安,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规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老年心理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新的年龄划分法提出:

45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为年青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1.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并且老年人口还将继续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据估计,2025年将达到2.9亿。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包括老年期精神疾病和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抑郁等。老年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老龄化、离退休后的心理适应,丧偶与再婚,“空巢现象”等。

2.老年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能力逐渐衰退,学习新事物较慢,但是老年人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心理机能上的不足。注意力转移缓慢、分配困难。死记硬背比年轻时差了,但理解之后的记忆能力并没有明显退化。想象力受到经验的限制,很难活跃,爱唠叨。消极、抑郁,容易烦躁、悲伤、害怕、不满等,情感脆弱,生活、社交圈子变小,表现出对新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领域的畏难、畏惧、担忧,甚至拒绝等表现。

3.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变化的性格

自我概念即如何看待自我的问题老年人的自我概念表现为:我是否老了?是否有价值?我是否真的老不中用了?我生活中还有什么希望?我们鼓励:能接纳自身的生理老化,也能接受自身心理功能的部分改变。鼓励的原因:更能自我接纳、自我肯定,更能主动去适应角色改变,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老年人的性格变化因人而异,一般既有稳定、连续的特点,同时也由于生理因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认知和人生阅历的影响,性格会发生一些改变,使性格具了有变化的特点。

达到的标准

心理卫生的目的是要达到心理健康,但心理健康有没有个标准?对这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工作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还没有个为大家公认的理想标准。为了使心理卫生有个大致的遵循,下面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罗(Maslow)和迈特尔曼(Mittelman)几经修订的十项标准列出,仅供参考。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 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按照上述十条标准一一严格对照,可以说很难找到一个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因此,我们只能说,讲究心理卫生的人就接近上述标准,不注意心理卫生的人就远离上述标准。远离上述标准,不仅人格异常,而且容易罹患种种心因性疾病。所以,为了心理健康,人人应当注意讲究心理卫生。

工作范畴

人人都要讲究心理卫生,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要讲究心理卫生;人不仅要自觉主动地讲究个人的心理卫生,还要照顾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卫生。所以,心理卫生的范围很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卫生的范围还会扩大。如果从当前中国外心理卫生工作的状况来看,心理卫生工作的范围可概括为如下四大方面:第一,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第二,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第三,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第四,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 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心理活动的功能状态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这一系列的工作属于心理卫生工作的范畴,称为心理卫生,也就是心理保健。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如使人们能处于按自已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身心健康水平,减轻充满着冲突的世界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对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进行预防和促使其康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