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效用生产 |
释义 |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在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上,分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大派别。基数效用论者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者采用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效用生产----作为资源转换器的企业和经济系统 1、人类对于欲望的两种处置方式 人类为满足欲望,为满足自身需要,其处置方式大体分两种方式:内在方式和外在方式,前者主张灭人欲,节制欲望,寻求清心寡欲的内在自我满足,这一主张在宗教中比较多的得以体现,即通过内在的思想观念的心理疏导获得欲望矛盾的解决,主张改变自己,改变心灵就是改变世界,这种处置欲望的方式在古代较为流行,含蓄而节制的古典美学价值观念主导了古代传统社会;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外在的行为,通过对客体的世界的处置获得欲望的满足,当欲望一旦客体化,外化,客体世界就成了欲望的载体,欲望的符号标记,反过来奴役了人,人成了欲望的奴隶,欲望的自由表达成了现代商业价值观所极力鼓吹的信条。为满足人类的无尽的欲望,填满人的贪婪的欲望的鸿沟,人的欲望的外在表达就要对客体世界有所要求,人类依照自己的欲望需要对客观存在的世界加以筛选,选择出对自己有用的物品出来,即能满足自己欲望,需要的物品,此即资源,而那些不能满足人类自身欲望需要,或者对满足人类欲望需要有害的物品,人类则极力回避之,消灭之。从此,世界被欲望化,即被资源化,被人化,世界被建构成了为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资源化的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就是人对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质上也就是对于资源的处置方式的革新与发展。 人类欲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根,人类欲望与客观力量的矛盾是经济发展动力之源,人们的经济利益欲望及其客观资源的矛盾,是经济生活的动力的根与源。 人类为满足欲望需要对资源加以处置,改造,从根本上来说,人作为世界的耗散结构的存在,总要对环境有所要求,通过对环境的消耗才能存活。而环境并不总是适宜人生活的,人为满足生存发展的欲望需要,总要对环境加以改造,利用,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满足自己的生存发展所需。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对资源的建构开发利用的历史,人类赖以资源而生存,没有资源的依赖,人类不得以存在。 2、为满足人类欲望需要而建构的资源概念 资源,是符合人们生存和发展目的的某种有用性。作为经济学的资源概念,是人们从事经济生产活动所要投入的稀缺的客观条件与客观事物,是指某种稀缺的有用性,指具有稀缺性的有用性的事物。 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有以下几条与生俱来的属性: 1)、相对稀缺性,就自然资源而言,资源对人类社会系统的关系,是不可逆的。它从本质上规定了资源的“单流向”特征,即资源只能是供体,社会系统是受体。作为供体的资源总是被消耗的,而人类社会需要却是无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类需要来讲,资源总是稀缺的。 2)、分布的不均性,资源的质和量往往不可能均匀地出现在任一空间,他们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表现出其自然丰度上的差异性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同样的资源在有些地方可能开发成本更小,开采效率更高。这也是资源稀缺的一个主要原因。资源的不均性使得社会分工和贸易具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由不均性引起的竞争利益也促进了同质资源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3)、开发利用的竞争性,竞争性来源与稀缺性。资源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不均性在客观上造成了资源拥有者相互竞争的格局,而为了最有效率地开发利用资源,就存在着开发技术、开发组织管理等诸方面的竞争。 经济资源的结构划分存在着多层次,多方位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按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资源,二是人力资源,三是由人力资源施加于自然的自然物质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时空资源等,他们是一切经济资源之本。 第二个维度,按照有形与无形来划分,得到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两类。 由此得出资源的诸种形态: 1) 有形的自然资源:自然物质资源,例如土地,矿藏,生物,风力,水力,太阳能,地热能等; 2) 有形的人力资源:如体力资源,包括各类遗传体力,后天训练的体力; 3) 有形的人文资源:如固定资产,公共设施,公用设施,古迹等; 4) 无形的自然资源:如气候,地理位置,空间容量,时间跨度与时刻,自然信息资源等; 5) 无形的人力资源:智力与品德性格资源,技能,创新能力,耐心,意志力等; 6) 无形的人文资源:如知识,文化,信息,信誉,社会关系等。 资源其它分类有: 按人类拥有的产权可以划分为非公共性资源与公共资源。西方经济学中把产品分为两大类: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非公共资源可以通过产权明晰而得到保护,而公共资源则很难实现产权明晰,最容易被人们滥用,特别需要保护。 按照是否天然地循环再生可以划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 按是否可枯竭可以划分为可枯竭资源与不可枯竭资源; 3、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资源的两种处置方式,两种欲望的表达方式 推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原动力-----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欲望,在处置资源的表现形态上可分为两种形态:消费形态与增值扩张形态,前者是占有、享乐,表现为像古代传统社会那样的处置财富的方式,后者则表现为创造,扩张方式,表现为资本的持续的扩张,由此产生了人类主体的经济扩张意志的最具魔力的载体---资本,它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欲望的普遍动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主导欲望的表达上,传统社会是占有欲,享乐欲,由此形成传统中人的以占有,享乐为价值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占有主义,享乐主义成了驱动人的原动力;而现代社会在主导欲望的表达上,创造欲,扩张欲成为主导,表现为资本的神奇力量,人们的“理性”的节约由此产生资本,资本成了人的欲望对象化的载体,由此形成了现代人的以创造,扩张为价值目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扩张成了驱动人的原动力,同时,传统的占有欲,享乐欲并没有消失,相反却在现在的人的解放中得到加强,但是对于一个商业领袖来说,一定是扩张,创造型的人格结构,或夹杂着强烈的占有,享乐欲,但占有,享乐已不是目的本身,而变成了手段,资本家成了“理性”的吝啬鬼。 当人们把消费欲望施加于剩余劳动,把几乎全部剩余劳动都投入到消费中,或者储藏起来,总之游离于物质生产之外,那么社会生产系统将会处于持续的简单再生产状态。而当人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投入到现实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必然造成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本化的资源犹如灰姑娘的红舞鞋,自动地促使社会经济无休止地狂奔,以至人们要想叫它停下来已不可能。 从这点来说,对于个人来讲,当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是用来消费,挥霍,享受,还是用来增值,扩张,变成资本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有些人有了积累就大吃大喝,锦衣华服,豪宅豪车享受了,挥霍了,其财富被用来消费了而不是持续的扩张,而另一些人则持续的节俭,将财富投入到社会经济的循环中,用以再生产,用以扩张,增值。就人格类型结构上看,前一种是占有,享乐主义的人格和价值观念,以此为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活着就是吃喝玩乐,就是锦衣玉食,就是豪车豪宅,就是享受,就是不断的占有,不断的享乐,以享乐为美,以奢华为美。”后一种是创造,扩张型的人格,价值观念,以此为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人活着,不单是简单的吃喝玩乐,锦衣玉食,豪宅,美女香车,人生贵在创造,扩张,持续的扩张,创造,为自己,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创造,扩张本身就是价值所在,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以创造为美,以扩张为美,拒绝浮华,追求简单,节俭,追求更高的人的精神的超脱。”消费型,享乐型的人是不会获得持续的发展的,唯有创造型,扩张型的人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对于个人来讲,也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人生的体验,才能避免传统型人的原地打转的循环发展模式。一个处在时代潮头的现代的精英必须要实现这样一个人格的转换:从消费型,享乐型向创造型,扩张型的人格特质的转换。 4、为生产效用而进行的资源开发与资源转化 人们为生存发展,为满足自身欲望与需要必然对客观世界有所要求,由此建构人化的资源,将客观世界资源化,但做为资源,并不总是能拿来就可以用之,资源需要被逐步的认识,开发,利用。人类对于资源的处置能力(即对于满足欲望需要的手段的创造)表现为:1)对于资源的认识的能力;2)对于资源的建构的能力;3)对于资源的开发转换能力;4)对于资源的利用水平几个方面。人们总是以对于资源的一定的认识为先导,对客观生存环境的认识为先导,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之上,建构属人的资源,而在一定时期内,人类对于资源的认识进步是相对缓慢的,人们对资源的处置能力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开发转化与利用水平上。 作为经济学的资源的概念,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有效配置利用资源,以创造出更多的对于人的有用的物品,增加社会福利。做为客观存在的资源,其存在方式的多样性,性质的多样性,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在资源效用与人的欲望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一定形态的资源并不总是能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这就需要对资源的形态的变革,使客观存在的资源如何能被人们更方便的获得,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满足最大的效用,通过转换资源的存在方式创造更大的效用,满足人的更多更大的欲望需要。 作为已知的客观存在的世界有三种形态:物质,能量,信息。而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信息作为物质,能量的诸多属性的显示,标示,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中介。人们不能创造物质,能量,人们创造的只是物质能量的存在方式,组构方式,而人们正是通过信息认识,把握物质,能量世界的,通过组构信息来组构物质能量。人们在创造什么呢,在创造信息的组构编码方式,并以此来组合改造资源,将信息的组构编码方式加以实现。 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人们在生产什么呢,在生产满足人的欲望,需要的效用,在生产人的福利,生产对于人的更多更大的有用的物品,对于物品的生产本质上是对于资源的转化,即通过对客观存在的资源的认识,编码加工整理,转化成对于人更有用的物品,我们重来都不曾生产出新东西,我们不过是在生产效用,通过对世界的归类整理产生出更多的效用。社会经济系统作为生产福利,生产经济物品的结构存在,通过资源的输入,经过经济系统这个资源转化器,将资源转化成人们可用的物品,其转化的原则遵循这样的原则:以更少的资源消耗转化出更多更大更有用的物品,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欲望需要,作为经济的核算,要求更少的价值投入和更多的价值产出。本质上来讲,在经济系统的投入与产出中,物质,能量并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投入多少,产出多少,丝毫没有改变资源的质量;但在投入与产出间,相对于人,相对于人的欲望,需要,相对于满足人的欲望需要的效应的价值评判上,却发生了变化,虽然在物质能量层次上,投入与产出并无丝毫的增加,但在价值形态上,却发生了变化,即投入了更少的价值,产出了更多的价值,社会经济系统生产了更多更大更有用的福利物品。从这个方面讲,社会经济系统就是一个资源的转化器,通过对资源的认识,建构,开发,将资源重新编码组构,实现资源的转化,将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在形态结构上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将资源从一种存在方式转换成另一种存在方式,将资源转化成有更多价值的福利物品。这就是经济运演的本质和内在机理。 作为资源转化的直接的参与者,企业,更是一个资源的转化器,不同的企业利用资源转化出不同的满足人的物品,利用相近的资源结构,采用相近的资源转化方法,工艺,产出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相近的物品的诸多企业则构成一个经济部门,形成一个产业,如汽车产业,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航空产业等等,诸多个不同的产业相联构成一个经济系统,一个更大的资源转化器。企业,总是通过价值的衡量,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资源,将资源转化成更多更大更有用的物品,通过市场出清,获得收益。对于企业来讲无非几件事:1)如何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资源;2)设计,创造资源的有效的转化机制,创造出新的更高价值的福利物品,提高资源的更高的利用效率;3)将所转化的物品通过市场出清,获得尽量大的价值收益。这就要求产品本身,其对市场需求的主体----消费者,能更有用,能更低成本的满足欲望需要。企业要获得什么样的资源,要将资源转化出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什么样的价格出清物品,所有这些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没有需求,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讲,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作为企业,总是根据一定的需求导向,研发,设计出相应的物品,去满足这种需求,并投入更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这种物品,以更低的成本生产这种物品,满足更多的人,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博弈,最终达成均衡。在需求表现出多方的需求,而供给也会表现出多方供给的情况下,整个市场表现出供给与需求的持续博弈,博弈反应在价格上,价格作为传递双方信息的杠杠,上下波动,最终会表现出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在买方垄断和卖方垄断的情况下,博弈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处于有利的一方通常会采取掠夺性的讨价还价,直到压榨到对方边际效益的最后一个筹码,甚至于干脆将对方榨死,涸泽而渔。 作为资源转换器的企业,总是从需求始,研究需求,设计需求,开发,获取,转化,利用资源,生产出更大的效用以满足需求,这就是企业运演的游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