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闻人的江湖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名:新闻人的江湖 作者:章敬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 ISBN:9787213041181 开本:16开 定价:35.00元 内容提要这是一个记者的新闻史,这是一个过渡时代的新闻史,这是一个记者草就得过渡时代的新闻野史,阅读它,你能看到记者的出路。你能看到新闻的唐突,你能看到意识形态的偏见,你能看到江湖已散的叹惋,你能看到媒体与时代的合谋,你能看到新闻与江湖的拼斗…… 作者简介章敬平,法学博士,一个出版过若干非虚构作品的新闻人。1998年本科毕业后,开始以新闻记者的名义谋生于新闻江湖。做过实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笔、专栏作家、部主任、编委、主编的职业历练,让他沮丧地发现:真正优秀的新闻人根本就不是他现在这个样子,而现在的他,已经不再年轻。 过去十年,作者撰写的非虚构作品有:《拐点:影响未来中国的12个月》(《南方都市报》2004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社科类第一名)、《南平寓言》(“2004年关注中国的十本好书”)、《浙江发生了什么:转轨时期的民主生活》、《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中国的自我探索》、《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 图书目录序言 第一部 江湖中的“道”:我们是,而且只能是记者 第一章 “看不到晚霞,也看不到晨曦” 我们是记者,不是商人,也不是政治家 我们是记者,不是牧师,也不是革命家 中国记者:过渡的一代 我们的态度、立场与价值观 第二章 记者的出路就是写字么 我们是记者,不是学者,也不是作家 一个诗人的记者尾巴 倡导一种农民式新闻观 一个商业记者的宪政哲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记者的出路 第三章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媒体为什么要扒粪 记者和官员是什么关系 财富明星的媒体恩仇 当我面对张维迎 真相在他处 第四章 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的暖昧 如果波斯纳来到中国 秦晖教授家的茶水 与毛寿龙教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名利场 第五章 冠冕堂皇的职衔 专栏作家何时才能伟大 专栏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主笔是枝什么笔 无冕之王应该是啥样 第二部 江湖中的“术”:今天,我们怎样做记者 第六章 政治人物采访记 独家专访高级官员的背后 与许嘉璐喝茶 别了,成思危 李金华:英雄与时势 第七章 “两会”日记 等下去,就有收获 力拔山河“文”盖世 爱面子,还是爱新闻 与民主互动的新闻,离不开声色犬马 没有表情的新闻是僵死的 第八章 全球化中,做最好的你 全球化改变了优秀记者的定义 《经济观察报》式文体成功的历史必然性 做最好的自己 灾难报道中的人、人性与人情味 2500年前的佛经,今天的新闻 高僧对新闻人的开示 第九章 新闻与法 我对国家领导人的专访是不是我的作品 李金华能否向我要稿费 绵阳市委书记有没有审稿的权利 江泽民可否拒绝《华盛顿邮报》 我是否抄袭了别人 报社能否反对我出书 朱永新的委屈 编辑能不能改我的稿子 第十章 放下枪比剑 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 商业报道中的大词现象 专业的,有用的 虚词掩盖了什么 第三部 江湖中的“我”:且行且吟且醉 第十一章 美利坚乱想 游览美国新闻博物馆 水门事件中的记者没有什么了不起 美国报界的冬天 不仅专业,而且通俗 美国第一夫人可以做个好记者 多少中国记者报道了美国大选 今天,你的新闻全球化了么 去战地,你会拆地雷么 第十二章 十年一觉新闻梦 置身于财富和权力之间的虚幻感 是报馆,还是公司 学习他们,而非贬低他们 佛陀、愤青与爱 为什么离职总是难免的 不希望子承父业的过头话 我最得意的新闻报道是什么 忍看朋辈成新总 第十三章 我们的时代我的书 写书这件事,很乱,很矛盾 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中国 我没有越过新闻记者的底线 驱除虚妄心,驱除骄傲心,常怀感恩心 我曾梦想像白宫记者那样写作 沧海一声“屁 第十四章 诗意的江湖生活 是什么把我们拽进了江湖 江湖通行证 无愤青,不江湖 江湖是需要兄弟的 以文会友 酒 江湖散了 致谢 精彩摘要“青春总会露出尾巴,激情总会让位于理性,当疲惫的脚步不想再度踯躅,期待稳定的中年心态逐渐占据上风。起伏往返的流动,常常在江湖上上演揣着旧船票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情景喜剧。” --说到与昔日同事聚合离散时的感慨。 “新闻记者的极致状态之一:为新闻而来,为新闻而死。” --参观美国新闻博物馆。慨叹美国记者之工作精神。 “如果你将新闻传播当做一门讲究技术含量的手艺,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反复纠缠着你。” --1997年,当作者还是个菜鸟,刚刚拿到记者证的时候,他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勇气,勤奋,快速地写。而十年之后,变成了主编,首席记者的他在过去的答案中又添置了“道德,伦理,人性,人情味。” “依我个人的理解,无冕之王指代一个职业的时候,所指的是记者,当我们环顾新闻界,审视记者群体的时候,只有那些学识广博,著作等身,出入政府内阁对话名流政要,把握话语权力的记者,才可以被称为无冕之王。他们为新闻界赢得名声,他们是记者的楷模,他们的光芒让记者这个职业熠熠生辉,引得无数青年前赴后继。”--谈到被称“第四权力”的无冕之王 - 记者这个行业时他如是说。 “当一个记者将自己的现实关怀寄托在小说世界,内心的感受究竟如何中?在他的认知中,这是一种幸,抑或不幸?”--在为陈先发的小说《拉魂腔》写序时如是说。陈是新华社高级记者。 “做优秀的职业新闻人,也是记者的出路之一。” -- 谈到许多记者转行下海,从政,教书育人时他如是说 “每一个接近新闻当事人的报道,都是对新闻真相的推进。因为,如果他说的是谎言,公开的谎言是会引来公开的质疑的。” “尽管真相永远在他处,我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记者的职业定位,决定了发现问题比制造话题更重要。” “只有多花笨拙的工夫,诚实地面对每一次采访和写作,才能学好新闻这门手艺。” “很多时候,理想之所以是理想,是因为理想所标志的高度我们还没有企及。” “董桥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我们的职责类同于史官,忠实的记录是职业本身对我们的要求。但记者的历史使命不是史官,媒体不应该负责记录完整的历史,它的使命是一个‘小心社会撞上冰山的瞭望者’,在于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一又警惕的眼睛。” “没有理性的态度,新闻的独立性原则将让我们怀抱偏见,误导我们的读者在自以为是的歧途上越跑越远。” “合法的行为是否带来正确的结果,程序的正义是否带来了实质的正义,是两码事。”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做了什么,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是码事。” “一个并不高尚的人也同样拥有批评他人龌龊的权利,可是,批评是要有证据的,尤其是批评一个人的品格,任何随意的援引,都会反衬我们自己人格的低下。” “我们不是为了扒粪而扒粪。作为媒体。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其他什么目的出发。我们需要对市场和权力保持永远的警惕,但我们不可以怀疑一切,捕风任意举起舆论的鞭子,想抽就抽。” “新闻当事人是否正直,并不重要;他们所说的话,公众是否爱听,也不要紧。就媒体的本位而言,我们应该为各种舆论提供阵地。世界之所以需要媒体,是因为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