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香港警务处 |
释义 | 香港警务处(简称警务处;英语:Hong Kong Police Force,HKPF),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的纪律部队。香港主权移交前的港英警察部门成立于1844年5月1日,最初称为香港警察队。香港第一间警察局名为中央警署,在1845年建于荷李活道太平山区差馆上街。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国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警察部门改用现名,香港警务处处长更成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之一,须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 基本概述香港警务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辖下的纪律部门。该部门成立于1844年5月1日,初时称为香港警察队。第一家警署名为“中央警署”,在1845年建于荷李活道太平山区差馆上街。在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后英女王为嘉奖警队的贡献,在1969年赐予“皇家”二字成为皇家香港警察队。香港回归中国后改为现名,香港警务处处长更成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官员之一,须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现任香港警务处处长为曾伟雄,于2011年1月6日接任香港警务处长一职。 由于香港警察拥有超过160年的专业警政经验和良好的规划根基,加上严谨的法治和处理案件的效率,于60年代始被外界赞誉为「亚洲最佳警队」,且是世界公认为最优秀的警队之一。近年有自美国和英国联合申办的统计调查,并根据世界各地警队的总体进行细项评分。其统计针对于各地警队总体之质素,包括当地治安、破案率、装备、廉洁、专业、言语水平等项目以作出评估,结果香港警队被评以亚洲首位,亦为世界首列。另外,于2008年一项由政治及经济风险评估顾问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就以亚洲各地警队作出比较,结果得出香港在亚洲主要地区中拥有最优秀的警队。该调查同时显示,香港警队备受尊重且在维护法纪和维持治安上表现出色,让居于香港的人士能在公共安全及治安良好的环境下安居乐业。至此,香港警务处辖下的船队共有近170艘巡逻警轮及其他警用船艇,亦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警务水师。 历史沿革开埠初期1841年1月26日,英国海军在西营盘登陆香港岛。英国最高代表查理士·义律在2月2日向香港居民颁发两条法令:中国人继续使用中国律法及习惯,惟一切酷刑应予废除;非中国人则以英国法律审判。在4月威廉·坚伟出任总理巡抚,当时尚未有警察,只好由军队中抽调人手。为了执行这些法例,义律在4月30日委任威廉·坚伟上尉为首席裁判司,并委派他成立维持治安的队伍(警队前身)。1843年威廉·坚伟招募到28名警察,多是由英印士兵转职而来。1844年5月1日,警队根据《香港法例》第5号条例正式成立,初期编制为35人,称为差役。差役领导称差头。 当时英警地位最高,待遇较好,有枪;次要是印警,有枪;最低是华警只有木棍。 1845年3月,原伦敦警队警司查理士·梅理(Charles May)抵港,管理这支殖民地治安队伍,成为首位差头(总长)。他以爱尔兰警队的制度为蓝本,建立了一支171人的队伍,在中区、香港仔及偏远的赤柱兴建差馆(后正名警署),并尝试招聘质素更佳的差人(后正名警察)。早期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除负责治安外,还负责消防、人口及出入境登记、签发牌照等。 到了1862年英国取得九龙半岛后,香港总人口急速澎涨至12万人,当局随即严格地重组警队,实施严明的纪律,从孟买本地步兵团聘请退役军人加入服务,并全面增加警察的薪金,以提高士气和工作表现。到了1870年代,警队已得到革新,并有效地运作。警队已清除腐败无能份子,并聘用了更多华人,又从爱丁堡警队招聘一些健壮的苏格兰人来港服务。1893年,时值33岁的梅含理出掌警队,他设立了警察学院,规例规定每一个新聘警员必须在该学校接受训练。 随着发展,警队于1920年代成立刑事调查部,1930年成立冲锋队,以处理严重罪案及小型骚乱。当时,警队亦成立了属兼职性质的警察后备军及特别警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外籍警官离港参军。在这段期间,政府召集平民加入警队,共有352人经过宣誓仪式,被委任为特别警队,组成特别后备警队,并依其国籍,分别编成英印籍、华籍与葡籍三个大队。他们成为了工作繁重的正规部队的有力后援。为了加强警力,警队在遥远的山东省招募人手,在山东省威海卫港口签订雇用合约。他们体魄健硕,备受重用;警方遂成立一支特别的警察队。而在海上,警队则于是在近岸航行的船只上派驻一支主要由白俄罗斯人组成的特别队伍,以设海防。 早期警队面对抢劫、赌博、绑票及海盗等严重治安问题,警队需由大英帝国各地招募警员。到了1920年代,香港警察的编章编号前分别加上英文字母,方便识别警察来自的地区:A代表欧洲裔(主要是英国);B代表从印度招募的印裔(主要为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C代表本地招募,说粤语的广东人;D代表从山东威海招募的山东人(即香港鲁警);后来再加上E,代表从俄罗斯抵达的白俄。不同各区的警察配戴的警帽亦有所不同,欧洲警察使用在头顶有尖刺的头盔(后来改为平顶帽);印度警察依照传统用布包头;中国警察则使用圆锥状的竹帽(后来亦改为平顶帽)。警员夏天制服是深绿色的,(后改为浅绿的卡奇色Khaki Colour),冬天则为深蓝色的呢料。警员之间的通讯要靠吹银笛。故此,当时香港有一条十分流行的顺口溜,传神的描述警察形象: ABCD,大头绿衣。捉唔到贼,吹BB。注:「捉唔到贼,吹BB」意为:抓不到贼,不停吹银笛子 现代化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警队进行重组,大量海内外退役军人加入警队,在1946年,麦景陶出任警务处处长,他向港英政府争取增加各级警务人员的薪金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当时军器厂街的新警察总部正在兴建中,应征加警队人数以千计,当中很多是退役外籍军人或其他殖民地警队的老手。及后,警队于边境兴建了一座座警岗,40年后人们仍称这些警岗为「麦景陶教堂」。 加上警察训练学校于1948年成立,提高了警队的执法与准军事行动的能力。1956年10月10日发生双十暴动后,警队在1958年成立了警察训练分遣队,负责维持香港的内部安全,为警队提供一支常设的紧急事故后备军,薛畿辅处长更改警务人员的职级结构,以打击贪污。最基本的改变是由大批年轻的非宪委人员担任警署警长的新职级,从高级警长的手中取回行动工作和职位调派的直接控制。此外,经过一次全面检讨后,薪酬方面也有普遍的提高。 战后,警队亦开始招募女警担任后勤支持工作,首期受训的女警于1951年毕业[5]。警察后备军与特别警察则于1959年合并为香港辅助警察队[6],而出入境事务则于1961年移交予入境事务处。1967年香港左派受文化大革命的感召发动持续半年的六七暴动,警队严阵以待,多次驱散及搜捕示威者。1968年改组为警察机动部队。1969年,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为表扬警队成功平息六七暴动,授予香港警队及辅警「皇家」称号,警队更名为皇家香港警察(Royal Hong Kong Police Force,英文简称RHKP),成为英联邦5支拥有皇家称号的警队之一,并由雅丽珊郡主出任正规警队和辅警的荣誉总监。 1950至1960年代的香港警察,与其他港英政府部门一样,曾经都是贪污的温床。当时不单是部分警员只作零星的贪污,而是相当部份的警员及警官,成群的与黑社会勾结,特别是便衣警探部门,建立了「包娼庇赌」的地下秩序(黑社会)。政府多次成立打击贪污的部门,包括在警队下设立反贪污部,但都未能根治贪污。最后香港政府在1974年成立独立于警队外的廉政公署,严厉打击政府及警队内的贪污。1977年警队内部不满廉政公署的调查手法,触发警员冲击廉署总部的事件。最后港督宣布特赦,对1977年前发生较轻的贪污罪行不予追究,警廉冲突才得到平息。事后,警队接纳调查委员会建议而成立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以改善警队管理层与员佐级人员之间的内部沟通,并提升警员的待遇与福利。警队在1970年代开始致力改善警民关系,投诉警察组于1973年成立,警察公共关系科辖下的青少年组织-少年警讯于1974年成立。 主权移交前后随着香港回归,警队在1980年代逐步落实本地化,首任华人警务处处长李君夏于1989年履新。警队于1995年成立野外巡逻支队,接管驻港英军的边境治安工作,而过去负责监控敏感情报及反渗透工作的部门-政治部则于1995年解散,要人保护及反恐等内部治安工作则交由行动处属下的不同部门负责。 时至今天,警队编制极为庞大,正规人员有约3万名,辅规人员有约5千名,兼及内勤和文职人员有约5千名,共为约4万人的大队。现时警队负责香港本地陆地及海港治安、交通执法以及巡逻与中国大陆接壤的边境禁区。此外,警队亦负责办理社团、舞狮、枪械牌照及集会活动等申请。 历任首长总裁判司(Chief Magistrate)(兼任警察首长 Chief of Police) 威廉·坚恩上尉(William Caine)(1841年─1844年) 希利(Captain Haly)(署任)(1844年2月)布思(Captain Bruce)(署任)(1844年3月) 警察司(Captain Superintendent of Police) 查理士·梅理(Charles May)(1844年─1862年) 昆贤(William Quin)(1862年─1867年) 田尼(Walter Meredith Deane)(1867年─1892年)[8] 哥顿少将(Alexander Herman Adam Gordon)(1892年─1893年)[9] 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1893年─1901年)[10] 毕利(Francis Joseph Badeley)(1901年─1913年) 马斯德(Charles McIlvaine Messer)(1913年─1918年) 胡乐甫(Edward Dudley Corscaden Wolfe)(1918年─1929年) 警察总监(Inspector General of Police) 胡乐甫(Edward Dudley Corscaden Wolfe)(1929年─1934年) 亨利(Thomas Henry King)(1934年─1938年) 香港警务处处长(Commissioner of Police) 亨利(Thomas Henry King)(1938年─1940年) 俞允时(John Pennefather-Evans)(1940年─1941年) 日治时期香港宪兵队队长 野间宪之助(1941年─1945年) 香港警务处处长(Commissioner of Police) 俞允时(John Pennefather-Evans)(1945年) 辛士诚(C H Sansom)(1945年─1946年) 麦景陶(Duncan William MacIntosh)(1946年─1954年)[11] 麦士维(Arthur Crawford Maxwell)(1953年─1959年) 伊辅(Henry Wylde Edwards Heath)(1959年─1966年) 戴磊华(前译邰华)(E. Tyrer)(1966年-1967年) 伊达善(Edward Caston Eates)(1967年─1969年) 皇家香港警务处处长(Commissioner of Police) 伊达善(Edward Caston Eates)(1969年) 薛畿辅(Charles Payne Sutcliffe)(1969年─1974年) 施礼荣(Brian Francis Patrick Selvin)(1974年─1979年) 韩义理(Robert Thomas Mitchell Henry)(1979年─1985年) 颜理国(Raymond Harry Anning)(1982年─1989年) 李君夏 (Li Kwan Ha)(1989年─1994年) 许淇安(Eddie Hui) (1994年─1997年) 香港警务处处长(Commissioner of Police) 许淇安(Eddie Hui) (1997年─2001年) 曾荫培(2001年─2003年) 李明逵(2003年─2007年) 邓竟成(2007年─2011年) 曾伟雄(2011年─今) 组织结构甲部门(行动处) 行动部 行动科 行动组反恐怖活动及内部保安组 重点及搜查组(警犭队负责协助) 警察机动部队 (俗称「蓝帽子」) 训练组 行政组 特别任务连(俗称「飞虎队」) 爆炸品处理组 冲锋车警察总区(包括港岛、东九龙、西九龙、新界南、新界北及水警共六个总区) 陆上总区 行动部 指挥及控制中心 冲锋队 警犬队 警察机动部队大队 行政部 刑事侦缉部 交通部 水警总区 行动科 行政科 支援科 支援部 支援科 策划行动课 总务课 运输课 警队数据及公开数据统筹组 警察牌照课 警察公共关系科 小区关系科 新闻及宣传科 交通总部 交通管理科 中央交通违例检控科 行政 乙部门(刑事及保安处) 刑事部 总部科 刑事支持科 商业罪案调查科 毒品调查科 刑事纪录科 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简称OCTB,俗称“O记”) 刑事情报科(Criminal Intelligence Bureau,简称CIB) 军械法证科 鉴证科 保安部 丙部门(人事及训练处) 人事部 人事管理科 职业管理课 招募课 职员关系及服务条件科 职员关系课 服务条件及支持课 人事服务科 行政及支持组 膳食、会所、体育及康乐组 福利服务组 心理服务组 香港警察学院 基础训练中心 专业发展学习中心 学习发展支持中心 研究中心 学院行政中心 丁部门(监管处) 信息系统部 信息系统部总部 业务服务课 通讯科 信息应用科 服务质素监察部 工作表现检讨科 研究及监察科 投诉及内部调查科:负责调查对警务人员及在警队工作的文职人员的投诉。 戊部门(财务、政务及策划处) 政务部 人事及总务科 编制及文职人员关系科 财务部 财务科 内部核数科 物料统筹科 策划及发展部 警队近况香港是一个“警察城市”,警察比例为全球众多城市之中最高的,据官方数字显示,截止2004年12月31日计算,香港警察编收32,986人员,包括27,754名纪律人员,及5,232名文职人员。以上未包括另外约4,000名辅警。除了负责香港本地陆上、海上治安;交通执法外,香港警察亦负责巡逻与中国大陆接壤的边境,防止未经许可的人进出香港。此外,香港的水警有145艘不同的舰只,是全球最大的水警编制之一。 除了维持治安和交通秩序,香港警察亦负责办理社团、舞狮以及集会活动的申请。另外,警队亦设有政治部,负责监控敏感言论。而早期警队亦须负责身份证、回港证及车牌登记事务。 实际上,香港警方总人数远比官方数字高很多。 警察总部旧中区警署和警政大楼 1864年,位于荷李活道与云咸街交界的中区警署建成,成为香港警务处首个总部。虽然在1910年代至1920年代多次进行扩建工程,但仍无法满足的发展需要。战后初期,警察总部改设于干诺道中的东方行。 1950年代,政府拨出湾仔军器厂街的新填海土地供警务处兴建新总部,以取代中区警署。警察总部先后经历几次扩建,坚伟大楼(Caine House,纪念香港警队创办人威廉坚)率先于1952年建成,而楼高20层的梅理大楼(May House,纪念首任香港警察司查理士·梅理)于1973年落成。直到1987年,警队拆卸警察总部内的已婚警员宿舍,推动「军器厂街警察总部范围发展计划」分两期兴建警政大楼及警政大楼西翼,于1990年及1997年建成启用。由于翻新日渐老化的梅理大楼,不附合成本效益,当局遂即于1998年3月决定于2002年清拆梅理大楼重建为一座综合大楼,与1990年代落成的两座警政大楼组成警察总部。 随着新建的警政大楼主楼于2005年3月12日正式启用,1990年落成的警政大楼正式易名为警政大楼东翼。重整后,警政大楼作为警察总部各主要单位使用的高座办公大楼;警政大楼西翼作为中区总部及中区分区警署使用的中座办公大楼;警政大楼东翼则作为警察总部其他单位的办公大楼;原有的坚伟大楼在重建前则辟作港岛总区及港岛冲锋队总部。 警队总区为了执行日常的警务工作,警队分为六个总区。总区又分为区和分区,而在若干情形下,警务管辖范围是以警署为单位。现时全港共分为23个警区。在总区工作的警务人员提供24小时的前线服务,负责执行传统的警务工作: 港岛总区总部 行政部 行动部 港岛总区刑事总部 港岛交通部:香港筲箕湾道28号 东区 北角分区:香港渣华道343号 柴湾分区:香港柴湾乐民道6号 湾仔区 湾仔分区: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23号 跑马地分区:香港跑马地成和道60号 中区 中区分区:香港湾仔军器厂街一号警察总部警政大楼 海傍分区:香港上环中港道2号 山顶分区:香港山顶道92号 西区 西区分区:香港德辅道西280号 香港仔分区:香港黄竹坑道4号 赤柱分区:香港赤柱赤柱村道77号 东九龙总区总部 行政部 行动部 东九龙总区刑事总部 东九龙交通部:九龙牛头角兆业街2号 黄大仙区 黄大仙分区:九龙黄大仙沙田坳道2号 慈云山分区:九龙慈云山道151号 西贡分区:九龙西贡普通道1号 观塘区 观塘分区:九龙观塘鲤鱼门道1号 将军澳分区:九龙将军澳宝琳北路110号 秀茂坪区 秀茂坪分区:九龙康宁道200号 牛头角分区:九龙牛头角兆业街1号 铁路区 观塘线 荃湾线 港岛线 大屿山及机场线 西铁线 东铁线 西九龙总区总部 旺角区警队区总部行政部 行动部 西九龙总区刑事总部 西九龙交通部:九龙红磡卫环里8号 油尖区 油麻地分区:九龙油麻地广东道627号 尖沙咀分区:九龙弥敦道213号 旺角区 区总部及行政科:九龙太子道西142号 行动科 刑事科 深水埗区 深水埗分区:九龙钦州街37号A 长沙湾分区:九龙荔枝角道880号 九龙城区 九龙城分区:九龙亚皆老街202号 红磡分区:九龙公主道99号 新界北总区总部 行政部 行动部 新界北总区刑事总部 新界北交通部:新界粉岭沙头角道粉岭回旋处 大埔区 大埔分区:新界大埔安埔里4号 上水分区:新界粉岭沙头角道粉岭回旋处 屯门区 屯门分区:新界屯门杯渡路100号 青山分区:新界屯门湖安街12号 元朗区 元朗分区:新界元朗青山道246号 天水围分区:新界天水围天耀路11号 八乡分区:新界八乡锦田大马路 边界区 沙头角分区:新界沙头角沙头角道石涌凹 打鼓岭分区:新界打鼓岭坪輋路 落马洲分区:新界元朗落马洲落马洲路100号 新界北总区总部 新界南总区总部 行政部 行动部 新界南总区刑事总部 新界南交通部:新界荃湾城门道8号新界南总区警察总部地下 荃湾区 荃湾分区:新界荃湾荃景围23-27号 葵青区 葵涌分区(合并梨木树分区):新界葵涌葵涌道999号 青衣分区:新界青衣岛青衣乡事会路13号 沙田区 沙田分区:新界沙田禾輋街1号 田心分区:新界沙田显径街 马鞍山分区:沙田马鞍山道200号 大屿山区 大屿山北分区:大屿山顺东路1号 大屿山南(梅窝)分区:大屿山梅窝虎岗山1号 机场区:赤腊角航膳西路8号机场警署 水警总区总部 行政科 行动科 支援科 水警训练学校 小艇分区 反走私特遣队 水警总区刑事总部 水警港外区 水警东分区:西贡对面海华容路1号 水警北分区:马料水水警基地 水警西分区:新界青山公路16咪半 水警海港区 水警港口分区 水警南分区:香港香港仔深湾道28号 长洲分区:长洲警署径4号 警察级别现有级别(括号内为俗称) 宪委级 处长 (CP) (一哥) 副处长 (DCP) 高级助理处长 (SACP) 助理处长 (ACP) (水泡) 总警司 (CSP) (一拖二) 高级警司 (SSP) (一拖一/蛇蛇P) 警司 (SP) (风车) 督察级总督察 (CIP) (总帮/三粒花) 高级督察 (SIP) (大帮/两粒一瓣) 督察 (IP) (帮办/两粒花) 见习督察 (PI) (朱粒/一粒花) 员佐级 警署警长 (SSGT) (示沙/鸡仔饼) 警长 (SGT) (三柴/沙展) 高级警员 (SPC) (一柴/安慰柴/伤心柴) 警员 (PC) (散仔/老散) 已取消级别 助理警司 副督察 总警长 (新郎哥) 高级警长 (新郎哥) 警目 (两柴) 香港警务处警察阶级 宪委级:处长 | 副处长 | 高级助理处长 | 助理处长 | 总警司 主任级:高级警司 | 警司 | 总督察 | 高级督察 | 督察 | 见习督察 员佐级:警署警长 | 警长 | 高级警员 | 警员 福利及待遇警务处处长会获编配官邸,官邸位于香港岛马己仙峡道50号。 警务处处长坐驾的专用车牌是 1。 至于一般警员方面,自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后,警队为减低贪污情况,提高月薪。现时只有中五学历的普通警员的月薪大约是14,240元,比需要同等学历的一般香港办公室人员的六千至八千元薪酬高很多。而督察级人员月薪更超过2万,最高可至5万港元,因此香港的警员对升级试十分重视。 基本薪酬处长(警务人员薪级59点) 202,000港元(顶薪点) 副处长(警务人员薪级58点) 166,900港元→172,000港元(顶薪点) 高级助理处长(警务人员薪级57点) 142,700港元→146,950港元→151,200港元(顶薪点) 助理处长(警务人员薪级56点) 122,700港元→126,500港元→130,300港元(顶薪点) 总警司(警务人员薪级55点) 106,400港元→109,700港元→113,150港元(顶薪点) 高级警司(警务人员薪级52至54点) 89,995港元→93,765港元→97,545港元(顶薪点) 警司(警务人员薪级48至51点) 77,625港元→80,430港元→83,420港元→86,630港元(顶薪点) 总督察(警务人员薪级42至47点) 62,225港元→64,585港元→66,985港元→69,540港元→72,135港元→74,845港元(顶薪点) 督察/高级督察(警务人员薪级23至41点) 学位及综合招聘考试『中文运用』和『英文运用』试卷合格(一级或以上)或同等学历 31,285港元至59,885港元(顶薪点) 学位/副学士学位/高级文凭/文凭 30,370港元至59,885港元(顶薪点) 预科毕业 29,460港元至59,885港元(顶薪点) 警署警长(警务人员薪级21至29点) 28,065港元至37,265港元(顶薪点) 警长(警务人员薪级14至22点) 23,125港元至28,785港元(顶薪点) 警员(警务人员薪级2至14点) 香港中学会考五科E级或以上成绩[包括中国语文科及英国语文科(课程乙)] 16,665港元至23,125港元(顶薪点) 香港中学会考三科E级或以上成绩[包括中国语文科及英国语文科(课程乙)] 16,160港元至23,125港元(顶薪点) 福利 警务人员房屋福利包括警察部门宿舍、公务员房屋福利及其他有关的房屋福利。 免费医疗和牙医服务 政府或医院管理局会向警务人员及他/她的家人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诊查程序和药物。 有薪假期 教育援助 警察子女教育基金及警察教育和福利基金会向人员提供经济援助以供其子女接受中学及大专教育。 康乐及体育 铜锣湾的警官俱乐部(供督察及以上职级人员使用); 界限街的警察体育游乐会(供各职级人员使用); 粉岭皇后山及西贡早禾坑两个较小型中心提供基本的住宿及康乐设施; 警队的度假屋分布于香港各名胜地点,包括长洲、大屿山和大埔等。 警务处宿舍 沙田已婚警察宿舍警务处宿舍: 中区奥卑利街警察宿舍 柴湾警察宿舍 黄竹坑警察学院已婚警察宿舍 青衣已婚警察宿舍 大榄水警基地宿舍 元朗已婚警察宿舍 粉岭芬园政府警察已婚宿舍 上水已婚警察宿舍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与保安局及政府产业署商讨后选定15幅陈旧或简陋的宿舍用地,于2004年6月建议以一对一的方式重置纪律部队宿舍单位,由分别属于4个居屋发展项目的剩余单位取代。 重置计划的警务处宿舍: 西区警署警察宿舍(建于1955年,104个单位) 湾仔警署已婚警察宿舍(建于1956年,40个单位) 北角丹拿山警察宿舍(建于1963年,669个单位) 何文田已婚警察宿舍(建于1979年,470个单位) 葵涌已婚警察宿舍(建于1978年,819个单位) 大榄涌已婚警察宿舍(建于1965年,63个单位) 沙田已婚警察宿舍(建于1979年,380个单位) 已搬迁的警务处宿舍: 荷李活道警察宿舍 坚尼地城警察宿舍 特别部队及特警队香港警队内的机动部队(Police Tactical Unit,简称PTU)是以半军事训练及组织的应变及防暴部队,由轮流抽调的警员组成。队员都接受过防暴训练,平时负责边境巡逻、各区支援、人群控制等工作,遇有骚乱时则负责防暴工作。 PTU之下的特别任务连(Special Duties Unit,简称SDU),是接受特别训练而成的特警队。负责应付拥有大杀伤力武器的犯罪分子。由于外型威猛,被称为“飞虎队”,经常成为香港电影内的英雄人物。 G4保护要人组,负责保护政府高层及到港访问的外国政要。 机场特警,负责香港国际机场的保安工作,和飞虎队一样配备MP5步枪。 香港辅助警察队香港辅助警察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香港警务处辖下的兼职纪律部门,全部成员均要接受到正规训练,在警力不足时提供协助。1855年太平军之乱威胁香港,警队招聘了76名志愿人员,自那时起,很多市民便开始参加某些方面的执法工作,支援正规警察。一般工作包括保护重要地点、为指挥及控制中心提供人手、提供人手保护警署,以及保护领事馆。参与者有自己的全职工作,仅会利用工余时间担任辅警。现任香港辅助警察队总监为郭志舜。 警察学院成立香港警察学院的初步建议,是在2002年初根据就警队训练机制所作的全面检讨而提出的。经过一连串研究,训练部最终制订了一份为期10年的警察学院发展计划,分两阶段进行。发展计划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1月成立香港警察学院。 警察学院各中心 专业发展学习中心 举办有关警队领导和管理的培训课程,以及一系列有关把资讯科技应用于警务工作、刑事情报管理和高科技刑事调查的专业课程。 基础训练中心 负责一系列训练课程,包括为新入职人员而设的基础训练,以至为在职人员而设的专业训练,例如警察驾驶及交通训练、侦缉训练和枪械教官训练。 学习发展支援中心 为内部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的单位,其目标是以专业方式落实警队的培训措施。 研究中心 使研究项目更有系统,并且为警队管理层提供适切的资讯,协助管理层作出决策。 学院行政中心 负责为警察学院提供各类有关编制及人手、财务预算、采购、存仓及设施管理等行政支援服务,并致力有效地规划和使用学院的人力及财政资源。 香港警察乐队香港警察乐队由一支55人的银乐队及一支29人的风笛队所组成。警察银乐队自五十年代成立至今,已经有55年历史,乐队每年参与不少公众活动,是警队内的一支专业队伍。乐队亦曾多次前赴国内及海外,作交流演出,介绍及推广香港的形象。警察乐队的服务包括: 银乐队(军乐队) 风笛队 流行乐队 仪仗号角队 管乐五重奏 民乐小组 警监会投诉警方独立监察委员会简称警监会,是行政长官委任的独立咨询组织,专责监察和覆检投诉警察课所调查的投诉警察个案。警监会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警队以外的组织,宗旨是以大公无私和客观的态度覆检投诉警察个案的调查工作。 警察博物馆警察博物馆的前身是在1964年成立的“警察历史记录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原址位于警察总部,规模不大,其后迁至湾仔大生商业大厦,再于1988年迁至香港太平山甘道27号现址,楼面面积共达570平方米,展品超过600件。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览厅 历史展览厅 毒品展览厅 三合会展览厅 专题展览厅 警察文化香港警署之内均供奉关公,而黄大仙区警署另加供奉黄大仙。警队于有重要行动之前,多会拜祭关公以求保佑。然而,近年警队高层有意淡化此种活动,新警政大楼陆续有多个部门迁入,但搬迁过程中一直未根据过往传统举行“拜关二哥”仪式,新大楼的装潢是以二十一世纪的超高科技设计为主,警队为配合设计,又要配合新人事新作风,大楼内竟没有任何一层设有关帝像供同僚参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