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理惊悚片
释义

心理惊悚片是广义惊悚片的特定子类型。除了惊悚片的典型特征以外,这种类型的电影通常还包含神秘和戏剧流派的元素。此外,这种类型有时也属于广义的恐怖片。这类影片有《机械师》、《铅黄》、《灵婴》等。

一般来说,惊悚片对情节的关注超过角色本身,因而它们更强调对紧张的、生理上动作而非角色心理的刻画。而心理惊悚片则趋向于对这种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扭转,强调就算人物本身不比情节更重要,两者也应该具有相同的地位。惊悚心理片制造悬念的方法,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折磨另一个人物的心智。至于手段,可能是与对方玩一场具有欺骗性的游戏,也可能只是简单地试图摧毁对方的意志。

有时,当人物们必须要以自己的头脑来解决冲突的时候,悬念往往从某一个单独的人物身上产生——而通常这种冲突只是为了帮助观众了解已经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通过精神表达方式——精神表现形式或人物的精神转变——影片中的矛盾冲突会显得更为尖锐。

定义解构

心理:有关心灵或思维过程的元素;它们是属于精神而非生理范畴。

惊悚片:一种试图通过将人物放置在巨大危险之中来令观众感到刺激的虚构电影。整个故事贯穿着一种持续的不安感,并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由此让观众感受到叙述的悬疑性。

心理+惊悚:通过结合这两个方面,这个定义向另一种叙述方式转变,即人物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接触到危险,而不再只是生理上。人物不再依赖于体力去战胜他们的野蛮敌人(这往往是传统动作型惊悚片的桥段),而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的精神力量——无论是与强大的对手斗争斗勇,还是为了冷静人物自己的头脑而战斗。

常用的文学技巧

意识流:一种文学技巧,旨在通过与人物思想进程相当的描写,来表现个体的观点。在心理惊悚片中,影片的叙述常常通过文字使用、描述或视觉效果来明确表露人物的精神状态。

第一人称叙事法:一种文学技巧,当故事由一个或多个人物讲述时,每当谁从他或她的角度来讲述,就是“我”。这种直接的角色参与,使读者更把人物与自己联系起来,这样就更能理解人物的思想机制。这种技巧常常与“不可靠叙述者”的概念成对出现。

幕后故事:故事背后的历史在主线开始前出现。这样就深化了故事的心理方面,因为读者能能充分地理解人物——具体来说,人物的动机是什么,他的过去是怎样塑造出他现在的人知和感知能力的。

主题

过去几年出现了很多心理惊悚片(以及文学,广播,等等)。尽管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总体思想都贯穿在叙述中。其中一些一贯的主题包括:

现实:成为真实的品质。人物常常试图确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不在叙述当中的。

知觉:一个人通过他的感官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做出的自我描述。通常,人物错误地低估了他们周围的世界,或是他们的认知被叙述中的外界因素所改变。(参见“不可靠的叙述者”)

心灵:人类的意识,个性定位,思想,原因,记忆,智慧和情感。心灵常常被用来作为叙事冲突的场所,人物在这里为了达到一个理解或认知上的新高度而与他们自己的思想战斗。

存在/目的:某物存在的理由、一个人类为了理解他们生存的理由而奋斗的目的或目标。

身份:用以定义一个人。人物常常对他们是谁感到迷惑或怀疑,或是试图发现他们真正的身份。

死亡:生命的停止。人物恐惧或莫名迷恋死亡。

涉及的哲学问题

因为其对心理问题(如心理过程、习惯、人际交往等)的强烈关注,心理惊悚片常常触及到一系列哲学问题。这些理论性和概念性的想法通常侧重于人类在天地间的作用。

玄学

玄学,心理惊悚片中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因为它试图解释这个世界并且定义真实,这正是心理惊悚片本身想要做的事。下列是一些受此类惊悚片青睐的玄学范畴内的概念:

存在主义:把人的存在视作其自身及其观点、信念决定的。这不能与虚无主义混淆。人是完全不受任何控制性因素制约的,并且根据存在主义的观点,我们要自己为自己所成为的样子负责,因为我们的存在是先于我们的生命本质的。

心理惊悚片常常有一些失去生活意义的角色,他们的崩溃的道德体系摧毁了他们的安全感。在这一点上,当周围的世界充满不确定和秘密时,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头脑。低俗小说和黑色电影常常抓住这一点来作为主人公故事的中心,因为人物常纠缠在结局具有道德模糊性的情节当中,而且他们被迫在面对所处的荒谬世界的过程中创造自身的价值。

决定论:人物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事件,包括认识和行动,通常被一条不可打破的因果链所决定。这一概念创造出绝望的人物,因为他们无力去改变在身边的一切,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完全不受他们的控制。宿命论:与决定论相似,宿命论的观点是人类深思熟虑和行动都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对决定情节产生任何影响,因为无论会发生什么事,都与我们的行为无关。

在心理惊悚片中,人物在其无意义的、混乱的世界中所进行的试图控制自己生活的战斗注定是失败的。这通常与存在主义相结合。

本体论:通过提问“什么是存在的?”尝试决定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莫须有的。

心理惊悚片中的角色问出这个问题,有时却得到比问题更令人困惑的答案。

二元论:这个观点指的是我们周围的世界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部分:意识和物质。

通常在心理惊悚片中,人物发现区分这两个元素是相当困难的。因而,人物无法确定什么是身体问题、什么是精神问题。

伦理

伦理,对于对错的研究。心理惊悚片中的人物常常要与这样的决心相斗争。他们常常面对似乎对错相同的两难选择,两者的界限成为一个无法识别的灰色地带。

道德:关于对错的概念。通常,这些价值观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这可能导致冲突:我们是听从我们自己的良心还是社会标准呢?

道德怀疑论:道德总是错的或永远不能被确定的。

存在主义:人可以自由地决定他的道德组成。有人称这个观点是由尼采首次提出的。

虚无主义:这个观点世界——尤其是人类的存在,是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能够被理解的真相或必要价值的。这个问题通常与存在主义、决定论和宿命论合在一起说明。

人物常常感到失望和绝望,好像住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里。

其他

库伯勒罗斯模型:人们处理悲伤和悲剧的过程。

心理惊悚片常常以此为特征,使人物表现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有时是人物们不能应付另一个人物的死亡,有时是不能接受他们自己的死亡。

举例

相关电影导演及其代表作

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在心理恐怖类卓有成效。他是《机械师》(The Machinist)和《会议9》(Session 9)的导演。

达里奥·阿吉恩(Dario Argento):意大利导演,被认为是《铅黄》(Giallo)之父。他经常用人物的过去经历影响他们的现在行为,由此自然地创造出心理上的神秘感。如《灰天鹅绒上的四只苍蝇》(4mosche di velluto qriqio)、《摧花手》(L'uccello dalle piume di cristallo)、《黑暗》(Tenebre)。

朴赞郁 (Chan-wook Park):韩国导演,在他的“复仇三部曲”中引人注目地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

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q):加拿大导演,他专注于对我们的内心进行心灵恐怖的冲击。他的故事情节往往使头脑方面的问题变得明确。如《灵婴》(The Brood)、《扫描仪》(Scanners)、《录影带谋杀案》(Videodrome)、《孽环》(Dead Ringers)、《蜘蛛》(Spider)。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悬念大师。他经常将弗洛伊德理论运用到他的惊悚片之中。如《蝴蝶梦》(Rebecca)、《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眩晕》(Vertiqo)、《艳贼》(Marnie)、《精神病患者》(Psycho)。理查德·凯利(Richard Kelly):将上述的大部分主题都融入进了《死亡幻觉》(Donnie Darko)中。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他的电影利用一种正式的视觉风格和对细节的注重来刻画——通常结合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元素,这会给观众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如《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闪灵》(The Shinning)、《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发条橙》(A Clock Orange)。

大卫·林奇(David Lynch):超现实主义导演,偏好使人头脑混乱的谜题。无论是观众还是剧中人物自己都必须弄清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如《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妖夜荒踪》(Lost Highway)、《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橡皮头》(Eraserhead)。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美籍英国导演。他的叙述结构通常反映人物的心理构造。如《黑暗骑士》(The Drak Knight)、《记忆碎片》(Memento)、《致命跟踪》(Following)、《致命魔术》(The Prestige)、《奠基》(Inception)。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波兰导演。他的惊悚片侧重于人物的异化和孤立。如《冷血惊魂》(Repulsion)、《怪房客》(Le Locataire)。

奈特·沙马兰(M.Night Shyamalan):美籍印度导演,因擅长创作有着反转式结尾的心理惊悚片而著名。如《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天兆》(Signs)、《不死劫》(Unbreakable)。

相关电子游戏

心灵杀手(Alan Wake):一款由Remedy发布的Xbox360电子游戏,其包含的一条主线是跟随作家Alan Wake,他和妻子到一个叫Bright Falls的小镇度假,但刚一到达他的妻子就失踪了,恶魔降临潜入了小镇和居民之中。Alan必须克服这股力量,但同时注意什么是真的什么只是他头脑中的。史蒂芬金、X-档案、《迷失》等都对这款游戏造成了影响。

死亡空间(Dead Space):一款由EA发布心理恐怖型的游戏,并于2008年在美国的PS3和360上发表。游戏开始时主角Issac Clarke正在观看他女友的录像,同时他正在去往她所在的船上进行一些维修。霎那间,你被扔进一个危险的情境——你的船与“石村号”飞船相撞,并受到一些生物的袭击,你将担负起挽救人类的重任。

相关文学

派翠西亚·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海史密斯的小说往往偏好使反社会或情绪不稳定的年轻人陷入困境,每个故事的主人公无论如何都会被卷入一起谋杀时间,并且必须面对不断出现的警察和可疑的朋友。她创造的最有名的角色是迷人的骗子和杀手汤姆·里普利,他在五本书中成功地杀死了9个人。

德斯蒙德·科里(Desmond Cory):科里的热门小说已经被翻拍成了电影(The Mark of the Phoenix、Deadfall)、电视剧(Circe Complex)。科里探索了心理惊悚的许多不同方面,塑造了从珠宝大盗到恐怖分子等不同的人物。

乔纳森·凯勒曼(Jonathan Kellerman):凯勒曼的Alex Delaware小说系列常常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不同问题。

林恩·泰恩彻(Lynn Tincher):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心理操纵和连续谋杀的小说。

梅勒妮·威尔斯(Melanie Wells):与她同时代的人不同,威尔斯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通向这个领域——加入超自然元素。她的小说,如When The Day of Evil Comes,The Soul Hunter和My Soul to Keep等都以Peter Terry(一个试图偷取其受害者的头脑和希望片段的恶魔)的心理游戏为标志。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虽然他的书《魔女嘉莉》(Carrie)、Cycle of the Werewolf、Thinner以及其他的书被视作恐怖小说,但他的书常常侧重于主角(们)和对手(们)——他们的起源、人物的背景和特定的活动。奥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虽然通常被定义为科幻小说,但人们从一个孩子的生命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而不是专注于科技和未来的方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