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孝和睿皇后
释义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嘉庆帝第二位皇后。事仁宗潜邸,为侧福晋。嘉庆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后,继位中宫。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再册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殇。

中文名:孝和睿皇后

国籍:清

民族:满

出生日期:1776年

逝世日期:1850年

职业:皇后

相关史料

《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嘉庆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册封为和妃。嘉庆三年,七月,晋封为和贵妃;嘉庆八年,五月,晋封为和皇贵妃;嘉庆嘉庆十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仁宗立和皇贵妃继位后宫,册为皇后。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宣宗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八年十月甲戌,崩,年七十三。宣宗春秋已高,方有疾,居丧哀毁,三十年正月,崩於慎德堂丧次。咸丰三年,葬后昌陵之西,曰昌西陵。初尊皇太后,上徽号。国有庆,累加上,曰恭慈康豫安成庄惠寿禧崇祺皇太后。逮崩,上谥。咸丰间加谥,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子二:绵恺、绵忻。女一,殇。

个人年表

清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1776-1849年),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

乾隆五十六年,入侍仁宗藩邸为侧福晋。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

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

嘉庆元年正月,仁宗继位,册封她为贵妃。

嘉庆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卒。

嘉庆二年五月,太上皇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

嘉庆四年,立为皇后。

嘉庆六年四月,补办册后仪式。

嘉庆十年二月,生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卒于热河,皇后懿旨让皇二子绵宁继位。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卒,年74岁。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卒。

咸丰三年,葬于清西陵昌陵之西,称为昌西陵

咸丰、同治朝累加谥,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

人物生平

基本信息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49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礼部尚书恭阿拉的女儿。嘉庆帝第二任皇后。

皇后为人明智,在嘉庆帝死后,由于是突然死亡,宫内起初并未找到放在光明正大匾后的秘密立储的小金盒。皇后深知道光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且道光为嘉庆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长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时孝和企图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仅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而且一旦密诏找到,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换得道光敬佩。

详细介绍

嘉庆帝为皇子时,钮祜禄氏被册为侧福晋。仁宗即位后,封为贵妃。皇后喜塔腊氏逝世后,太上皇乾隆帝命其为皇后,先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皇后喜塔腊氏病逝后,她的儿子交由孝和睿皇后照顾。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即皇三子叫绵恺与皇四子绵忻。孝和睿皇后对旻宁很好,可说视如己出,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所以旻宁做皇子的时候和他这两个弟弟,同父异母弟弟,就是绵恺和绵忻的关系也很好,和继母的感情也十分亲近。道光能够即位孝和睿皇后也有推举之功,所以道光帝视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称其为皇母。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己卯廿五日,仁宗驾崩事出突然,继承人选未及明示。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序,雍正以后的清代历朝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明白宣布,只预立密诏二道放好就可以了,一藏于干清官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钮祜禄氏身为仁宗皇后,当然不会不知道这种事情“立储家法”。然则她之所以要在嘉庆崩驾后传懿旨令绵宁继位,是因为她清楚知道道光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乾隆曾与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道光与原配孝穆成皇后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此乃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为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参与的皇孙婚礼,也是乾隆暗示道光为皇太孙之举,嘉庆生前也为道光培植势力,大力封赏,且道光为嘉庆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长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时孝和企图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仅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而且一旦密诏找到,母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此无私之举为道光所衷诚敬服,因而其后母子关系融洽,在史籍中有其相的事实可查。《翁同和日记》,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记载:

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日:“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

但孝和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个清王朝数一数二的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贪渎皇陵款项,居然不顾常识不给皇陵装任何外水系统,也不修任何防水系统,使皇陵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并且阻拦言官上奏道光实情,道光第一次派人调查此案时又暗中操作使调查结果避重就轻,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柩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但孝和居然插手外朝,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开恩从轻发落英和,使其最终仅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孙继续做官。

孝和皇太后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寿年七十四岁,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经六十八岁了。据《清史·宣宗本纪》的记录可以看到。孝和皇太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皇太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弱的老人了,哀毁劳顿,难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何况他那时也有病在身,正是这两种原因让他有病开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丧次崩驾。

相关影视

《金枝欲孽》陈秀珠饰演 孝和睿皇后

《大清后宫》 潘虹饰演 孝和睿皇后

《嘉庆皇帝》孙逸飞饰演 孝和睿皇后

《万凰之王》黄淑仪饰演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扎拉芬)

婆媳大战

道光元年,随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高墙耸立的紫禁城,埋下了孝和皇太后与儿媳针锋相对的“婆媳大战”的种子,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貌美似花而年纪轻轻的小姑娘便是日后的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生长于姑苏,自小蕙质兰心,心灵手巧。13岁入宫,此后通过不懈的努力深得道光皇帝喜爱,冠亚群芳,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按理说,她已母仪天下,坐上了这“万凰之王”的位置,应该养尊处优,延年益寿。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她这皇后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在睡梦中撒手人寰了,年仅33岁!这引起大家的猜测,联想起孝全成皇后生前与孝和皇太后的冷淡关系和孝和皇太后一些翻唱的迹象,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孝和皇太后。说法大致分为两种。

鱼毒奕说

奕䜣(即后来的恭亲王)是道光帝的静贵妃(后谥孝静成皇后)所生,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中国人蔑称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孝全皇后所生的奕詝则软弱无能,一副老好人模样,难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䜣,有意立他为嗣。孝全皇后为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遂摆下毒鱼宴,企图毒死奕䜣。一天,奕䜣正好来孝全皇后和奕詝所住的钟粹宫找奕詝玩,皇后便派人通知奕䜣之母静贵妃,说让奕䜣在自己寝宫里吃饭。临近开宴,皇后偷偷叫来儿子奕詝,让他不要吃桌上的鱼。奕詝不明白原因,不肯听从,皇后只好把图谋告诉了他。但奕詝忠厚仁慈,且与奕䜣关系最好,所以在吃饭时,当奕䜣要夹鱼吃时,他狠命地踩了奕䜣一脚,如此数次,聪明的奕䜣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没有要吃鱼。皇后的图谋没有得逞。这时,皇后宫中的一只猫在桌底下吃了奕䜣吃掉下来的鱼骨头,但吃完没多久,就突然狂窜起来,没跑多远就倒地而死。奕䜣大惊,回家告诉了母亲静贵妃,静贵妃也大吃一惊,忙去告诉孝和皇太后。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道光帝虽然不舍得皇后,但母命难违。孝全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保全,只好自尽。

然而这种说法却是有着一些破绽,奕詝当时即使道光帝的嫡子,又是长子,很难想象同为嫡长子的道光帝会偏心庶子。 且终道光一朝,孝全皇后所获盛宠也远非奕䜣之母静贵妃所能稍及,且当时奕詝身体尚且健康(他受伤坡脚是在孝全皇后去世后),据说面貌也颇似皇后,且一直有“仁孝”之名,综上所述,起码在孝全皇后还在世时,奕䜣并没有形成对奕詝的威胁,很难想象道光会在孝全皇后还在世就属意奕䜣。孝全皇后没有必要冒着严酷的清朝家法谋害一个年幼的庶子。 再者,小孝和皇太后并非道光生身母亲,既然皇帝都露出不愿意赐死孝全成皇后的神情,自己又不是生母,何必这么在意?何必要撕破脸去赐死孝全成皇后?

恼羞成怒说

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在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中)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 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此后,太后妒从心起,跟身边的宫女们说了些闲言碎语,还说孝全成皇后没有福气。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有些不高兴,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觉得太后有意损她。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都没有其它确切的证据。

扩展阅读:

1

《清史稿 列传一 后妃》

2

嘉庆朝实录

3

翁同和日记

开放分类:
满族清朝历史历史话题皇后
“孝和睿皇后”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58次
最近更新:2012-04-27
创建者:~amigo~~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maggiccat 展开

0o花落人独立o0 

13458896188 

圆滚滚的狐狸 

哥爱小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