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谢颖苏
释义

谢颖苏(一八一一至一八六四),初字采山,二十岁后改为管樵,三十年后更字为琯樵,号书画禅、懒云山人、北溪渔隐,诏安北关人。诏安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祖上原居漳州,康熙年间迁居诏安。高祖谢捷科,是硕兴糖坊的老板,人称“谢百万”。曾祖谢国栋从商,祖父谢廷烘业儒。《诏安县志》说他的“草书笔气融贯,卓然自成一家”。

简介

“台湾美术开山祖”谢颖苏 清末台湾艺坛最有影响的画家

晚清,以著名画家谢颖苏、沈瑶池、汪志周等为创始人的"诏安画派",在中国美术界独树一帜,赏有很高的声誉。"诏安画派"对台湾书画艺术影响很大。最早将诏安书画艺术带到台湾的,是谢颖苏,因而被誉为"台湾美术的开山祖师"。

人物生平

谢颖苏出身于"一门称风雅"的书香门第。他九岁"能画,能诗、能琴,尤工书法。"早年拜师著名画家沈锦洲。年青时艺术声誉就已名噪八闽。他金石书画兼长,尤以山水、花鸟、兰竹著称。著名近代文学家林纾称其"人物、山水、兰竹,皆入能品?quot;著名画家陈子奋赞其金石书画三绝,"兰竹瓣香郑板桥"。比如画竹,他博采宋元以来闽人画竹技巧,吸收郑板桥墨竹画的豪通之气,深得"从胸无成竹,进入胸有成竹,再到胸无成竹"艺术境界的无穷妙趣。

道光二十年(一八四○),闽浙总督颜伯焘慕谢颖苏的艺术才气,邀其入幕府。谢颖苏寓居福州,出入于总督、巡抚和将军府三大衙门,点染丹青,广交朋友,书画作品开始流入台湾,为官府、士绅和文人雅士所收藏。从咸丰元年(一八五一)起,谢颖苏多次东渡台湾,讲学作画。他先后在台南海东书院、艋舳青山宫和台北板桥大观义学讲授绘画和书法艺术,对台湾书画艺术起了启蒙和开拓作用。连横《雅堂文集》谈到:当时台湾谈艺之士,"辄宗吕西村、谢管樵……管樵名颖苏,诏安人,负奇气。擅画兰竹,山水尤佳。题诗作画,皆超脱不群。壮年游台湾,历主巨室,居于海东精舍。"

作画风格

谢颖苏主张绘画要有"神骨"、"气"、"品"、"逸韵",以达到"简淡之致"。他的画理,注重笔意、笔外神韵。在他讲学的地方,他都将自己的艺术理论和实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画者,成为台湾画坛最受敬重的艺术大师。《台湾省通志》记载:"至于清代游宦幕式流寓之士,工书画者亦有多人,而以谢颖苏与吕世宜(注:即吕西村)为最杰出。"可见,以谢颖苏等著名画家为代表的"诏安画派",对台湾画风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影响

谢颖苏不但把诏安画艺传授给台湾画界,而且把常规实用美术精粹,通过园林建筑艺术形象地介绍给台湾人民,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台湾美术史上的地位。台湾二级古迹板桥林家花园,被认为是"中国南方庭园在台湾的翻版"。园中有定静堂、观稼楼、来青阁、方签斋、香玉??、月波水榭、开轩一笑亭、横虹卧月桥等景观,凉亭、台榭、楼阁、池塘、门窗,形态各异,花样无穷,在园林建设中独领风骚。板桥林家花园的总体建筑格局和细部绘画雕刻艺术,就是谢颖苏艺术才华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台湾出版的《台湾人的根》记载:"谢管樵,板桥林家花园设计第一人"。

台湾忠烈祠的上壁勒石,也是谢颖苏的兰竹画。台湾许多民间建筑中的花鸟、,兰竹绘画和雕刻,和诏安如出一辙。由此不难看出,"诏安画派"在台湾的影响,已不止于艺术殿堂,而是深入于民间百姓。

清代的台湾上流社会,谢颖苏的画作十分抢手。《台湾省通志》云:"在台人士至今多藏其墨迹,甚宝爱之。"晚清台湾强光宾编著的《中国书画》,收录古今名画家七十余人的代表作,其中有谢颖苏的《墨君图》、《画兰》、《悬崖垂翠》、《拟板桥画兰》四帧。今天,台湾历史博物馆仍高悬谢颖苏的墨宝,把它当作清代台湾画作的象征。继谢颖苏之后,又有一些诏妄画家播迁台湾,饮誉画坛。台湾当代知名画家沈耀初、许海钦、沉兆鹏、许凯夫笑都是出自诏安。

谢颖苏家人

谢颖苏的父亲谢声鹤,字梅贵,号云溪,嘉庆岁贡生,历任仙游、清流县训导,工诗。著有《云溪诗钞》、《词林荟萃》、《礼经汇解》、《古文类选》等书,亦能工笔花鸟。谢颖苏姐弟共四人。姐浣湘,字芸史,是诏安著名女诗人,著有《咏雪斋诗录》;长兄谢维松,是县学秀才、能诗。家学渊源及优裕的环境为谢颖苏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使之能专心致志学艺。

小说人物

谢颖苏,小说阅读网作家 、淡忘。 的下一部作品《王子的网址是王小址》中的人物。是 右合 文具集团的继承人,圣樱学院的三王子之一。三王子的另外两名分别是王梓和邱墨羽。谢颖苏不仅长相好,成绩更好,最擅长的是弹着木吉他唱情歌。对音乐情有独钟,是很多女生暗恋的对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