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河村
释义
1 天津市静海县沿庄镇小河村

小河村,常见地名。著名地方有:天津市静海县沿庄镇小河村,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小河村,山西省阳泉市义井镇小河村,云南省峨山县甸中镇小河村,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小河村等。

小河村处于天津市静海县沿庄镇子牙河畔。位置在天津市西南部,和河北省大城县相邻。距县城26公里。小河村“两委”班子千方百计为村民搭建致富桥,他们依托本村枣树产业优势,在改良枣树新品种上下功夫,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截至目前,该村已投资60万元,对3.9万余棵枣树进行了嫁接,接穗38万余棵。

小河村枣树种植占全村耕地的50%,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但该村枣树树龄已达50多年,由于枣树树龄长造成现有的枣树抗病虫害能力差,尤其是枣的品种单一、品质差,产量不高。针对村民迫切致富需求,该村“两委”班子积极想办法,他们带领村民代表和种植户深入到山东、沧州等地考察,并借助上级扶持政策,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筹资60万元聘请专家对全村枣树进行嫁接,嫁接金丝4号、冬枣、枣脆王、无核大枣等4个优良品种。嫁接改造后的枣树当年即可受益,经济效益将增加一倍。

2 安徽省舒城县山七镇小河村

小河村地处舒城县山七镇西南山区,万佛湖上游,105国道穿境而过,距县城50公里,南与晓天镇大河村毗邻,东、北分别与本镇梅方、龙山、谢榜村相连,晓天河傍西而流、全村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亩(其中水田518亩,旱地面积90亩),林地面积6189亩(松、杉等木材蓄积量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塘库面积47.5亩。辖20个村民组,自然村庄58个,农户515户,总人口1836人。

该村地处大别山余脉,属于江淮丘陵地区,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玉米、油茶、板栗、茶叶等。由晓天河而产生的大量的砂石资源急待开发利用。广阔的林地面积,不仅蓄积了大量的用材林,如松、杉、阔叶林木等,同时经济林也非常丰富,如板栗、油茶、毛竹等,野生林果如猕猴桃、山楂、毛栗等产量较大。由于山高林密,野生动物品种较多,如野猪、野生黄羊、豪猪、獾、野鸡等;野生植物如兰草、名贵草药、野生葛根等蕴藏丰富。

3 山西省阳泉市义井镇小河村

简介

小河村隶属于山西阳泉市郊区义井镇,位于城乡结合部位,距市中心仅4公里,北与白羊墅火车站相距一公里,南与太旧高速公路平定出口相距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小河村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640余亩,现有662余户,纯家人口1245人,非农人口1100 人,1993年步入小康村行列,2006年经济总收入3600万元,人均收入3800元。

小河村群山环境、依坡建村、小河穿村而过。山势高差使小河村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村街巷结构得以保持,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一派古村落气象,山清水秀,民风淳厚,素有礼仪之乡美称。保持完整的石家花园,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典型的代表了小河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和品味。上世纪70年代,因河水干涸断流,出现水荒,吃水困难,遂动员全村力量挖地道打井,历十几年而成,建成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逾七百多米的斜井,不仅满足全村人畜地用水,还可支援阳泉电厂用水,更留下了一段蔚为壮观的地道斜井,成为小河村又一道旅游的亮丽的风景线。

小河村有较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文物资源,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石家花园、石评梅纪念馆、关帝庙和观音庵,石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270年历史。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主宅)。院中有窑洞65眼,起脊房112间,院中建一玲珑剔透的小花园,石家花园因此得名。

小河观帝庙始建于明崇祯八年,占地约2千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轴对称式建筑,它左挹桃河,右绕泊水,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殿叠院错落有致,古朴翳巍伟壮观。庙中主要建筑从下往上有戏台、庙场、端门及钟鼓二楼,南北精舍,过门无梁殿及左右配殿、文昌殿、虫工殿,最高处为武圣殿,俗称正殿,这些殿宇有卷棚式、有硬山式、歇山式、均飞檐桃角、舒翼若飞,雕梁画栋,巍峨壮丽,充分展示了我国建筑文化及道教文化的灿烂风貌。观音庵建在虎岩山崖上,崖托庵,庵依崖,典雅瑰丽,雄奇秀丽。观音庵正殿不知建自何代,院中牌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灵官殿与送子观音殿建于道光四年。观音庵阉小佛众,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小河村是著名红色作家石评梅女士的祖籍地,山清水秀,民风朴实,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丰富,是阳泉市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石评梅纪念馆、石家花园、关帝庙和观音庵已向游人试开放。“地下水宫”(人造700余米斜井)、阳泉第一师范和“石勒庙”正在整修,将逐步对外开放。

2003年首批被山西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发展旅游事业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

自然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且冬夏季较长,春秋季偏短。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绵长寒冷。气温年差较大,丘谷较山地变化小, 南部较北部温和。降水较均匀,属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0.1℃,年均降水540.2毫米,无霜期 160天左右。

春季 一般在4月中旬至 5月中旬。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气温可升高6℃~7℃。冷暖年际变化大,昼夜温差大,其差值一般在 11℃~14℃。由于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常出现“倒春寒”天气。多大风天气,全年大风日数以春季最多。春季降水稀少, 平均降水量不达全年的15%。春旱严重,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 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气温较高,且较稳定,大部分地区平均在22℃~35 ℃之间。受夏季风控制,常刮东南风。7~8 月是降水集中期,平均降水量达 29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多雷阵雨、冰雹天气。

秋季 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入秋后由于大气状态比较稳定,云量、大风、降水显著减少,晴朗天气较多。降温迅速,天气凉爽,冷暖适中,但持续的时间较短。10月中旬后,由于北方冷空气入侵,有时出现寒潮霜冻天气。

冬季 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 4月上旬。由于受北方干冷气团控制,冬季盛行偏西风, 冷空气活动频繁, 气候寒冷。气温一般在-8.9℃~4.6℃之间,晴天居多,降雨极少,空气干燥。

自然资源

小河村有耕地总面积1752.6亩(其中:田467.4亩,地 1285.2 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 16468.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9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500亩,其中养殖面积 50亩;荒山荒地1000 亩,其他面积 7023.9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小河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小河村有401户通自来水。有401户通电,有35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0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7.28%和99.7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0户(分别占总数的99.75 %和87.28%)。小河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公里。小河村共拥有汽车17辆,拖拉机20辆,摩托车 14 辆。小河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00亩,有效灌溉率为85.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2亩。到2007年底,小河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小河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小河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2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4 云南省峨山县甸中镇小河村

小河村是云南峨山县甸中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甸中镇西北面,距甸中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峨山县城64公里。东面邻甸中村委会,南面邻大寨村委会,西面邻大龙潭乡,北面邻使街乡。辖红宝岩、小箐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67户,共182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827人,劳动力1612人。

整个村国土面积20.62平方公里,海拔1550米,年平均气温18℃,适合种植烤烟、油菜、稻谷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3282亩,林地25300亩,人均耕地1.79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89.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29元。

5 云南省会泽县迤车镇小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地处迤车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0.00公里,到镇政府已通公路,交通方便,距县103公里。东邻马路乡,南邻中寨村委会,西邻陷塘村委会,北邻张家村村委会。辖高家村、袁家沟、玉庄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70户,有乡村人口2360人,其中农业人口2360人,劳动力15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7人。

全村国土面积14.78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气温14.50℃,年降水量920.00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水稻、烤烟、辣椒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13.45亩,人均耕地0.5亩,林地4,794.2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3.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3.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6 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小河村

小河行政村隶属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地处平达乡东边,距平达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龙陵县城110公里。东邻勐糯镇,南邻平安村 ,西邻平达村,北邻河尾村。辖下小河、河边、新寨等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5户,有乡村人口640人,其中农业人口640人,劳动力31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7人。

全村国土面积8.69平方公里,海拔159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68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667亩,人均耕地1.05亩,林地74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7 云南省永胜县程海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莨峨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程海镇东北边,距离莨峨村委会11 公里,距离程海镇政府32公里。国土面积4.68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7.2 ℃,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谷物、烤烟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9亩(其中:田171亩,地108亩),人均耕地1.23亩,主要种植等作物;拥有林地6329.3亩,草地40亩;荒山荒地110亩,其他面积26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该村已实现通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21户饮用井水,有2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6.23%)。有4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3.75%、0%和91.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分别占总数的93.75%和62.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7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9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63.5%;畜牧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6头,肉牛14头);林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3.8%;第二、三产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9%;工资性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12.7%。农民人均纯收入230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占劳动力的8.5%),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3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48户,共乡村人口226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12人。其中农业人口222人,劳动力129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226人。

到2007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9人,参合率48.2%;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河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星湖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32公里。截止2008年,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0人,其中小学生18人,中学生12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3390元(人均15.27元),一事一议筹劳452个(劳均4个)。

8 云南省永仁县中和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中和镇中和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中和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4.00 公里,距离镇4.00公里。国土面积5.83平方公里,海拔1,760.00米,年平均气温16.50 ℃,年降水量95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88.47亩,其中人均耕地1.39亩;有林地8,206.5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户,有乡村人口14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人,劳动力10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1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051.2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该村截止2010年有耕地总面积188.47亩(其中:田91.43亩,地97.04亩),人均耕地1.39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8,206.5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4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1.00亩,荒山荒地32.00亩,其他面积298.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4户通自来水,有4户饮用井水。有4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86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户(分别占总数的 55.55 %和 41.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建有小水窖2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2.00亩,有效灌溉率为43.5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1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4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8.26万元,占总收入的65.62 %;畜牧业收入5.89万元,占总收入的13.4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0头,肉牛50头,肉羊185头);林业收入3.10万元,占总收入的 7.11%;第二、三产业收入2.49万元,占总收入的 5.70%;工资性收入1.75万元,占总收入的4.41%。农民人均纯收入2051.2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人(占劳动力的11.32%),在省内务工6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40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人,劳动力105人。该村以 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人,占人口总数的1.4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0人,参合率 100 %;享受低保1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截止2010年,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和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中和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00公里,距离中学6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 人,其中小学生10人,中学生4人。

9 云南省石林县路美邑镇小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石林彝族自治县路美邑镇,地处路美邑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1.5公里,到路美邑镇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9公里。东邻石林镇阿玉林村,南邻所卜所村委会,西邻大哨村委会,北邻石林镇山头上村。辖小河、董家庄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43户,有乡村人口1948人,其中农业人口1943人,劳动力 139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10人。 全村国土面积 15.25 平方公里,海拔 1775 米,年平均气温 14.9 ℃,年降水量 725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620 亩,人均耕地0.84 亩,林地 3579 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838.8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10.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10 云南省宜良县九乡乡小河村

小河村隶属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地处九乡乡东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0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不便,距县45公里。东邻石林,南邻宜良,西邻九乡,北邻陆良 。辖小河 、窑箐、万家河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3户,有乡村人口260人,其中农业人口260人,劳动力16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0人。

全村国土面积42.31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6.0℃,年降水量98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93亩,人均耕地2.14亩,林地5958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

11 云南省宜良县竹山乡小河村

小河村隶属于竹山乡尼者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 竹山乡西边,距离尼者村委会2 公里,距离竹山乡政府3公里。国土面积0.9平方公里,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16.75 ℃,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90亩,其中人均耕地.53亩;有林地505亩。全村有农户43户,有乡村人口17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人,劳动力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5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万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水稻、玉米为主。

12 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该村隶属于板桥镇左里堡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板桥镇东北边,距离左里堡村委会0.3公里,距离板桥镇政府2公里。国土面积有0.51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桑、大豆、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715.80亩,其中人均耕地0.8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1户,有乡村人口893人,其中农业人口893人,劳动力4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6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55.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2元。该村属于富裕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三产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2.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4.91万元,占总收入的24.84%;畜牧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9.8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88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40%;第二、三产业收入246万元,占总收入的48.92%;工资性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3.98%。农民人均纯收入3782元,农民收入以畜牧业、种植业、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占劳动力的13.06%),在省内务工24人,到省外务工4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231户都饮用井水,不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31户通电,有19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9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85.28%和85.2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0户(分别占总数的65.37%和56.28%)。该村到镇政府道路已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是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5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65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55.8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55.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2亩。

13 云南省大关县寿山乡小河村

小河行政村隶属大关县寿山乡,地处寿山乡北边,距寿山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47公里。东邻吉利,南邻甘海,西邻元坪,北邻高桥。辖铜厂、灯坪、小河、新街、乐坪、双营等2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35户,有乡村人口5678人,其中农业人口5678人,劳动力289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8人。

全村国土面积24.5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465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经薯、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234亩,人均耕地0.9亩,林地11762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14 云南省师宗县丹凤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丹凤镇丰岭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 丹凤镇西北边,距离丰岭村委会2 公里,距离丹凤镇20公里。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13.2 ℃,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94亩,其中人均耕地0.57亩;有林地1400.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164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人,劳动力1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8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万元,占总收入的48%;畜牧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3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45头,肉牛24头,肉羊86头);林业收入1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1万元;工资性收入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农民收入以烤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2%),在省内务工2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 、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0户饮用井水,有4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5户通电,有3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8%和9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户(分别占总数的50%和5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6辆。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5 云南省马龙县王家庄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王家庄镇张安屯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镇东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镇22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1.9亩,海拔1914米,年平均气温14.7 ℃,年降水量1059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烤烟、万寿菊等农作物。有耕地756亩,其中,人均耕地0.9亩;有林地2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96户,有乡村人口789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人,劳动力65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28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水稻、烤烟、万寿菊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6万元,占总收入的38.1%;畜牧业收入71万元,占总收入的28.1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0头,肉牛7头,肉羊40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 0.79%;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39%;第二、三产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 31.75 %;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79%。农民人均纯收入1823元,农民收入以水稻、烤烟、万寿菊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1.53%),在省内务工7人,到省外务工3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全村有180户通自来水(占农户总数的8.16%)。有196户通电,有1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3.98%和76.5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户(分别占总数的12.5%和87.5%)。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1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0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52.9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4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6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小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区瓦马乡,地处瓦马乡东边,距瓦马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市区124公里。东邻瓦窑,南邻安邦村,西邻小水井,北邻黑岩洼村、掌上村。辖柳树山、小河、禾木树、岩头、洋桥河等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73户,有乡村人口762人,其中农业人口762人,劳动力4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18人。

全村国土面积18.37平方公里,海拔1800-24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124亩,人均耕地1.48亩,林地16993.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24亩(其中:田111亩,地1013亩),人均耕地1.48亩,主要种植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6993.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98.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18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624亩;荒山荒地4228.5亩,其他面积4589.5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73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有173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69.3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6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5户(分别占总数的39.31%和26.01%)。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0亩,有效灌溉率为9.7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5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17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小河村

该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邮政编码为655006,区号为0874。现有农户1207 户,有乡村人口5149人,其中农业人口5149人,劳动力328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91人。全村国土面积11.05平方公里,海拔1825米,年平均气温14.5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蚕桑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551.12 亩,人均耕地0.69亩,林地11056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5.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劳务收入为主。引

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173户通自来水,有34户饮用井水,有3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8%)。有1207户通电,有110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4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1.7%和95.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8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29户(分别占总数的89.8%和85.3%)。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19辆,摩托车95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453.31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453.3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7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0户。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40 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6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75户,共有乡村人口1515人,其中男性786人,女性729人。其中农业人口1515人,劳动力1001人。该村有汉族1512人,彝族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人,占人口总数的1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15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2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4个,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人畜混居的农户238户,占农户总数的63.47%。

教育状况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拥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1065人,距离乡中学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65人,其中小学生703人,中学生362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3个、图书室 3 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2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主要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烤烟、蚕桑,主要销售往区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蚕桑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蔬菜产业。拥有企业 2 个。

面临问题

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难,基层运行困难;

2)基础设施滞后,难于改变人居环境;

3)产业单一,人民群众增收致富难;

4)没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难。

未来发展方向

1)做大做强劳务产业,鼓励向非农务工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企业+农户之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18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小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盘龙区松华乡,地处松华乡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昆明市区30公里。东邻三家村委会,南邻回流村委会,西邻团结村委会,北邻嵩明县。辖 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01户,有乡村人口1432人,其中农业人口 1340人,劳动力8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00人。

全村国土面积17.83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976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52.6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16468.5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52.6亩(其中:田467.4亩,地 1285.2 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 16468.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9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500亩,其中养殖面积 50亩;荒山荒地1000 亩,其他面积 7023.9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06户通自来水。有506户通电,有50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50户(分别占总数的99.75 %和87.28%)。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7辆,拖拉机20辆,摩托车 14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00亩,有效灌溉率为85.5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2亩。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户。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2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73.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9万元,占总收入的36.28%;畜牧业收入 151.4万元,占总收入的46.1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800头,肉牛51头,肉羊255头);渔业收入7.6万元,占总收入的2.32%;第二、三产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6.10%;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3.05%。农民人均纯收入2816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40人(占劳动力的4.65%),在省内务工37人,到省外务工3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水果、养殖业为主,主要销售往省内。该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水果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水果 产业。拥有专业合作组织2个,其中,已登记注册2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150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06户,共乡村人口1347人,其中男性655人,女性692人。其中农业人口1347人,劳动力 8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苗族混居地),其中 苗族61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12人,参合率9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1 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0.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1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180人,距离乡中学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00人,其中小学生180人,中学生120人。全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4万元,有固定资产24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4 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49人、女党员15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文书等组成,下设 9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48人。

新农村建设

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发展特色农业、村容村貌整治、促进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加大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做好松华坝水源的保护。

19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小河村

乡村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研和镇玉屏委会。位于研和镇东边,距离研和镇7公里,到集镇道路为沙石、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4923亩,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6.6℃,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99亩,林地4208亩,人均耕地0.9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44亩。全村有农户57户,共21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15人,劳动力175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9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的收入为主。

农村经济

2008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9300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382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2%;畜牧业收入3543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渔业收入800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林业收入100700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0%。外出劳务收入10000元。农民人均总收入22615元,人均纯收入4291元。

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56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户。

2007年底全村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32辆。

基础设施

我村目前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57户通自来水;57户通电,5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6户。

进村道路为沙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18户农户建有沼气池,;装有太阳能农户9户;建有小水窖5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0亩。

20 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小河村

龙堰乡小河村位于龙堰乡政府东5公里处,全村四个自然村(前小河、后小河),7个村农民小组322户,1650人,耕地2450亩。全村现有党员19名,村支书、副支书、委员各一名,村委5人,村支两委交叉任职3人,组干部14人,村民代表30人,全村党员干部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学习“4+2”工作法,学习科技知识,使全体党员干部成为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道路交通有桑白路,乡至歪子路,横穿该村。歪运河经该村穿过,水利条件优越。经该村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四个自然村的沙石路面。三组已修好500米水泥路面,五组正准备修600米水泥路面。目前全村村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发动各方筹资,并上报争取资金,近2年内完成河西、六、七组、一组1200米水泥路面,以保障全体村民道路畅通无阻,为该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21 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小河村

小河村位于秋扒南部,与潭头镇断滩村相接,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处,全村285口只,85户,14名中共党员,耕地面积 亩,是全乡最为贫困的村,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要产业。

22 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镇小河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村位于新乡县青龙路以南,新胡线以北,崔小线贯穿村内,人口2825人,主姓氏:陈,是豫北地区陈家的发源地。小河村占地1000亩,村耕地面积3200亩。

2007年被新乡县授予宗教创建先进村,现有党员76名。

文化教育

村内有流传三四百年的中华大鼓队和流传二三百年的中华武术队。

村特色

村内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花生为主,有养殖业百余户,粮食收购业。

23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小河村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小河村是2009年启动实施的省级扶贫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县领导以及相关单位的关心和帮扶下;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该村两委得以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扶贫政策。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本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因地制宜、科学可行;切实有效、量力而为的原则来满足群众急需,并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下,该村扶贫工作初见成效。

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

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277户,771人。其中特困户10户30人,占0.04%;贫困户30户90人,占11.3%;低收入户60户200人,占20%;残疾人15人;全村具有高中(含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人;全村有劳动力423人,其中男223人、女20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00人。

全村现有耕地1069亩,人均1.27亩,其中田471亩,且相当部分是望天田,土598亩(退耕还林260亩),大部分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脊薄地。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有社级土路6公里,村级水泥公路3.2公里。

(2)水利:山平塘4口,自河流1条,小型提灌站1处,水渠2000米,有效灌溉面积200亩。

(3)全村通电率100%,有线电视入户20%,程控电话入户极低。

(4)无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及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简陋的医疗点一个。

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

目前该村已修建村级水泥公路4.3公里、社级泥结碎石公路4公里、入户路5公里,在建路桥1座,出村通道泥结碎石路1.6公里,全村共修道路14.9公里。随着基础道路的竣工和完善,较大地改善了该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交通闭塞的格局。为下一步该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水利建设

该村在4组新建条石堰埂1根,长120米、高2米,蓄水面积7.5亩;在5组新建堰塘1口,埂长80米、高3米,蓄水面积5亩;在2组新挖堰塘1口,埂长130米、高2米,蓄水面积10亩;在1组新挖堰塘1口,埂长120米、高4米,蓄水面积10.5亩;维修改造石河堰码口1处、高3米,横跨长18.5米,增加蓄水面积20亩。全村水利建设共5处,蓄水面积52亩,增加蓄水量6.5万方左右,新增灌溉面积250亩左右。该村水利建设的兴建,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基本满足了部分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为养渔、鸭、鹅等小家禽养殖户提供了必要条件。

支柱产业

(一)大力发展种植业

以中天酿造市场为依托,把该村产业融入中天酿造工业园。全力发展公司加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把辣椒作为该村骨干产业,并着力发展多层次、多品种、优质高效的果蔬产业,把该产业做实、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大、风险小的支柱型产业。今年已全村规范化种植辣椒270余亩,可创收35万元左右,力争明年达到500亩;引进翠红李100余亩。逐步建立辣椒、翠红李等果蔬专业合作社。

(二)着力发展养殖业

着力发展和扶持一批养猪、养蚕以及各类小家禽的养殖户。通过前期的工作,目前已在3组、6组、8组实施圈舍改造及新建20余户,形成了一批年出栏生猪15—20头的养猪户,力争在2010年发展40户生猪养殖达20头以上养殖。全村改扩建专业蚕房20户以上,全年养蚕达10张左右的养蚕户30户。本年全村可出栏生猪1500余头,创收150余万元;养蚕近500张,创收20万元左右;出栏小家禽5000余只,创收10万余元。加上其它收入,力争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比上年人均增加600元以上。

民生工程

该村已建成大院集中供水站1处、卫生井122口,解决了600余人的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68口,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针对部分村民实际情况发放御寒衣30余套、被褥10余套,基本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

扶贫解困工程

1、解决了困难户尹大火的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安身工程和扶贫解困工程,为尹大火解决了建房资金17000元(扶贫补助5000元),目前尹大火已建90平方米的砖木平房一座。

2、解决了1组刘再国无房户的困难问题:扶贫补助5000元,目前已建成90平方米的平房。

3、由于项目指标及资金安排有限,其他困难户的建房问题还需上级关心,在政策跟进的情况下,我们将有计划地对困难户的住房进行改善。

4、目前全村共有特困户65户,其中,29户享受低保,有特困学生的家庭6户,对于本村的贫困户,该村“两委”将尽量从政策上、技术上、信贷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并从情感上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扶贫成效

通过对该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干群素质,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产生活水平,例如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811元,比上年增长28.77个百分点。

大学生村官:田伟

2010年1月27

24 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小河村隶属于大仓镇小河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镇北边,距离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1.8公里。国土面积0.51,海拔1763米,年平均气温16.1 ℃,年降水量723.1毫米平方公里,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等农作物。有耕地270亩,其中人均耕地0.71亩;有林地22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4户,有乡村人口380人,其中农业人口380人,劳动力28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24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7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0亩(其中:田150亩,地120亩),人均耕地0.71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啤大麦等作物;拥有林地229亩;水面面积10亩,其中养殖面积7亩;其他面积261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电、路、电视、电话四通,无路灯。全村没有通自来水,有94户饮用井水。有94户通电,有5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9.57%和59.5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分别占总数的50%和31.91%)。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18辆,有农用运输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户;建有小水窖1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50亩,有效灌溉率为55.5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9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