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
释义 | 馆舍简介谢子长烈士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子长县城西1公里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谢子长1934年在战斗中负伤,1935年2月因伤势恶化逝世,时年38岁。为纪念谢子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修建了陵园,将烈士灵榇迁入。1947年国民党军队破坏了陵园,1952年陕西省政府拨款予以修复,1954年11月竣工,并改名为"谢子长烈士纪念馆"。馆内建有灵堂、碑亭、纪念塔、谢子长烈士的石雕及东西两座展室。 馆长介绍今年是建党90周年,站在修整一新的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前,纪念馆馆长杨凤琴望着烈士纪念塔,回忆起谢子长将军的英雄事迹,感慨地向记者表示:“谢子长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永远活在我们子长人民心中。” 谢子长出生于1897年,他和刘志丹一起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一生驰骋疆场,骁勇善战,胜不矜功,败不丧志,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无比热爱,无限忠诚,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西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不仅自己献身于革命,还教育和带动全家投身革命,成为一个革命的家庭。他家中先后有11人参加革命,在1932年至1936年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就有8人为革命英勇献身。 尽管身居高职,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前往一线指挥作战。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因伤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谢子长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烈士命名的县名之一。 谢子长将军牺牲后,毛泽东先后数次为他题词,称赞他是“民族英雄”、“虽死犹荣”,并亲笔为子长墓撰写了碑文。1947年,胡宗南攻占瓦窑堡后,子长陵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并将题词石碑打碎修了工事。这些题词和碑文记载了那一段血风腥雨的战斗岁月。195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原址进行了重建。 谢子长光辉的一生,受到党和人民高度的赞扬。他的革命事迹与崇高精神至今仍在西北地区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邓小平为谢子长陵园题写“子长陵”。 杨凤琴介绍说:“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承载了人们对谢子长将军的无限眷恋和哀思,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列入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纪念馆自1953年重建开放以来,已先后接待200多万名各界群众的吊唁。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也将这里列入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延安干部学院培训部部长赵耀宏表示,谢子长将军为民族、为革命奉献的一生,是公而忘私、心系人民的生动写照。 每年清明节和“七一”等节日,都有来自各界的群众,自发为谢子长将军扫墓和凭吊。杨凤琴介绍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国家拨专款50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2011年,子长革命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来建党90周年。 杨凤琴说:“作为谢子长将军的家乡人,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继承谢子长的革命精神,把谢子长将军公而忘私、心系人民的精神发扬光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