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蔡乾汉 |
释义 | 蔡乾汉,毛纺织专家、纺织生产管理专家。1954-1955年在北京清河制呢厂解决出口精纺呢绒染花质量问题,1958-1966年在北京毛纺织厂提出生产技术管理30条,推动北京毛纺织业跻身全国先进行列。1979-1986年主持北京市纺织工业局的生产技术工作,在重点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创优等方面做出贡献。在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毛纺织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北京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期间,组织和推动学术活动卓有成效。 个人简历1928年 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 1950年 国立北洋大学纺织工程系毕业。 1950-1956年 北京清河制呢厂副科长、车间主任、分场主任、工程师。 1956-1957年 纺织工业部干校学习。 1957-1958年 苏联实习。 1958-1966年 北京毛纺织厂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等。 人物生平蔡乾汉,1928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一个殷实商人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940年父亲经营的山货行及住宅被日军轰炸烧毁,家道衰落。1941年“四一九”浙东事变,日军登陆瑞安城,祖父惨遭枪杀,次年在浙江大学求学的长兄不幸早逝,国难家仇培育了蔡乾汉深邃的爱国思想。他就读的瑞安中学初中部和温州中学高中部,为了避开日军的骚扰与迫害,迁到山区上课,他在极其简陋的学习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完成了学业,同时也锻炼了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坚毅性格。蔡乾汉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由北洋工学院泰顺分校改制的国立英士大学读了一个学期。1946年下半年,北洋工学院在天津复校成立北洋大学,蔡乾汉北上天津,开始了大学新生活。1946年底,北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沈崇事件”,他积极参加天津市各大中学校学生举行的抗暴运动。1947年,又参加拒绝美国救济物资与不吃美国面粉的斗争。同年5月,参加了席卷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和“五二○”罢课游行。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民青”,在国民党政府疯狂搜捕进步学生的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和学习。1948年底至1949年初,蔡乾汉参加了护校队。天津解放后,北洋大学学生会改选,他入选并担任学习部长。1950年5月在北洋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论著1 蔡乾汉.《产品质量必须从头抓起》.中国纺织,1961(4) 2 蔡乾汉.《合理选择煮呢的工艺条件》.中国纺织,1961(11)。。 3 蔡乾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意见》.北京纺织,1979(12)。 4 蔡乾汉.《引进设备吃透消化工作初探》.北京纺织,1981(1)。 5 蔡乾汉.《日本喷水织机简介》.北京纺织,1983(12);1984(2),等等。 主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北京毛纺行业基础薄弱,只有清河制呢厂一个大型企业,它是1908年建成的老厂,生产粗纺呢绒和毛毯,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厂里接受了生产10万码呢子的军工任务,为该厂生产走上正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蔡乾汉当时刚从学校毕业,尚在实习期间,他看到车间从英国购进的机器大都陈旧老化,工人劳动强度很大且很不安全。他注意到惟一的一台成品打包机还是手摇的,效率极低,于是他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将其改为电动打包机,使打包工从此告别了笨重劳动。实习结束后,蔡乾汉被提升为生产科、计划科副科长,负责原毛搭配和工艺设计。由于国毛品种混杂,草杂含量多,可纺性差异大,如何做到合理配毛以保证毛纱质量并降低成本是一个难题。他深入实际,掌握生产第一线的动态,进行灵活有效的调度,保证了计划按时完成。1953年下半年起,工厂开始接受苏联定货,但由于严重的染花质量问题,出口任务难以按期完成。当时担任精染车间主任的蔡乾汉,发动职工深入研讨染花原因,发现是洗呢冲洗不净、染色降温过快、煮呢温度偏低和加压不当造成的。经过优选工艺,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使对苏联出口从1954年的5万米增至1955年的33万米,出口合格率达到93%以上。1955年,蔡乾汉被提升为工程师,继而担任了精纺分场主任。这个分场是从上海国棉十七厂搬迁来京的、拥有7200锭的精纺全能厂,包括制条、纺纱、织造和染整全套设备。这个分场的建成,结束了清河制呢厂只有粗纺没有精纺的历史,对北京地区毛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他担任分场主任期间,除生产精纺呢绒外,还添置设备投产精纺毛线,填补了北京这一产品的空白。 1956年4月,蔡乾汉被送到纺织工业部干校学习俄文,1957 年4月-1958年7月到苏联莫斯科拉斯托金染整厂、昆采沃染织厂和苏联中央毛纺研究院实习。当时的院长是苏联著名的科瓦廖夫工作法的创立者科瓦廖夫,他为中国实习生做了妥善安排。蔡乾汉在这里接触到不少毛纺科研资料,写下了二十多本笔记,其中的羊毛机械除杂和化学方法的比较、染整工艺过程与织物收缩率的关系、降低织物“极光”的工艺和组织设计等内容,在他以后工作中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一年多的实习,他对苏联当时毛纺科技理论成就和工厂生产技术实际都有了较系统的了解。1956年,北京兴建清河制呢厂第二个精纺车间(即后来的北京毛纺织厂),1958年1月建成投产。蔡乾汉1958年7月自苏联回国后即被委任为该厂生产技术副厂长,次年兼任总工程师。这是建国后第一个从外国全套引进的一万锭纺织染整全能毛纺厂,装备属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面对这样一个“三新”(新设备、新厂房、新工人)厂,如何及早发挥其生产技术先进的优势,是摆在蔡乾汉和职工面前的重大课题。他对引进设备的生产技术性能反复做了分析,认为十分适合加工中高档精纺全毛和高比例羊毛混纺产品,其特点是配有条染复精梳,包括机械自调匀整、光电自停和末道针圈梳理的七道粗纱、双皮圈牵伸细纱、多梭箱织机、双槽滚筒煮呢、轧水超喂烘干、三刀剪呢、给湿刷毛和温控电压等当时国内其他毛纺厂尚未拥有的新技术。蔡乾汉一方面组织职工再培训以求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一方面利用新技术优势研究制定生产传统精纺产品的新工艺并且高起点设计开发毛涤混纺、丝毛交织等新产品。为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适应出口的需要,又添置了织边字机和防缩机等设备,使北京毛纺织厂的产品质量和风格在全国突显出来,受到纺织工业部表彰、外贸好评和国内毛纺同行的赞许。此后,纺织工业部决定以北京毛纺织厂引进设备为样本设计生产我国第一套毛精纺设备,为全国毛精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蔡乾汉在清河制呢厂、北京毛纺织厂两厂工作了15年,为北京毛纺行业跻身全国前列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