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中国反腐简史 |
释义 | 版权信息名 称: 新中国反腐简史作 者: 邵景均 著 单 位: 册 类 别: 党群 纪委— 反腐倡廉 出版单位: 中共党史出版社 其它介绍: 2009-8-1/16开/203页 ISBN: 7509803675, 9787509803677 条形码: 9787509803677 定 价: 28元 内容简介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克服特权等腐败现象,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 ——邓小平 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江泽民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童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胡锦涛 出版背景在全党全国人民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邵景均同志的新著《新中国反腐简史》即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我们党自成立以来,积极投身于革命、建设、改革以及反腐倡廉的实践,历来注重实践经验的学习、研究、总结和运用。善于总结经验、运用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形成新的理论新的决策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本条件,是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经常地“回头看”,正确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走,开辟未来。 作者简介邵景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部监察专员,研究员。 图书目录序言 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引言 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反腐败斗争(1921-1949) 一、党初创时期的反腐败实践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廉政建设 三、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防治腐败的实践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腐倡廉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前防治腐败的基本经验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49-1956)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 二、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 三、防治腐败的法律制度建设 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建设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56-1966) 一、党的八大关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分析和任务的确立 二、1957年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与曲折 三、“四清”运动 四、加强干部的培养和教育 五、党政监察工作在曲折中发展 第二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66-1976) 一、“文化大革命”各阶段的反腐倡廉实践 二、“文化大革命”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式和成效 三、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及启示 第四章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76-1982) 一、在拨乱反正中开展反腐败斗争 二、重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三、改革开放初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四、改革开放初期反腐倡廉的主要实践 第五章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82-1992) 一、党的十二大至十三大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党的十三大后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四大期间的反腐倡廉 四、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 五、陈云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贡献 第六章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反腐败斗争(1992-2002) 一、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 二、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三、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四、纠正不正之风 五、治本抓源头 六、反腐倡廉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反腐败斗争(2002- ) 一、拓展思路,更加注重预防 二、加强教育,促进廉洁自律 三、健全制度,堵塞腐败漏洞 四、强化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五、惩防并举,加大办案力度 六、科学指导,推进理论创新 跋 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大势与大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