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晓望铜官山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晓望铜官山》 【年代】清代 【作者】王士祯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晓望铜官山 空江寒月夜①,坐失九华峰②。 回头望秋浦③,何处九芙蓉。 晓日铜官上,泄云连五松④。 碧鸡好毛羽⑤,安得一相从⑥。 作品注释①空江:浩瀚寂静的江面。 ②坐:因。九华峰、九芙蓉: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代天宝年间(742—756),李白来游,见山容似画,云遮雾绕,感叹山美如出水芙蓉,“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又吟“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遂名“九华山”。芙蓉,莲花。 ③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银和铜的重要产地之一。 ④泄云:飘散的云雾。 ⑤碧鸡:传说中的神物。《文选·左思〈蜀都赋〉》云:“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儵忽而曜仪。”曜仪,闪耀光辉的仪容。又指一种会报更的林鸟。明人张佳胤《游太华山记》云:“每鼓林鸟叫号,互移栖所,夜凡五起,山僧视为更候。是夕,余不能寐,验之果尔。枕上口占四诗,内云:‘山中无玉漏,自有碧鸡啼。’盖谓是也。”此处指五松山上的五松。 ⑥安得:如何能得、怎能得。 作品简析从全诗看,写作经历了月夜到晓日的变化,而地点也经由秋浦到铜陵的转移。所记述的是诗人在这段时间与两地之间的所见所想。浩瀚寂静的江面,为冷冷的月光所笼罩,诗人离开九华山的失落的心情是可知的。但他仍然频频回首,朝秋浦河的方向望去,但茫茫江夜,根本没有美如出水芙蓉的九华山的影子。 好在天心酬情,体察赤诚。在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消沉之后,天光放亮,一轮晓日正从前方的铜官山上冉冉升起,云蒸霞蔚,飘散的云雾一直弥漫到更北一点的五松山上。而此时的五松恰如一只曼妙的碧鸡,闪耀着光彩耀眼的仪容。于是诗人心驰神往,情不自禁地想:如果能与那一只碧鸡结伴为游,该是多美的事啊! 作者简介王士祯 (1634—1711)清初诗人。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出生于世宦家庭,顺治(清世祖年号,公元1644—1661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清圣祖年号,公元1662—1722年)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代七子摹古余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