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游仙诗 |
释义 | 中文名:小游仙诗 文物类别:纸质书法条幅 文物年代:清 作者:洪亮吉 基本信息【类别】洒金笺,行书 【规格】纵166cm,横35cm 作品赏析作品书七绝《小游仙诗》一首,书于嘉庆九年甲子(1804年)秋,洪亮吉时年59岁。洪亮吉曾以言获罪,遣戍伊犁,有感于人生遭遇,遂自号更生居士。此作即其从伊犁赦归之后所书。书风委婉疏秀,兼具馆阁体的妍美悦目与董派书风的散淡清雅,笔墨老到而生动,是北江先生行书用意之作。 款署:“甲子小阳春日钞小游仙诗一首。更生斋洪亮吉。”钤:“礼吉”白文印、“稚存”朱文印。 作品释文东南一髪是扬州,天外山排十二楼。欲趁新凉看沧海,月高吹篴下云头。甲子小阳春日钞小游仙诗一首。更生斋洪亮吉。 作者简介洪亮吉(1746~1809) 清代文学家。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自幼丧父而刻苦读书,与同里黄景仁、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编纂官。后督贵州学政。嘉庆元年回京供职,以越职言事获罪,充军伊犁。五年赦还,从此家居撰述至终。 洪亮吉精于史地和声韵、训诂之学,善写诗及骈体文。洪亮吉的《北江诗话》,论诗强调"性情"、"气格",认为诗要"另具手眼,自写性情",赞赏杜牧的诗文能于韩、柳、元、白四家之外"别成一家"的独创精神;批评沈德潜诗学古人,"全师其貌,而先已遗神"(《北江诗话》卷四);非议翁方纲诗"如博士解经,苦无心得"(同前卷一)。这些都是可取的。此外评论古代及当时诗人,亦多精到语。 洪亮吉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吴、 越、 楚、黔、秦、晋、齐、豫等地,所以他的山水诗特多,有不少佳构。谪戍伊犁期间写的《安西道中》、《天山歌》、《行至头台雪益甚》、《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等,写塞外风光,尤具特色。诗笔于质直明畅中有奇峭之致。他的骈体文高古遒迈,"每一篇出,世争传之"(袁枚《卷施阁文乙集序》),如《出关与毕侍郎笺》、《游天台山记》、《戒子书》等都较著名。 洪亮吉著作,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延陵东路西狮子巷口。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常州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榜眼。著名学者。故居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毕沅所赠,亮吉于是年十月初三移居此宅。嘉庆五年(1800)洪亮吉因批评朝政,被发配伊犁赦还,里居达十年,自号更生居士,于此著《天山客话》、《外家纪闻》。嘉庆八年,在宅中增辟曙华台、更生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叠石名手戈裕良为堆砌假山。刊竣《乾隆府厅州县图志》50卷,嘉庆十四年五月十二日病故于宅。原存门楼、风雪授经堂楠木厅、更生斋等,198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于东狮子巷20号建为洪亮吉纪念馆,于1994年12月31日,亮吉六世孙、现代著名戏剧家洪深(1894-1955)诞生100周年之际正式落成对外开放(包括馆内洪深纪念室),展出洪亮吉、洪深的生平事迹、著作、手迹、遗物、资料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