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谢太傅盘桓东山 |
释义 | 原文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①。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②,便唱③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④。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⑤,犹去⑥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⑦。公徐云:“如此,将无⑧归?”众人即承响而回⑨。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 盘桓:徘徊;逗留。 泛海:坐船出海。 ②王:指王羲之。色:神情。并:一同。遽:惊慌。 ③唱:通“倡”,提议。 ④神情:精神兴致。 王:通“旺”,指兴致高。 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⑤说:通“悦”,愉快。 ⑥犹:仍然。去:指划船前进。 ⑦喧:叫嚷。动:摇晃。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 ⑧将无:莫非;恐怕;难道。 ⑨承响:应声。 ⑩使:让。 ⑾徐:慢慢地。 12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 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