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贞 |
释义 |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少将李贞,多用于人名,作为知名者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少将军衔)李贞(1907—1990)同志,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另有数位历史人物。 中文名:李贞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90年3月11日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 人物简介李贞(1907—1990),女,湖南省浏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会委员长,中共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八路军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她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3月11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李贞同志的丈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甘泗淇同志。 ◎ 人物生平李贞,湖南省浏阳县人,1926年,18岁的李贞参加了妇女协会,不久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发生,李贞躲到浏阳城一个税务局职员家里当女工。不久回到家乡,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和王首道取得了联系。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浏阳,李贞立即参加了浏东游击队。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被敌人包围在狮子崖,战剩六七个人,李贞舍身跳崖,因被树枝档住幸免遇难,突出敌人包围,但已有身孕的李贞因此流产。 1928年,王首道、张启龙攻打张家坊,由李贞扮装新娘,游击队员化装成迎亲队伍,打下了张家坊。李贞在游击队里是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杨梅生丢了一支枪,按纪律应枪毙。李贞力主让杨梅生戴罪立功,杨梅生免于一死,寻了个机会夺回叁支枪。杨梅生1955年授中将衔。李贞先后担任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 1932年,李贞担任湘赣边区红军妇女团团政委。1933年,李贞担任湘赣军区医务学校政委,安福县委副书记,并曾到瑞金党校学习。她还担任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李贞先在冀中,后回抗大学习,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以后历任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1951年,李贞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她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性。李贞有叁次婚姻,第二个丈夫是张启龙,第叁个丈夫是甘泗淇上将。她和甘泗淇有过一个孩子,在长征中夭折。甘泗淇、李贞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 1955年9月27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作为唯一的女性,李贞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将帅之中尤为惹眼。待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周恩来亲手把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有着“开国女将”之称的李贞,1908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6岁当童养媳,1926年参加革命,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她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1983年春节前,总政老干部福利局张处长一行代表总政领导到李贞家拜年,张处长拿出200元钱对李贞说:“这是组织上补助的生活福利费。”李贞连连摇头说:“这钱不能收。我们这些幸存的老同志,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已经很幸福了,请组织上不要再给特殊照顾了。” 李贞的工资并不高,可她的生活开支却不小,20多个义女义子要生活,张口伸手都离不开钱。时常有些老同志来京住在她家里,钱用光了,她还掏钱给他们买车票,送给他们路费。 从1975年开始,李贞住在香山脚下一个很普通的破旧四合院里。住房年久失修,设备很差。卫生间里经常漏水,有时还得垫上砖头才能走进去。几户人家合用一个锅炉烧水取暖,冬天室内温度也比较低。总政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去住,可她总是说:“房子还能住。我有办法御寒。” 李贞的“办法”很原始,她把那双又笨又重的帆布羊毛大头鞋穿在脚上。身上再穿件棉大衣,膝盖上放着热水袋。“全副武装”的在屋子里看书、批阅文件、处理群众来信。1980年,李贞定为大军区副职。可是,李贞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1982年元旦,一位领导去看望李贞。一进屋,见李贞家里空荡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凡是去过李贞家的人都对她说:“您的住房实在太差了,家具也太破旧了,我们看到都感到很‘寒酸’,还是让管理部门给您换一换吧!”李贞微笑着说:“这哪能说是‘寒酸’,和过去对比,我觉得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1984年春天,组织上又派人劝她搬家。好说歹说,她才同意搬进紫竹院附近一幢公寓里的一套军职干部房。在这幢“集体宿舍”里,李贞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后六个不平凡的春秋。 1985年9月,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李贞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写报告。她在报告中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今年已经78岁了,我早就有一个心愿:请求辞去中顾委委员和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的职务,让位于年富力强,更能胜任的同志。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情。作为党的一名老战士,应该以实际行动为后人做出好样子,为我们党和军队干部制度的改革带个好头……” 1988年,李贞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人们含泪为她清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参加革命64载的女将军,除了记录她赫赫战功的4枚勋章外,其他的遗物简单到称得上“一贫如洗”——四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一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一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000元人民币,2500元国库券;战争年代留下的两根小金条。 李贞在遗嘱中这样安排她的遗物:一根金条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县,一条捐给甘泗淇的家乡宁乡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存款一分为二,一部分捐送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 看着李贞的遗物清单,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失声痛哭。他们说,将军心里总是装着人民,唯独没有她自己。 ◎ 婚姻生活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威名早已传扬中外,但她那颇为曲折的婚姻生活,却至今鲜为人知。跟许多历尽艰辛的革命前辈一样,女将军的感情道路也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 苦难的童养媳 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真正贫穷而且十分不幸的家庭:家里仅有两亩薄田,几间草房,父母亲生了 6个孩子,全是女的,而且当李贞那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两天的时候,她们的父亲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在那个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孤儿寡母是很难维持生计的。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对她说:“有个姓古的人家,家里没有女孩,希望找一个养女,妈打算让你去,你愿意吗?”李贞看到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便点头答应了。可是,她到古家之后,才发现自己不是来做养女的。古家已有3个女儿,这家的大女儿对李贞说:“嘻嘻!你还不知道哩,你是来给我弟弟做婆娘的。”李贞听后,哭了。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是来做童养媳的。 那时的童养媳,实际上也是变相的丫环。从此,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便落到了李贞那还十分弱小的身上。她要去打水,大盆的水端不起,倒掉了,就要挨打;她要去砍柴,砍了不会捆,捆了又背不起,回来迟了,也要挨打;她要负责背一个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孩子,背不起把孩子摔着了,就更要挨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 人长大了,胆子也随着大了起来。一次,倔强的李贞跟几个要好的童养媳悄悄商量,想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李贞的这些想法,被古家人察觉了。婆婆怕她真的要走,便决定马上让她跟儿子圆房。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 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古天顺对于这个从小被家里当作粗使丫环看待的妻子,也很难生出多少柔情蜜意。因此,婚后两人的感情并不怎么融洽。 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碰上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担回家时,浑身已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时候,古家其他人从田里劳动回来,也被雨淋湿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责骂李贞没有把衣服洗出来。李贞生气地回嘴说:“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里有工夫洗衣呢?”古天顺见她竟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头盖脑地打来。 丈夫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前途感到非常绝望,觉得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一线生机,于是,她穿着一身湿衣服,披头散发地跑出去准备投塘自杀。左邻右舍连忙把她追了回来,邻家的刘婆婆含着眼泪劝她说:“旦娃子啊(注:李贞先前无名,人称“旦娃子”,参加革命后才取名“李贞”),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李贞也许会像刘婆婆所说的那样认了“女人的命”,做一个任由丈夫打骂的所谓“贤妻良母”。但是,历史不是一潭死水,新的潮流的涌动,使李贞的生活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这年10月,北伐军进入浏阳,各种群众组织由秘密状态转为公开活动。在革命的斗争中,李贞天才的组织活动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她带领一批进步妇女搞宣传、做军鞋、为北伐军征兵筹粮,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同年冬被选为浏阳地区妇联委员。 1927年3月,李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胆小怕事的婆家害怕李贞会连累自己,忙不迭地将一纸休书送到了李贞娘家。李贞终于如愿以偿,可以完全自由地参加革命活动了。 二次婚姻 从李贞1926年走出婆家闹革命的第一天,她就认识了时任中共浏阳区委书记的张启龙。 一次,李贞的母亲病重,由于家境贫寒无钱请医,生命垂危。张启龙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将自己的生活补贴拿了出来,请妇联的同志转送给了李家。由于救治及时,李贞的母亲很快就转危为安。为此,李贞打心眼里感激这位领导,深深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无限温暖。随着革命低潮的到来,在反动派“斩尽杀绝”的政策下,张启龙的父亲、叔父及堂弟先后惨遭杀害。 1930年,他的妻女也被杀害。为了安抚失去亲人的张启龙,同时也为了报答张启龙的关爱,李贞悄悄地为张启龙送去热饭热菜,帮他洗衣服,还特意做了双布鞋放在他的枕头下。渐渐地,张启龙与李贞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成了真挚的爱情。他们在工作上互相关心、支持,在生活上相互体贴、照顾,并于1932年经组织批准,喜结连理。 可是不久,张启龙被错误地打成了“改组派”、“AB团分子”,为了不连累李贞,张启龙痛苦地在保卫局事先准备好的“离婚申请书”上签了字。 李贞接到判离通知后,伤心地大哭了一场,找到保卫局提出自己的申诉,请求保持他们的夫妻关系,但遭到了无情地拒绝。一对恩爱伴侣就这样在彼此不情愿的情况下洒泪分离了…… 幸福婚姻 长征前夕的一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将一个个子不高、留着短发的女红军战士叫到跟前,她就是时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组织部长的李贞。贺龙对她说:“中央红军长征已走了很久了,我们也要开始长征了。长征很远很苦,我给你介绍个伴吧。他叫甘泗淇,是红十八师的政委,是留苏的学生,文化高,人也很正直。”李贞回答说,“长征路上这么多人,还要找什么伴嘛?他文化那么高,可我却大字识不了几个。再说,现在是行军打仗,子弹又不认得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得担心,他死了,我也要担心。我看还是长征以后再说吧!” 贺龙又找到了甘泗淇,说:“红六军团有个女战士李贞,她作战勇敢,又会做饭,红二方面军女同志不多,不能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这是李贞与张启龙被迫离婚一年之后的事,当时张启龙还没有平反。从那时起,李贞才知道了红二方面军里有个男秀才叫甘泗淇。而甘泗淇却在早先时候就对李贞有了良好印象。那还是在一年以前:1931年,湘赣苏区迎来了一位刚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回国的青年,他就叫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又名姜炳坤,1903年12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楠竹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饱尝疾苦,十岁时才入村小就读,后升入宁乡县云山高小,在此受到谢觉哉等人革命思想的熏陶。1919年夏,他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3年转入湖南政法专科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党组织派他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将“姜凤威”更名为甘泗淇。 4年后,甘泗淇学成回国,受党中央派遣来到湘赣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党代表。 不久,甘泗淇又从独立一师党代表调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到任后他才知道,组织上原拟调中共吉安县委军事部长李贞担任此职,因李贞考虑到自己文化不高,怕亲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对她作进一步了解了。 不久,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有几次,甘泗淇还直接找到李贞长谈,从谈工作、谈理想起,一直谈到了爱情,他还帮助李贞写了一篇总结工作情况的报道。李贞见这位知识渊博的首长这么平易近人,这么关心她们的工作,极为感动。她特意做了一双布鞋送给他,用旁人的话说,也算是定情礼物吧。 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亲自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 ◎ 扮做新娘子1928年秋,由李贞扮做新娘,乘坐一顶花轿,奇袭张家坊团防局的战斗,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战斗,是在中共浏阳县委书记王首道、浏东游击队党代表张启龙的指挥下进行的,事先作了周密部署。王首道说:“现在正是秋收时节,张家坊团防局害怕我们再闹一次秋收暴动,夜晚间都不敢睡在局子里,就怕游击队夜里摸进去,突然袭击。因此,我们必须定在白天,乘敌人集中在团防局,才好进行战斗。”他和张启龙决定把游击队分成两批,第一批由少数队员化装成秋收打短工的,每人挑一担箩筐,把枪支藏在禾桶里,先混入街头以做内应;第二批大队人马扮做各式各样的角色,组成一支迎娶新娘的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大模大样,趁势一拥而入,打它个措手不及。一开始,李贞不肯扮做新娘,更不愿坐在花轿里面,被人抬进张家坊。李贞道:“不行不行!第一次攻打张家坊时,游击队冲进团防局,跟敌人拼杀,却叫我一个人守在外面,在洋铁桶里放鞭炮,虚张声势,吓唬敌人。这次攻打张家坊,又叫我当新娘子坐花轿,不行不行,我当不了这个新娘子!”“你当不了谁当?”王首道问道。李贞一笑:“王绍坤当!”王首道满脸通红地说:“王绍坤缺少经验,战斗动作不像你那样利索。再说,你也结过婚了……” 李贞说:“叫王绍坤当新娘,我当伴娘,就跟在花轿后边,可以随机应变……” 王首道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们的枪支弹药,都得藏在花轿里面,到时候……”十七八岁的王绍坤,张家坊小河乡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小上学读书,当时也参加了浏东游击队。她在浏阳东乡担任地下交通员时,就跟王首道相识了,两人一见倾心,正在恋爱着呢。因此,王首道也不好多说什么,就让张启龙劝说李贞当新娘。张启龙当时已跟李贞结婚,他直来直去地说:“你不坐轿当新娘,我们就进不了张家坊。张家坊进不去,就没法靠近团防局,就不能消灭敌人。”经过一番劝说,李贞这才身着红绸衣裤,临时用假发挽了个髻儿,顶着一块红盖头,上了花轿。 这次战斗,半个钟头就将张家坊团防局连窝端了。战后,王首道对李贞说:“新娘子,恭喜恭喜!今天奇袭团防局,你可立了大功!”李贞笑道:“都是你的计谋好!” ◎ 相关戏剧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重头戏之一的湘剧《李贞回乡》,在入围国家文化部“国家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之后,该剧在日前进行的湖南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评审活动中,已获得专家团全票通过。 据悉,湖南省湘剧院经过两年多时间准备这台剧目,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向中宣部申报参评国家舞台剧精品工程奖。 《李贞回乡》描写的是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在革命胜利后的上世纪50年代,回到家乡湖南浏阳乡村看望乡亲,由于见到了久别的大革命时期的战友秀姐、莫乡长,以及当年自己作为童养媳时的前夫古老三而产生的一幕幕回忆,生动地再现了共和国的第一位女将军的戎马人生和心路历程。 ◎ 附录: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政策1988年新军衔制实行时,在评衔授衔的政策上男女平等,领导机关在关于评授军衔范围、原则、方法等具体规定中,没有任何关于性别方面的说法。然而50年代却是另外一种情景。55式军衔在评定过程中,领导部门对军队中的女性工作人员作了一系列的限制,规定要严格控制妇女干部的授衔条件和人数。
2 唐太宗第八子◎ 人物简介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母燕德妃。贞观五年,封汉王。 七年,授徐州都督。十年,改封原王,寻徙封越王,拜扬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十七年,转相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四年,授安州都督。咸亨中,复转相州刺史。贞少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所在或偏受谗言,官僚有正直者多被贬退,又纵诸僮竖侵暴部人,由是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则天临朝,加太子太傅,除蔡州刺史。自则天称制,贞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撰、灵夔子范阳王蔼、元轨子江都王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等,密有匡复之志。遂命长史萧德琮等召募士卒,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各令起兵应接,以赴神都。初,冲与诸王连谋,及冲先发而莫有应者,惟贞以父子之故,独举兵以应之。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讨之,仍令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于是制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官军进逼州城,贞乃饮药而死。麹崇裕斩贞父子及裴守德等,传首东都,枭于阙下。贞起兵凡二十日而败。被牵连危害的有其次子常山公、常州别驾李倩,其第三子李温被流放岭南。 ◎ 人物生平683年,李贞的九弟唐高宗去世,太子李哲继位,就是唐中宗,命李贞为太子太傅。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武则天的手中。 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立中宗之弟豫王李旦为皇帝,李贞转任豫州刺史。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这使李氏皇族怀疑武则天要取代李唐,并屠杀李氏皇族。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贞、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以上唐高祖之子、李贞叔父)、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和李贞的儿子琅琊王李冲。他们一起谋划共同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诸王害怕武则天就此将他们诛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李撰伪造睿宗李旦给李冲的诏书,说皇帝已被软禁,要宗室来勤王。李冲也伪造睿宗李旦给他的诏书,说皇太后要取代李氏江山,建立武氏王朝。 然而,在诸王约定共同起兵的时间之前,688年9月16日,李冲在他作刺史的博州(今山东聊城)提前起兵反叛。他通知李元嘉、李元轨、李灵夔、李贞和纪王李慎,让他们同时起兵,但只有李贞起兵了,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通知他姑母常乐公主和姑父寿州(今安徽六安)刺史赵瑰,常乐公主表示支持李贞。不过,李贞只有属下裴守德和他一心,他把女儿良乡县主嫁给了裴守德。李贞很快夺取了上蔡(今河南驻马店)。武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凤阁侍郎张光辅为主帅,率兵十万讨伐李贞。同时李冲在9月22日兵败被杀。李贞听说李冲的死讯后,惶遽不安、想要投降已获得武则天的宽恕。可是这时李贞的属下傅延庆带来2000应征士兵,李贞改变了主意向部下官兵宣称李冲已经成功,马上要来会合。令道士及和尚转读诸经以祈福,家僮、战士都带护身符以避免兵戈之伤。麹崇裕率兵与李贞军相遇,李贞派幼子李规和裴守德抵挡。李贞军在战场上望风而逃,李规和裴守德逃回豫州首府汝阳城(今河南汝南)。 李贞大惧,闭门自守,麹崇裕已经开始攻城。裴守德也到处寻找李贞,欲杀之自保。李贞的侍卫对李贞说,大王是金枝玉叶岂能受刀剑之伤。李贞退回官邸,服毒自杀。李规缢杀其母,然后自缢;良乡县主、裴守德也自缢。麹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 ◎ 王妃杨氏 ◎ 相关史料◎ 新唐书 列传第五越王贞,始王汉,后徙原,已乃封越。贞善骑射,涉文史,有吏干,为宗室材王。武后初,迁累太子太傅、豫州刺史。中宗废居房陵,贞乃与韩王元嘉及王子黄公撰,鲁王灵夔、王子范阳王蔼,霍王元轨、王子江都王绪,及子琅邪王冲计议反正。垂拱四年,明堂成,悉追宗室行享礼,共疑后遂大诛戮不遗种,事且急,撰乃矫帝玺书赐冲曰:“朕幽絷,诸王宜即起兵。”于是命长史萧德琮募兵,告诸王师期。八月,冲先发,诸王莫有应者,独贞将兵攻上蔡,破之,而冲已败。贞稍徇属县,得士七千,列五营:贞为中营,以裴守德为大将军,领中营;赵成美为左中郎将,领左营;闾弘道为右中郎将,领右营;安摩诃为郎将,领后军;王孝志为右将军,领前军。以韦庆礼为司马,署官五百。然肋诱无斗志,家童皆佩符以辟兵。九月,后遣左豹韬卫大将军曲崇裕、夏官尚书岑长倩率兵十万讨之,以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乃下诏削贞父子属籍,改氏“虺”。崇裕等次豫州,贞少子规及裴守德拒战,兵溃,贞乃闭门守。守德者,骁勇士。贞始起,以女妻之,委以腹心。至是,欲杀贞自赎。会军薄城,家人白贞:“今事乃尔,王岂受戮辱者邪?”即仰药死。规自杀,守德与主俱缢。起凡二十日败。始,贞临水自鉴,不见其首,恶之,未几及祸。冲,贞长子也。好学,勇而才,累迁博州刺史。初发,有士五千,度河趣武水,武水令告急魏州,州遣莘令马玄素领兵先乘城,冲攻之,因风,积薪焚其门,火作风反,众心沮解,其属董元寂诵言:“王与国家战,乃反尔。”冲斩以徇,众惧,遂溃,唯家僮数十从之,乃走博州,为当关刺死。后命丘神勣讨之,兵未至,冲已死,起七日败。二弟:茜、温。茜,常山公,坐死。温以前告,流岭南。初,贞腾檄寿州刺史赵瑰,谕以兴兵且假道。瑰得檄,许为应,瑰妻常乐长公主亦趣诸王蚤立功,故瑰与主皆死。济州刺史薛顗与其弟绍谋应冲,率所部庸、调,治兵募士,冲败,下狱死。顗,驸马都尉瓘之子,母城阳长公主,封河东县侯。绍尚太平公主,擢累右玉钤卫员外将军,以主婿不加戮,饿死河南狱。神龙初,敬晖等奏冲父子死社稷,请复爵土,为武三思等沮罢。开元四年,乃复爵土,有司谥死不忘君曰敬。五年,又诏:“王嗣绝国除,朕甚悼焉。其以贞从孙故许王子夔国公琳嗣王,奉王祀。”琳薨,爵不传。贞最幼息珍子谪岭表,数世不能归。开成中,女孙持四世柩北还,求祔王茔。诏嘉悯,敕宗正寺、京兆府为访其兆,非陪陵者听葬。女名元真,为道士。 ◎ 旧唐书 列传第二十六越王贞,太宗第八子也。贞观五年,封汉王。七年,授徐州都督。十年,改封原王,寻徙封越王,拜扬州都督,赐实封八百户。十七年,转相州刺史。二十三年,加实封满千户。永徽四年,授安州都督。咸亨中,复转相州刺史。贞少善骑射,颇涉文史,兼有吏干。所在或偏受谗言,官僚有正直者多被贬退,又纵诸僮竖侵暴部人,由是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则天临朝,加太子太傅,除蔡州刺史。自则天称制,贞与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霍王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撰、灵夔子范阳王蔼、元轨子江都王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等,密有匡复之志。垂拱三年七月,撰作谬书与贞云:“内人病渐重,恐须早疗;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宜早下手,仍速相报。”是岁,则天以明堂成,将行大享之礼,追皇宗赴集。元嘉因递相语云:“大享之际,神皇必遣人告诸王密,因大行诛戮,皇家子弟无遗种矣。”撰遂诈为皇帝玺书与冲云:“朕被幽絷,王等宜各救拔我也。”冲在博州,又伪为皇帝玺书云:“神皇欲倾李家之社稷,移国祚于武氏。”遂命长史萧德琮等召募士卒,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各令起兵应接,以赴神都。初,冲与诸王连谋,及冲先发而莫有应者,惟贞以父子之故,独举兵以应之。寻遣兵破上蔡县,闻冲败,恐惧,索锁欲自拘驰驿诣阙谢罪。会其所署新蔡令傅延庆得勇士二千余人,贞遂有拒敌之意。乃宣言于其众曰:“琅邪王已破魏、相数州,聚兵至二十万,朝夕即到,尔宜勉之。”征属县兵至七千人,分为五营。贞自为中营,署其所亲汝阳县丞裴守德为大将军、内营总管;赵成美为左中郎将,押左营;闾弘道为右中郎将,押右营;安摩诃为郎将、后军总管;王孝志为右将军、前军总管。又以蔡州长史韦庆礼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其府司马。凡署九品已上官五百余人。令道士及僧转读诸经,以祈事集,家僮、战士咸带符以辟兵。其所署官皆迫胁见从,本无斗志,惟裴守德实与之同。守德骁勇,善骑射,贞将起事,便以女良乡县主妻之,而委以爪牙心腹之任。 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讨之,仍令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于是制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崇裕等军至蔡州城东四十里,贞命少子规及裴守德拒战。规等兵溃而归,贞大惧,闭门自守。裴守德排阁入,问王安在,意欲杀贞以自购也。官军进逼州城,贞家僮悉力卫,贞曰:“事即如此,岂得受戮辱,当须自为计。”贞乃饮药而死。家僮方始一时散,舍仗就擒。规亦缢其母自杀,守德携良乡县主亦同缢于别所。麹崇裕斩贞父子及裴守德等,传首东都,枭于阙下。贞起兵凡二十日而败。贞之在蔡州,数奏免所部租赋以结人心,家僮千人,马数千匹,外托以畋猎,内实习武备。尝游于城西水门桥,临水自鉴,不见其首,心甚恶之,未几而及祸。神龙初,追复爵土,与子冲俱复旧姓。初,贞将起兵,作书与寿州刺史、驸马都尉赵瑰曰:“伫总义兵,来入贵境。”瑰甚喜,复许率兵相应。瑰妻常乐长公主,高祖第七女,和思皇后之母也,谓其使曰:“为我报越王,与其进不与其退。尔诸王若是男儿,不应至许时尚未举动。我常见耆老云,隋文帝将篡夺周室,尉迟迥是周家外甥,犹能起兵相州,连结突厥,天下闻风,莫不响应。况尔诸王,并国家懿亲,宗社是托,岂不学尉迟迥感恩效节,舍生取义耶?夫为臣子,若救国家则为忠,不救则为逆。诸王必须以匡救为急,不可虚生浪死,取笑于后代。”及贞等败,瑰与公主亦伏诛。 冲,贞长子也。好文学,善骑射、历密、济、博三州刺史,皆有能名。初,冲自博州募得五千余人,欲渡河攻济州,先取武水县。县令郭务悌赴魏州请援,魏州莘县令马玄素领兵千七百人邀之于路,恐力不敌,先入武水城,闭门拒守。冲乃令积草车上,放火烧南门,拟乘火突入。火之未起,南风甚急,及火已燃,遽回为北风,未至城门,烧草已甚,冲军由是沮气。有堂邑丞董玄寂为冲统帅兵仗,及冲击武水,玄寂曰:“琅邪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冲闻之,斩玄寂以徇。兵众惧而散入草泽,不可禁止,惟有家僮左右不过数十而已。乃却走入博州城,为守门者所杀。则天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冲,兵未至,冲已死,传首东都,枭于阙下。冲起兵凡七日而败。冲三弟:倩,封常山公,历常州别驾,坐与父兄连谋伏诛。温,以告其朋党得实,减死流岭南,寻卒。神龙初,侍中敬晖等以冲父子翼戴皇家,义存社稷,请复其官爵,武三思令昭容上官氏代中宗手诏不许。开元四年,诏追复爵土,令备礼改葬。太常奏谥议曰:“故越王贞,往者愿匡宗社,夙怀诛吕之谋;乃心王国,用击非刘之议。以兹获戾,上悼圣心。谨按谥法‘死不忘君曰敬’,请谥曰敬。”从之。五年,下诏曰:“九族以亲,克敦其教;百代必祀,允竟厥德。故蔡州刺史、越王贞,执心不回,临事能断。粤自籓国,勤于王家。弘道之后,宝图将缺,怀刘章之辅汉,追郑武之翊周。遂能奋不顾身,率先唱义。虽英谋未克,而忠节居多。嗣绝国除,年逾二纪,奠享沦废,甚为悯焉。永言兴继,式备典册。其封贞侄孙故许王男左监门卫将军、夔国公琳为嗣越王,以奉其祀。仍官为立碑。”琳寻卒,国除。 ◎ 后世评价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遽为豺狼,而无忌破家,非阴祸之报欤?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毁室之悲,《鸱鸮》之诗,伤矣!比齐祐之妄作,岂同年而语哉! ◎ 奉和过温汤风辇腾宸驾,骊御次乾游; 坎德疏温液,山隈泒暖流; 寒氛空外拥,蒸气沼中浮。 林凋帷影散,云剑盖阴收。 霜郊畅玄览,参差落景遒。 3 明太祖时期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 人物简介李贞(1303—1378),江苏盱眙人,早年娶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后追封曹公长公主)为妻,1339年生子保儿(李文忠)。 1351年,曹公长公主去世。之后,李贞携带李文忠四处流离、躲避战火,1353年投奔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李贞被封为“恩亲侯、驸马都尉”,1370年加封为“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1378年去世,追封为“陇西王”,谥“恭献”,赠李贞“三世皆王爵”。 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还能吃得饱饭,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在所有亲戚中,对李贞一家最格外照顾。朱元璋不仅让李贞 “敕免常朝,赞拜不名”,还特许他穿五爪金龙的龙袍。李贞年纪大了以后,朱元璋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李贞,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朱元璋不仅自己经常去李贞家,皇太子、诸王也经常去李贞家。李贞自己都说“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 李贞对骤然而来的富贵,常不自安。他说:“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时他穿衣服仅求适体,不求华丽,所食饭菜唯取适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常送给他衣服,但他穿坏了的一定要缝补好再穿。他还经常向子孙恳切地叙说那些他还是一个普通农民时的情况。在朱元璋的亲属中,李贞年最长,他认为应该给子孙们做个榜样。他说:“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 李贞是朱元璋称帝后唯一一个活着的同辈亲人。李贞病危的时候,朱元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李贞的家里,握住李贞的手说:“还认识我吗?”,李贞仰着面对着朱元璋哭,朱元璋也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宫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使臣络绎不绝。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李贞“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 ◎ 《明太祖实录》李贞庚戌,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李贞薨。 贞世居泗州盱眙县,后徒临淮之东乡,性孝友,敦约谦谨,尚皇姊长公主。元季,中原鼎沸,贞见里人有广其田宅,厚自封殖者,辄叹曰:“此何时也,乃欲为富家翁耶?”遂捐家资,椎牛豕,具酒食,会乡里约,守望相助。居无何,乱兵入境,时淮东犹为元守,贞因挈家避地淮东。 久之,闻上在滁阳,乃携其幼子文忠西奔,出入乱兵中,草食露宿,几不能存活,日夜吁天,冀保完父子。逾一月,始达滁阳见上,时甲午冬十有二月也。上见之大喜,衣服供具之甚厚,贞父子自庆幸曰:“吾与汝脱离祸乱,得至于此,可谓再生矣。况又得所依恩幸之厚,其何以报?”文忠时年十六,沉毅有智勇,上甚爱之,曰:“吾甥犹吾子也。”教养之备至,命从征讨。岁戊戌,天兵下严、衢、婺、处诸郡,命文忠开阃于严州,以经略郡县之未附者,贞自金陵往就养。乙巳,张士诚遣其部将由乌石山犯严州及诸暨,经两月不解,严人大恐,贞心不自安,乃权掌军务,令文忠引兵击败之,六日而还,人赖以安。丙午,上大发兵,平两浙,命文忠以所部兵水陆并进,取杭州,贞复权掌军务,兵出桐庐,俘其守关之卒,送居严州,俘卒至严,见城中劲兵悉出,阴有叛志,贞觉之,因飨其众,至醉悉擒之,械送于京师,上甚喜。文忠兵所向,无弗下者,杭州平,留文忠镇守,贞复来就养。又明年为洪武元年,上即皇帝位,封贞为恩亲侯。初,贞将避兵淮东而皇姊薨,权厝里中。及是,上念之不已,追封为孝亲公主,敕有司其丧礼还葬于先陇。贞时在杭,上思见贞形于梦寐,时遣中使问起居。三年,上欲朝夕见贞,赐第于内城西遍,召贞就第,加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曹国公,追封孝亲公主曹国长公主。贞年近七十,既就第,敕免常朝,赞拜不名。上幸其第,锡宴,皇太子暨诸王亦常往存问,贞局蹐不自安,但以手拊心曰:“恩义深重,言莫能报。”是时,北方既平,余众遁走沙漠。五年,上命将出师殄之,授文忠征虏左副将军以行,师出岭逾五月,捷音未至,上颇以为忧,召贞入便殿谕意。贞进曰:“天生圣人承中华之运,陛下洪福齐天,海内尽归职方,彼元氏区区余孽,假息沙漠,不足忧也。捷音行且至矣,愿勿劳圣虑。”未几,文忠果奏凯而还,车驾复幸贞第,锡宴欢甚,贞以表谢,并辞禄赐。表曰:“臣伏蒙圣恩,以孝亲公主之亲宠赐府第,自揆何能叨荣至此?臣生长田畴,服勤稼穑,惟知食力,何望显融?初年特蒙仁祖皇帝不以臣之庸愚,俾居子壻之列,久在侍下,抚教之恩,思之无穷,报之罔极。继而中原兵起,室家无存,独携幼子避难他方,寄迹于豺狼之区,奔走于荆棘之地,命危朝露,岂意生全。钦惟陛下兴师仗义,应天顺人,握乾符而兴帝业,奋神武而拯黔黎,四海归心,群雄率服。臣之父子幸遇圣明,脱涂泥于衽席,济垂绝而更生,收养掖庭,待以肺腑,臣之幼子文忠蒙然童穉,承再造之恩,扶树教育,俾成立,指授神筭,镇守边陲,未效纤毫,以禆圣治,是犹萤爝之光依于日月,蚊蚋之响附于雷霆,以致武功之成,亦预分封之例,禄食一品,位列上公,下至愚騃小孙景隆亦叨职于侍卫,衣冠焜燿于三世,恩泽滂沛于一门。揆今食禄之家未有过于臣者,缅思往时之艰苦,岂思今日之荣华?尺寸丝毫,莫非帝力,陛下怜臣之老,赐以免朝,悯臣之愚,待以殊礼,屡蒙车驾之幸临,时沐皇储之眷顾,宠锡每颂于天府,爵禄复厚于子孙,恩意之隆,言辞莫罄。方今朝廷清明,法度具举,官不虚设,禄无幸食,臣每存知足之戒,恒切盈满之惧,臣之俸禄在所当辞。伏望圣聪俯察微忱,准臣所请,庶几情悃之获伸,稍逭素餐之深愧,臣自怜衰迈,补报无由,伏愿陛下寿同天地,宗社尊安,裕绵福祚之长,永乐太平之治。”盖贞以国家为念,子虽在侧,有晨昏之奉,不以为喜,或奉命征伐四方,久劳于外,亦不以为忧,其笃于忠诚如此。是年春三月,文忠扈从秦王、晋王之国,至六月还,仅五日,贞得疾忽不能言。上闻大惊,即幸其第问疾,上执贞手问曰:“还识朕否?”贞仰哭以对,上洒泣呜咽不能止。有顷,上还宫中,使相继问遗。至是薨,年七十有六。上震悼,辍视朝三日,车驾临奠,追封陇西王,谥恭献。十有二月庚申,葬于盱眙县灵迹乡斗光山之原,从长公主兆。发引之日,车驾复往,望哭于西城楼。长公主性至孝,未下嫁时事父母善承旨意,甚钟爱,既嫁,助贞治家,尤极勤俭,事舅姑恭顺,好修善行,平居鲜食荤肉,夜则礼北辰,日以为常,前贞二十八年薨,临薨之时,神识不乱,端坐而逝。贞继配陈氏,封淑德夫人,贞笃于孝敬太夫人,性严贞,微忤其意,辄加叱责。贞尝侍食,值太夫人怒投其食器于地,贞徐拾之,食如初,恭敬愈至。有弟四人,父既没,求分财异居,贞语之曰:“父没而母在,苟分财异居,老母得无不可于意乎?先人田庐俱候老母百岁后,随所欲取之,吾不较也。”诸弟皆愧服。及贵显,姻族有流遇外方者,必请于上而收之。尝言:“人之生世,贫贱富贵当不改所守,一旦富贵而忘贫贱,君子不为也。”平生衣取适体,食惟适口,上不时赐衣,弊必缉之,虽一带弊亦必藏以待用,或奉养太丰,辄不自安,召子孙集于前,恳恳言未遇时事以晓之,曰:“吾家素凉薄,叨沐上恩,以至于此,虽日日羙食盛馔,何患不继?然奢靡之事,吾性所不喜也,今上方以勤俭化天下,吾为戚里之长,苟为奢靡,何以劝率家人?汝曹念之。”其俭约盖本于所性云。 4 明成祖时期翰林院修撰李贞(1379~?),字子固,福建南靖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陈循榜进士第二人。授翰林院修撰。曾参与修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九年任满,本当升迁,但因其不肯参与修佛书,被贬高州府教授,遂以此官终其身。李贞志行超群,文章振藻。可惜流传不多。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