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绛县博物馆 |
释义 | 简介新绛县博物馆,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的龙兴寺内,龙兴寺地理优越,建筑宏伟,风物迷人,故而新绛县博物馆就辟在这里。多年来,他们辛勤工作,不仅将龙兴寺完好地保护下来,而且收藏了一批重要的碑刻和文物珍品。 新绛县博物馆暂居龙兴寺办公,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博物馆的各项业务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为止,馆藏文物共1107件。其中珍贵文物238件,普通文物869件,全部寄放在省考古研究所侯马文物工作站。 藏品介绍碧落碑陈列在大殿后的前后碑亭、碑廊内的近十通古代碑刻,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其中最富价值的,是以大篆而称誉全国的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 《碧落碑》,全称《李训等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位于山西绛州(今新绛县)龙兴寺(古称碧落观),对于碑名的由来,有说是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的说是因为碑在碧落观中。此碑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系唐高宗李治总章三年(公元607年),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元嘉的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为其亡母房氏祈福而立。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阙,实有630个字。 篆书由谁书写的很难确定,历来有很多种说法,不管怎样,它是唐代篆书书法中的一件精美而又风格独特的作品。笔画细挺,线条圆润,字狭长,有的笔画、部首仍然保留了大篆字体的象形特征,让人想到日月、云霜、虫鱼等自然界的事物,显得古朴而有意趣。结体大多上紧下松,左右对称、平稳,整篇碑文在布局上整齐严格,又具有丰茂古雅的特征。这些字有的源于殷商甲骨,有的源于周朝钟鼎,有的则出自秦刻石鼓文及《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该碑还有一个非常独特之处,即使用了三十多个假借字,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辨识的难度。在碧落碑中,多次出现的同一个字,极少有相同写法,且字字有源有据。而它用小篆笔法书写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一个创造。而也因于它在书法艺术上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名播宇内,显于古今,为世人所珍爱。 《广川书跋》说:“篆字奇古,引笔精绝,不类世篆学。”又言:“此碑超出相斯窠臼,笔法已自深稳。”以致“前人论书率叹其妙绝”(《金石录》)。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和书法功底,实在难以辨识和通读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有个名叫郑承规的人奉命用正书将碑文释出,刻于另外一石,以便后世识读和临摹。《潜研堂金石文跋》中就记载了这件事说,此碑“篆字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读,赖有郑承规释文稍可句读。……要非精研六书,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来,篆书家奉此为金科玉律,莫敢轻易一字。” 或许正是由于碑文是这样的奇古、精绝,后世便为碧落碑蒙上不少神的色彩。一些史志杂书中也记载不少轶闻传说。据《洛中记闻》和《金石录》载,碧落碑文写成,即将刊石之际,恰巧有两位道士前来请求刻之,二人拿到碑文后,便关门封户,闭目静坐,一连三日,昼夜不出,房内半点声音也没有。众人觉得好是奇怪,就一起去开门观望。不料房中竟然空空如也,两个道士早已无影无踪,只见一对仙鹤双飞起舞(明心按:一说为双鸽。),尔后便翩然离去。而碑文竟似鬼斧神工,宛然在目。因事出之奇,文成之妙,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书家名流仰慕而来。 据说,自诩为李斯之后的李阳冰见了此碑后,爱慕备至,居然徘徊数日不忍离去。左右琢磨,反复研习。谁知到底也没有学成个样子,惹得他十分恼火,自恨不如,竟愤然以槌击之,羞愧而去。碑上有一块残缺,相传就是李阳冰的槌痕。后人不仅把这个有趣的故事钤镌刻在碑侧,还依照原样重刊了一石,与唐碧落碑并列一处,称之为新碑。 北宋泽州名儒刘羲叟有名当世,爱重其碑,恨未通识,会欧阳公奏为编修唐书官,乃携楮本之局因景文宋公子京,始能尽通。 历史记载附:唐《碧落碑》考记 马宝山绛州龙兴宫有篆书《碧落碑》,高八尺一寸,广四尺三寸,文二十一行,行三十二字。碑前刻碧落天尊像,后刻篆文。李璿(璇)之以为陈惟玉书,李汉以为黄公撰书,莫知孰是。《洛中纪异》云:“碑文成而未刻,有二道士来请刻之。闭户三日,不闻人声,怪而破户,有二白鸽飞去,而篆刻宛然。”此类怪论自不可信,一笑置之可耳。 李肇、李汉并谓,李阳冰见此碑,徘徊数日不去;又说阳冰自恨不如,以槌击之,今缺处是也。余以为此种无稽之谈俱不可取,李阳冰自谓其篆书乃李斯以后第一人,何况《碧落碑》的书法去阳冰远甚,阳冰焉能为之动容。 《五兑志》谓:”绛、泽二州,皆有韩王元嘉子黄公为妣妃荐福作文立石,文虽不同,皆名《碧落碑》。在绛州者,刻于天尊石像之背。在泽州这刻于佛龛之西。”据此,则《碧落碑》有二石焉。余所见只绛州本,泽州本未遇也。 又《广州书跋》载:“绛州《碧落碑》篆刻天尊背,州将不欲以槌击石像,乃摹刻别石,因封其旧石像。今世所得,皆摹刻本也。” 《碧落碑》之篆文,既有籀文,又有小篆。周伯琦疑其杂出诸体,诚确论也。 余曾见明初拓本《碧落碑》装裱成册,凡残损处均以白粉描补,图成完璧,乃所见此碑之最旧拓者。 书法研究当然,这些记载和传闻不免有此过誉,但碧落碑的书法之娴熟,功力之精深,确实是高妙而非凡的。不然,它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历代金石学家所青睐,也不会为当代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们所向慕,更不可能被国家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绛州府志》曾这要评价它说:“碧落篆文,乃古篆之集大成者。”对此,我们虽然不敢轻苟同,但至少可以说,它是中国篆字书法研究的一件珍品。 文物在该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文物中,还有雕塑精美的宋代软玉浮雕《十八学士登瀛州》,1937年贺龙将军率师北上途经新绛时,亲为一位农民儿子结婚所书的“碧岸雨收莺语柳,蓝田日暖玉生香”的对联,等等,都是很珍贵的。 学术价值绛守居园池是隋代开皇16年(公元596年)开始修建,一直到现在。这个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很重要,是北方最古老的园池。它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相当高。说到这个园池,因为园池里必须有水,说到水就要说到一个人,叫梁轨,梁轨是隋代开皇时代的官员,是个请政廉名的好官。(新绛)尽管有汾河,但是这个地方并不是太富裕,属于盐碱地,水也不能喝。(梁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清楚的知道距县城西北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个“三泉”,把三泉水引过来,一方面能灌溉农田,老百姓能受益,另一方面能解决县城人民的吃水困难。 有了活水源头来,经过后人的精心修葺,绛守居园池声誉鹊起,终成塞上名园。王勃、岑参、欧阳修、司马光等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不胜枚举的题咏之作。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居园池》诗中赞道:“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池鱼常跃金,水帘常有雨。怪柏锁蛟龙,丑石斗豸区 虎。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园以人传,园以文传,本是官衙花园的绛守居园池声名大震,成为众人向往的北国胜境。 历史文化汩汩泉水通过绛守居园池流入绛州古城的每一条街市,浸润着绛州百姓的心田,延续着古绛州繁荣、富庶的香火。 片花: 古城新绛,有的不仅仅是令人津津乐道的往事,更有让人忍不住去触摸的凝重的文化。 自从有了象形文字,中国书法艺术便具雏形,在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隧道后,书法艺术最终成为华夏文明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而新绛现存的“碧落碑”和“绛帖”,则是这朵奇葩中散发着缕缕幽香的花蕊。 这就是堪称绛州一宝的“绛帖”,由尚书郎潘师旦摹刻于宋太宗淳化年间,至今已足有一千年的历史了。《绛帖》收录的历代佳帖极多,内容颇为丰富,有古苍颉书、有李白书、有诸葛亮书,有颜真卿书,再现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风貌。 这块隐居在龙兴寺的“碧落碑”,是中国仅存的一块唐代小篆碑。碑文笔法工整,掺取钟鼎、古籀、小篆之长,融会贯通,创造出姿态优美,风格独具的新篆体,被历代书家视为珍品。碑文篆书奇古,后人难以释读,历经千余载,惹得历代文人墨客前来鉴赏摹拓,驻足忘返。“碧落碑”和“绛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永远是书苑墨海中闪光的珠宝,永远是新绛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片花:绛州往事有的已经伴着钟楼悠扬的钟声飘散到了九霄云外,有的却深深地刻在绛州大堂斑驳的皱纹中。只有那些五彩纷呈的民间技艺,真实、直接的告诉今天的人们古绛州的繁华似锦,刺绣、皮影、贡笔、澄泥砚、云雕漆器,还有那登上中南海“怀仁堂”舞台的绛州鼓乐。 扩建规划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及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新绛县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 建设地址:新绛县文庙建设控制地带外西50米 建设内容:建设物馆及文物库房设施,主体建设1750平方米:文物保护设施:①消防设施②安防设施③通讯设施。 项目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由于受地方经济的条件制约,作为山西省文物大县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现暂借龙兴寺办公,现所有文 物都暂寄存于山西省侯马文物考古站文物库房保存,无法给游览参观古绛州的社会各界人士展示出它应有的历史价值。 效益分析:新绛县博物馆及文物库房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促进新绛的经济发展,而且对运城市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将增添新的 机制和亮点,还可为运城市以及新绛县带来丰厚的利税。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新绛县博物馆及文物库房,配套文物保护消防、安防设施共需资金781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260万元。 需通过融资解决521万元。 新绛县概况面积 598平方公里,人口32万,县政府驻龙兴镇。新绛县辖8镇1乡1区: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商贸经济开发区。共有220个行政村。 新绛旧称绛州,辛亥革命后废除州治改称新绛。 该县南北高中间低,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中部有汾河、浍河等,两岸为河谷平原是该县主要粮棉产区。年均气温27度,年降雨量 550毫米,无霜期194天。该县现有耕地52.5万亩,主要种植小麦、蔬菜、果树、药材等。工业主要有纺织、水泥、焦化、机械加工、化肥等。 相关知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