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咸宁话 |
释义 | 咸宁话是赣语大通片的代表方言,教科书往往把咸宁归入赣方言区,但是,咸宁人一直认为自己更接近粤语根系,《万里长城永不倒》、《爱拼才会赢》等歌曲,咸宁人用咸宁话唱起来不知道有多顺溜多爽快,所以在咸宁格外流行。 大通片是赣语十一个方言片之一。其通行于湖北的大冶、咸宁市、嘉鱼、蒲圻、崇阳、通城、通山、阳新、监利(部分),和湖南的临湘、岳阳、华容等地。 咸宁话在湖北省内与所谓的湖北话“简直就不是一回事”, 咸宁话不好懂,与周边的浙赣语系、荆沙语系、黄汉语系统统不搭界,自成一体,迥然有别,这方水土便被人称作“语言岛”,故特别受方言研究者的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关注的人多,关注的层级也高。解放前,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赵元任、李方桂、丁声树、吴宗济、杨时适等曾专门组织人马调查过咸宁方言,1948年出版的《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有咸宁分卷。解放后,湖北方言学界曾到咸宁做过三次调研,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多次组织师生到咸宁调查语言,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来咸宁做过田野调查。 《鄂南方言志略》(陈有恒著)、《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王宏佳博士论文)是现所见对咸宁方言研究集大成的著作。 咸宁方言历史悠久,但基本上只在口耳相传中存续,历代著录文献极少,被记录下来的方言文艺作品更少,又很难被外乡人学习掌握,被视为“外语”,这跟咸宁方言其词语的一些特点有关。 一、咸宁方言基本词汇方面单音节词语多。 单音节的动词、形容词多,名词单音节就是普遍现象了,如星、爷、娘、爹、妈、衣、裤、鞋、袜、褂、帽、领、饭、粥、面、包、米、谷、麦、藕、茄、李、杏、金、银、沙、土、渣、灰、雀、燕、鸽、架、桌、椅、凳、筷、席、梳、本、笔、刀、田、地、犁、耙等,不胜枚举。 二、咸宁方言缀加式词语少。 如加“阿”“子”“儿”等构成的词语很少,几乎都可以穷举。 “阿”缀的:阿公、阿婆、阿嫂、阿姨、阿叔、阿舅。 “子”缀的:扣子、珠子、磙子、铳子、枪子、鱼子、栗子、沙子、莲子、雪子、孝子、瓜子、腰子、眼睛子、腺坨子、石头子、石灰子、狮子、格子、贩子、厨子、戏子、精子。(咸宁方言说“婊”、“婊嘞”,不说“婊子”。) “儿”缀的:猫儿、锅儿(见“人情大如债,头顶锅儿卖”中)。(咸宁方言有“女儿”一词,有人说“儿”是词尾,有人说是“女”修饰“儿”。) 三、咸宁方言一般没有轻声,但又存在强调重音。 无论单音节、多音节还是前缀、后缀构词,发音都实实在在的,一般没有轻声一说,“猫儿”就是“猫——儿——”,“扣子”就是“扣——子——”,“阿嫂”就是“阿——嫂——”。如说“皇城根儿”,就是“皇——城——根——儿——”,毫不含糊。 但是,强调重音现象明显存在。 我们在对小字辈的称呼“名+‘保’”的格式中发现了相对的轻声、重音现象—— 本音:保。国保——通常称谓。 轻声:拜。国拜——呼喊,重音在“国”字,“保”轻声如“拜”。 重音:报。国庆报——名字“国庆”完整被提及,“保”重音如“报”。 “子”作后缀的词,“子”都重音。“‘着’+动词”表示动作的连续、反复、不停止,“着”都重音。 下面再列举几个包含重音的词语—— 打破(劝阻,“破”重音) 榻泥(因病像泥巴一样躺在床上,“榻”重音) 下面(煮面条,“面”重音) 下数(办法,“下”白读重音) 穴下(腋下,“下”白读重音) 叫鸡公(出风头的人,“叫”重音) 泼冷水(是别人冷静,“水”白读重音) 发奸(小孩因受到惊吓而睡不稳,“奸”重音) 寂死(“寂”音“七”,重音。完全没有声息了。) 不晓得信(一点儿都不知道,“信”重音) 认得嗯(服了你,“认”重音) 龌龊得起釉(“釉”重音) 四、咸宁方言文白异读和变音别义情况非常多。 “文白异读”就是一个字词有两个读音,一个类似、接近普通话的读音(文读音),一个土音(白读音)。先看下列字词就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括号里面是咸宁话直音,前是文读音,后是白读音): 车(超、差)、麦(末、抹)、射(社、煞)、精(金、奸)、角(郭、脚) 争(真、簪)、声(深、三)、等(橔、点)、像(象、匠)、伏(父、部) 厦(夏、傻)、生(松、三)、井(紧、减)、赢(营、颜)、野(也、讶) 下列字词也存在文白异读的情况: 冷、诊、整、饼、病、钉、锭、颈、领、岭、零、明、命、平、坪、轻、青、清、请、擎、听、星、醒、腥、影、萤、夜、冶、爷、姐、写、舍、蛇、赊、扯、额、尺、赤、地、踢、锡、吃、脊、石、白、壁、吹、锤、睡、水、下、吓、虾、夹、家、嫁、驾、姐、胯、掐、鸭、压、牙、芽、哑、拍、放、房、艺、袖、猫、隔、瞎、踹、公、孔、空、续、去、咬、嚼、窖、敲、觉、教、咸、发、项、艰、间、只等。 “变音别义”就是同一个概念,同一个字,通过读音的改变(主要是声调的改变)来区别义项,即意义改变了,音也出现变化。相当于普通话里多音多义字的现象。 这呈现的是咸宁方言原始、古朴的特点。 文白异读详细请参阅王宏佳《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90-94页,变音别义详见本书85-89页附录4《咸宁方言词语变音别义100例》。 五、咸宁方言文雅、实在、具体、形象。 这一项说明了咸宁方言精细、发达的特点。 1、普通话一个“推”的概念,咸宁方言用“揎”“”“超”三个词分别表示“使……翻倒”“使……前移”“使……起来”三种“推”的具体情况。 普通话一个“摔跤”的概念,咸宁方言或者说“一仆趴”“一撮趴”,或者说“一仰叉”“一仰摊”,或者说“一厾蹲”,或者说“一下马跪”,把摔跤的情状和着地的部位硬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一个“睡觉”,咸宁方言可以说“歇瞌睡”,可以说“困瞌睡”,还可以说“靠一下”、“歪一下”、“倒一下”等等,情况具体,说话自然,用语灵活,惟妙惟肖。 普通话说“脚放地下”,咸宁话说“脚踏到地上”。“放”是一个抽象的动作,而“踏”(第五声)则是一个具体的行为状态。“地下”是相对于悬空或椅子、床铺等高处的一个概念空间,“地上”(“地”白读)则是具体有所指的地面上。 2、咸宁方言说“围颈”“手笼”“拄手棍”,相较于普通话的“围巾”“手套”“拐棍”,作用部位、形状样式都一目了然。 还有稀夐(稀罕)、趿靸(不整洁、不讲卫生)、挑事(特意)、则事(顶用、能干)、拿帐(能干、利索)、却得(拉得下脸面)、哨抹(利索、速度快)、溜刷(敏捷)、着令(沉着、理性)、遏冷衣(内衣)、炖鸡汗(蒸老母鸡)、三根筋(瘦、苗条)、出呼哨(找人麻烦、闹事)等等,细微而具体地表现了咸宁人对生活的特殊领悟。 3、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都特别具体形象: 金贵、笔直、飘轻、滚烫、冰冷、冰赤、冰淡、寡淡、绷硬、硝薄、毛糙、透涨、透湿、渍湿、渍抹湿、漆黑、漆抹黑、漆抹死黑、通红、绿皑、雪白、白雪鞔、黄笼、红笼、红迪笼、零光、精光、光巴零、光抹零、零抹光、杂巴零、澎臭、澎骚、澎腥、香澎、灰澎、火着澎、光溜、圆溜、青幽、凉幽、甜泯、肉踉、紧绷、紧紧、死紧紧、泡松、泡噜、大硕等等。 4、关联具体,大量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意象来打比喻,如: 蠢猪(像猪一样愚蠢)、像肉猪一样(胖)、像猴一样(精)、狗骨头(不怕打)、贱狗(像狗一样贱)、牛力(像牛一样力气大)、鹿头鹿脑(东张西望、高度警觉、随时准备出击)、像苕一样(实心踏地、不灵活、愚蠢)、像竹篙一样(瘦高)、像柱头一样(结实)、像乌鮆一样(傻傻的)、像青鳱一样(无助的)、像乌龟一样(缩头)、栗木脸(脸皮厚实)、洋葱脸(剥了一层又一层)、绿豆眼(小而溜溜转)、老鼠眼(贼眉鼠眼)等等。 六、咸宁方言口头禅、熟语比较粗俗。 各类粗俗的口头禅、熟语非常多,如仅带“戳”字的词语(带脏字,请理解),就有六十多个很活跃的: 戳、戳逼(性交或者骂人,对某个事物不满的意思,类似于马戈壁)、戳汰、戳汰崽、戳悻、戳得悻、戳苕、戳苕鼓、戳苕崽、戳裸苕、戳得贱、戳隐、戳效、戳鄙、戳白、戳头、戳架(吵架的意思)、戳架东道、戳人、戳拐、戳坏、戳水没、戳水鲹、戳脚猫、戳翻了、戳翻兜了、戳吃戳喝、戳牛屁股、戳鸡屁股、戳猫儿逼、戳壁眼、戳瞎眼、戳戳刺刺、戳大叔咯、戳奸、戳奸打猾、瞎戳、苕戳咯、牛戳咯、猪戳咯、狗戳咯、逼戳咯、裸戳咯、鬼戳咯、不怕戳、不对戳(不对劲的意思)、牛戳马逼、东戳西戳、鸭婆戳鶄鳱、瞎裸戳、苕裸戳咯、狗裸戳咯、鬼裸戳咯、鸡巴戳咯、野裸戳咯、狗鸡巴戳咯、打锣戳阎王、把阿鬼戳了(见鬼的意思)、不是人戳咯种、裸戳崽、兔戳咯崽、红头发戳咯崽等等。(有些是骂人和流氓的) 七、咸宁方言保留了一些古书面语。 现代汉语已经给淘汰了的之、乎、者、也、哉、矣、嗟、硕、亘等都还活在咸宁民众的口语里面—— 之:之前、之后、均之匀之、云之雾地、无之巴远、落人之笑 乎:忘乎所以、不在乎 者:老者、爹者、妈者 也:反也、反也崽、马之虎也 哉:来哉(来往) 矣:在动词后面,表示将要让动作完成—— 揎矣:个个石头拦倒路了,嗯来揎矣。(这个石头拦着路,你来搬开它。) 撕矣:嗯再乱画,我就把嗯咯本撕矣。(你再乱画,我就把你的本子撕了。) 吃矣:嗯来把个个鸡蛋吃矣。(你来把这个鸡蛋吃了。) 用矣:还有三十块,冇得人要,我就用矣。(还有三十元钱,没人要,我就用了。) 吃矣用矣:表示不节省,不储蓄,有钱就吃了用了。 嗟:递东西给对方的招呼,大致相当于说“来,给你!”。文言词语谓不受“嗟来之食”,“嗟”字就在这里。 硕:“硕”字可以单用,如说“西瓜好硕”“树好硕”,还与“大”连用,谓“大硕”,表示很大。“大”也单用,如“大水牛”“大日头”,但“大硕”连用更多,如“大硕一间屋”“一只大硕猪”“大硕风”。 亘:整个的、完整的。两人关系好可以说成“关系是亘的”。反义词是“零”。如说“没有零钱,只有亘钱”。咸宁方言这种比较稀奇古怪的反义词还有一些,比如“清”与“酽”,“浓”与“硬”,“尖”与“蠢”。(清:稀;酽:相对于“清”。浓:相对于“硬”,是“比较软”的意思。蠢:“尖”的反义词,“钝”的意思。) 一些在现代汉语里面已经虚化了的词语,咸宁话里面仍然保持其古代的原样子,做实词用—— 就:靠近来,靠近、接近。 在:存在。 比:并列。 还有如“具心(存心)”“自在”“奈不何”“奈不有何”等也都活在口语里。 八、咸宁方言保留了一些历史悠久的概念。 1、缔亲:结成姻亲。 2、红叶:媒婆。 3、酒瓯:小酒杯。 4、蒲刀:扁平宽大的菜刀。有人写作“朴刀”“蹼刀”等。 5、斫柴:砍柴 6、仵作:古代的执法人员,来去匆匆,来去一阵风,搞得鸡飞狗跳的。现在用来指称那些有类似行动特征的人。 7、得得:幸亏。 8、裸连:办事不干脆,说话啰嗦。(《楚辞·九思·疾世》“嗟此国兮无良,媒女诎兮謰謱”,“謰謱”指“语乱”。《玉篇·口部》说“嗹喽”是“多言”,《广韵·一先》解为“言语繁絮貌”。据此,可以说咸宁方言的“裸连”“裸连间”的本字可能是“嗹喽”。) 9、咠咠:“咠”音“七”,悄悄地,偷偷地。“咠咠骂,咠咠死,半夜起来烧钱纸。” 10、撇落:顺便,方便。还说“撩撇”。 11、马枷:大人让小孩像骑马一样骑在自己的肩头上叫“打马枷”,这个样子对大人来说如同罪犯戴枷。这当初应该是形象而幽默的说法。 12、仄方:由大树料锯出来的截面为长方形的楼方。 13、姊妹:姐妹、兄弟姐妹。咸宁人问你“几姊妹?”,可能是问你家多少个女孩,也可能是问你家兄弟姐妹一共多少个。文献最后在元曲中见过“姊妹”统指兄弟姐妹的这个用法。不区分性别以表示亲切,是咸宁方言一个特殊现象,所以像爹、伯、爷、叔、舅、哥等大家不要以为就是男的,极端的情况还有小孩喊妈妈为“叔”以表示特别亲密的。 14、坼:音“插”,缝隙。“吴楚东南坼”是说洞庭湖是划分吴国和出国的地上的大裂缝。咸宁方言现在还活跃着“朳坼(裂缝)”、“壁坼(墙壁上的缝隙)”、“山角碌坼(深山沟)”、“豅角坼(小山沟)”等词语。 15、带落:附带。 九、咸宁方言区域地方文化特色突出。 1、毛影:彩虹。感觉“毛影”比“彩虹”好懂。“虹”是什么?虫吗? 2、麻鼓:石头,还分为“大麻鼓”、“麻鼓崽”。 3、纳蛮理:蛮横不讲道理。 4、有衣食:大致意思是粮食等质优顶用,如说“个米真有衣食,一升米煮了堆巴堆尖四碗饭”,相反就是“冇得衣食”,就说“个米真冇得衣食,一升米只煮了平平四碗饭”。(个,这。) 5、崽肉:东西,如“么崽肉”相当于“什么东西”“不是好东西”。 6、对手:帮手,如“找几个人来做对手”是“找几个人来做帮手”。 7、强盗眼:大门旁边开的供家畜猫狗进出也方便小偷进出的洞。方便小偷进出,注意,这可是一种文化——再富贵的人家,对穷人不可以做得太绝,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应该的。 8、插搀:搀,指棍子之类的东西。如同搭葡萄架,咸宁一般会说“插豆角搀”“插丝瓜搀”等。 9、难奸:瘦、苗条。 10、亲事:在情绪很激动的时候用,表示命令、祈使,对方必需无条件执行,如小孩逃学惹恼了家长,家长就会说:“嗯亲事去学校!” 11、奢:(张开嘴巴的)得意地笑。奢眯:(张开嘴巴、眯上眼睛的)得意地笑。奢缝:木制家具因干水而裂开。 12、煞:点火、传染。煞火:点火、挑拨。煞灯:点亮油灯。煞烟:点烟。煞福:沾光。煞病:(病)传染。(上列六个词语中的“煞”字有人以为是“射”字,不无道理。) 13、戳头:本事、办法。“有戳头”是赞美人有本领。 14、翻钉:调皮。翻翘:无风起浪、折腾之类的调皮。翘死:非常调皮。 15、出日:包含门前景致、周围环境等意思,有“出日好”“出日不好”之说。也说“出场”。 16、不秀和:不简单、很多、厉害。也说“秀和”。 17、豆腐崽:豆腐脑。 18、苦:“苦”第五声,苦着脸嘟囔。小火慢炖也叫“苦”,俗语有谓“牛逼苦豆腐”者。 19、捺隐:过瘾 20、阿舅、阿舅崽:“你这个东西!” 这样一些日常用语(例如以下), 这 - 搁 那 - 呐 的 - 哥 客厅 - 堂屋 石头 - 麻古 青蛙 - 卡麻 蝌蚪 - 卡麻修 点灯 - 盏灯、煞灯 聊天 - 刮喝、谈天 小孩 - 伢崽 儿子 - 崽 婴儿 - 麻辣 爸爸 - 一(部分地方叫发) 多谢 - 难问 怎么样 - 哪湿 (有种无法无天的意思) 苍蝇 - 没忙 蚯蚓 - 火藓 螃蟹 - 老凯 袖子 - 手舅 睡觉 - 困瞌树、吸磕树 有趣 - 过瘾、撮瘾 骗子 - 撮白 狡猾 - 撮奸 苯蛋 - 撮勺、憨 哥哥 - 老靴、老根 什么 - 么哩 没有 - 冒得 方便面 - 学生面 很好 - 没得改 土房顶 - 屋夹老 经常 - 一老 厕所 - 茅丝 胡说八道 - 狗打丑屁 混混 - 牛打鬼 大便 - 拉屎、窝粑 小便 - 拉尿、窝尿 姐夫 - 一哥 姐姐 - 袋假 三天打雨,两天晒网 - 开门茅丝三日香 害羞 - 怕丑 上午 - 上做 中午 - 中时 下午 - 哈做 拳头 - 除炉鼓 偷人、偷情 - 打皮扮 毒 - 闹 毒药 - 闹药 吵 - 国 吵死人 - 国煞人 知了 - 辞谷溜 希奇 - 吸响 新娘 - 吸炉嘎 窗户 - 格子 菜刀 - 仆刀 廉刀 - 麻连 砍菜刀 - 初刀 厨师 - 除子 火种 - 火子 败家子 - 八败崽 鲢鱼 - 狭连 离谱 - 越格 很坏 - 挖敖 指违背道德的坏。 背心 - 汗杉 公公 - 丫公 婆婆 - 丫婆 树支 - 树丫 老婆 - 妈照 如果不解释,外人根本无法懂。 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咸宁方言在口语与书面之间就很难直通,文白脱节,这样,就很难用书面来表现(如除非逐字标音,书面上表达不出变音别义的微妙情况),作了书面记录后也很难再用口语来还原表达(如变音别义繁多,文白两读并存),也不利于外乡人学习掌握了(就不少概念而言,很难在咸宁话与共同语普通话之间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现在咸宁方言研究处在散兵游勇状态,某些个人当然是可以出成果的,比方可以出版几本个人专著什么的,但是,推动咸宁方言研究走上新的台阶还是需要联合起来,大家协调行动。比如有人感叹还没有出一个《咸宁方言词汇表》,其实不少人都拿出过各自的词汇表,只是又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如果大家坐到一起来,确立词条,确定词形,形成共识,共同采用,就可以了。像咸宁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其表达方式等等都有个需要大家坐到一起来达成共识的问题。咸宁方言的研究现在应该是到了一个需要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达成一定共识的时候了。 联合起来还可以商量下一步大家干什么,制订研究的规划。 联合起来就是成立“咸宁方言研究会”或“咸宁方言民间研究会”(或别的名称如“咸宁方言爱好者联谊会”等),名称无所谓。能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咸宁事业大发展的氛围中有一份咸宁方言研究的贡献,大约是现在咸宁方言研究者应该做的事情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