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尿酸碱度
释义

尿酸碱度即尿PH值,是做尿常规检查时尿液的酸碱度的值。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平常饮食条件下,尿pH值为4.6~8.0,平均为6.0,即正常尿液呈现弱酸性。肾炎、肾结核常见酸性尿,I型肾小管碱中毒可见碱性尿。

简介

项目名称:尿酸碱度(尿液pH)

英文缩写:pH

参考值:5~7

尿酸碱度(pH)为尿常规主要检查指标之一。尿液酸碱度可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正常参考范围为5.0-8.0。

人体可通过尿液排出大量酸性和碱性物质,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正常人24小时混合尿呈弱酸性,pH为5.5。有时可呈中性或弱碱性,波动范围在5.4-8.4之间。与饮食关系密切,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荤菜后尿液多呈酸性;多吃水果蔬菜,尿液多呈碱性。饭后受胃酸分泌的影响,尿多呈酸性。尿液酸碱度高低都不好都会有相应的疾病发生的。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呈弱酸性,酸碱度为5.5-6.5;随机尿酸碱度为4.6-8.0,如果出现相应的高低,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就会失衡也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等级划分

现在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引起尿液碱性的原因

1、食物因素——进食多量蔬菜水果后;

2、药物因素——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等;

3、病理因素——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盂肾炎等。

引起尿酸性的原因

1、食物因素——进食肉类食物后尿液常呈酸性。

2、药物因素——服用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可使尿液酸化。

3、病理因素——发热、酸中毒、痛风、慢性肾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变为酸性。

尿酸碱度与食物的关系

如果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

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而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所形成的结石多出现于碱性尿中;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时尿液也多呈碱性;而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浓血尿等均可使尿液呈碱性。

临床意义

尿酸碱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成分。如果常食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或磷酸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而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所形成的结石多出现于碱性尿中。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时尿液也多呈碱性。而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浓血尿等均呈碱性。

尿酸碱度测定单独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与其他项目结合以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现在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异常征兆

当机体代谢紊乱时,尿液的pH可发生明显的改变:

尿酸碱度(pH)增高,

见于代谢性碱中毒或肾小管酸中毒或高钾性酸中毒的反常性碱性尿;

尿酸碱度(pH)降低,

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低钾性碱中毒的反常性酸性尿。

因此,尿酸碱度可用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征兆表现

一般情况下,进食过多荤腥食物、海鲜、豆制品等,会产生大量尿酸,若此时身体不能很好地调节酸碱平衡,则身体相关部位会出现异常。最常见的就是关节痛,俗称“痛风”。大部分是在四肢的关节部位,如手关节、脚关节,严重的疼痛,使人无法走路,无法握物。不知情时,还会以为是扭伤的,这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