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仙圣庙戏台
释义

简介

仙圣庙戏台位千鹿亭乡中村,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八年(1699)重建。1987年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特征

戏台就位于仙圣庙前后两殿、东西两厢之间的天井中,并略靠南,后台与前殿相接/前殿和厢楼临天井一边都有回廊,并围有栏杆,以方便群众倚栏看戏。戏台总高度7.8米,正方形的台面宽4.7米。屋顶为歇山式,四只角高高上翘,梁上均雕有花纹,顶部用斗拱渐向中心抬起,再辅以霸王拳、吊篮、重拱等构件支撑上部藻井。藻井四周雕有八个龙头,中心置一面铜镜,用以对戏台反射灯光,增加亮度。这样的建筑结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力学,声学、几何学以及采光、工艺美术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戏台柱上有一副对联: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极好地概括了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功能。

遗产价值

余姚鹿亭中村的仙圣庙戏台始建于南宋,几经毁坏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年至八年(1664~1669)重建,它是宁波地区现存戏台中年代最早、建筑技艺最精致的一座。

前进正立面

仙圣庙戏台是仙圣庙的一部分。仙圣庙依山傍水,前有宁晓公路沿溪通过,后有庙后山环抱,座东北,前后两进,五开间,两侧各有厢楼三间,腾空而起的戏台位于天井一侧,与前殿明间衔接。前殿是楼房,楼上临天井一边设廊,与两侧厢楼回廊相通,外侧围构栏,观众可倚栏看戏。

据《郑氏家谱》手抄本记载,仙圣庙戏台由中村郑氏于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迁移到今址。戏台面阔4.67米,呈正方形,高约6米。歇山顶,飞檐翘角,四根石角柱中部载铺平台,戏台顶部为斗拱和翘昂,层层盘旋向上,内收成藻井,中心置一大铜镜。藻井四周还雕塑八个龙头和花篮,梁枋上线刻龙凤花卉纹饰。整座戏台建筑结构繁复,装饰考究,设计造型别具一格。当戏班在台上抒情高歌或低吟时,穹顶铜镜与藻井四壁形成共鸣,出现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这种古典豪华建筑风格烘托出中国戏剧演出时所需要的富丽堂皇而又神秘奇特的气氛。

1987年10月仙圣庙戏台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