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先锋诗派
释义

先锋诗派,也称先锋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直至今颇为流行的一个新诗流派。“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对于中国的先锋诗派存在争议。

中文名:先锋诗派

类属:诗歌流派

起源:上世纪八十年代

代表:成都先锋诗歌运动

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概述

普遍认为先锋诗派具有反叛的、蛮荒的、浑不论的、冲动的、狂飙突进的形态,是在抛弃伪诗和旧时代经典规范的同时,为读者奉献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不再使用晦涩艰深的语言和意象,但决不直白浅露。

先锋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带着历史强加于个人之上的不可擦抹的创痛,迎着消费主义时代无边的诱感,穿过种种有限的、暂时性的因素的掩盖、束缚,去寻找人的灵魂的归属和位置,去用诗的语言,建构一个与现实的生存世界相对抗的诗的世界,一个使人的灵性得到发挥,人的心灵自由得到确立,使生存个体从暂时性的生存体制中得到解脱的世界。

代表人

当下汉语诗界先锋诗派二十家发起人及代表诗人

(何三坡评)

【橡皮】杨黎 乌青

【他们】韩东 杨健 金海曙 于小伟

【活塞】徐慢 丁成

【物主义】苏菲舒 初九 横

【下半身】沈浩波 尹丽川 巫昂

【不解】余怒 潘漠子 魔头贝贝

【垃圾运动】凡斯 皮旦

【低诗歌】龙俊 管上

【可能阵线】白鸦 张军 茧衣 任牧 曹野峰

【中国卡丘艺术联盟】周瑟瑟 朱鹰 李成恩

【中间代】安琪 老巢 蓝蓝

【第三极文学运动】刘诚 南鸥 十品

【在南方诗歌沙龙】肖水 茱萸 鱼小玄

【撒娇派】京不特 默默 孟浪

【前沿】雪瑶 恩慈

【第三条道路】谯达摩 林童 庞清明

【打工诗人】郑小琼 许强 陈忠村

【中产阶级立场写作】北魏 吕约 杨四平

【中国神性写作者同盟】蝼冢 陈肖 镭言

【大诗主义】曹谁 西原 西棣

对“先锋诗人”们的质疑

数月前,上海举行了一次先锋诗歌研讨会。在会上,一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说自己“看不懂”某个先锋诗派的诗,并且解释了为什么“看不懂”。于是“诗人们”推论说:在中国的大学中一些看不懂文学、看不懂诗的人,在给青年们讲什么是诗,说明中国大学的文学权威是反文学的。

大学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知识的殿堂,还因为它是社会良知与人类理性精神的代言人。大学的这种神圣使得每一位大学教师在回答各方面的问题时不得不处在一个独特的立场上,这个立场就是对市俗化的抵抗和对崇高的东西的捍卫。这个立场容不得丝毫的妥协和迁就。正是从这个立场上,我要对先锋诗人们对大学教师的质疑做出回答。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回答,因为,沉默往往会被误以为是退却,所以必须把战斗进行到底。这个回答源自一场争论。在数月前,上海举行了一次先锋诗歌研究会,讨论会上,我,一位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以一种调侃和不屑的语气说我“看不懂”某个先锋诗派的诗,并且解释了为什么“看不懂”。但这种攻击性的调侃却变成了“诗人”们自我夸耀的资本,而且“诗人”们以我——用他们的话说是“一个上海某著名高校的美学博士”——为例推论说:在中国的大学里一些看不懂文学、看不懂诗的人,在给青年们讲什么是诗,说明中国大学的文学权威是反文学的。面对这样的指责,不能再沉默了,我曾经当面向他们解释过我为什么看不懂,现在必须再说一遍。

令人费解的“诗”

现在所谓的“诗”,令人费解,而那些戴着“先锋”帽子的“诗”尤其令人费解。这不是因为他们深刻,在我看来是由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龌龊。一些所谓的先锋诗龌龊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诗人们把所有的描述和感受都集中在女人的“三点”和男人的“一”点之上,似乎在他们眼中诗不写点这些东西就算不得深刻。这些东西本身并不龌龊,可是在诗人们的不断玩味、不断挑逗与刺激中,把这些东西弄成了纯粹吸引眼球的手段,把“性”完全引向“淫欲”,这才是真正的龌龊。诗在一些诗人手里变成了淫词鄙语的大杂烩,似乎不写点性体验或性幻想就算不得真切,似乎不来两句国骂就算不得激昂,他们把说脏话与性挑逗当成“先锋”,诗道之衰,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其二,贫乏。在那一行行像诗一般排列的文字中,除了鸡毛蒜皮之事,除了个人的一点牢骚,除了个人生活之中的一点点幻想与体验外,他们再也找不到可写的东西。结果,这些所谓的诗人们以第一人称“我”说出了他们全部的贫乏,并且给这种贫乏穿上了各式各样的外衣。有时候故弄玄虚,有时候装神弄鬼,有时候不知所云,而且他们一再强调:千万别问我的诗在说什么。

其三,矫情。似乎他们每个人都在呼喊着痛苦,并且描述着他们的痛苦,而所有这些痛苦在我看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喝酒过多头痛,另一个是纵欲过度腰酸。在这种腰酸头痛中,他们认为生活就是痛苦,他们因为感受到了这种痛苦,所以认定自己是“一切痛苦者中最痛苦的”,而实际上他们饱食终日,风雨无忧,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今天到哪位“诗人”家去喝酒。

其四,过度的私人化。诗写出来是要让人读的,这是“诗人”们默认的事实,否则他们没理由把他们所谓的诗发表出来,而这些“先锋诗人”们却总能发表出一些不想让人读的诗,从来不考虑读者可以从他的诗中得到什么,进而把语言当成他们的玩物,肆意蹂躏。他们总认为,只要是他们说出的话,就是诗,哪怕是脏话,因为他们是“诗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读不懂他们的“诗”的原因,说到底我弄不懂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为什么会被叫作“诗”,这不应当成为我的罪状。或许我应当引一些所谓的诗作为我的论据,但抱歉,那些东西无论对于报纸还是对于读者,都是一种亵渎。我曾经当面质问他们——给我一个读你们的诗的理由,他们没有回答,但转过脸去他们却在各种媒介上说,中国的诗歌教育毁在了像我这样的人手中,从而进一步推论说,在中国的大学里,一些不懂文学的人来教文学。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拒绝这种指责,并且要申明我们的立场——在这个时代,你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把自己装扮得像个诗人,但我们决不妥协。

大学教师的职责

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授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时候,当我们解说但丁、雪莱、歌德、普希金等诗人的诗篇时,我们的任务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崇高,什么是真诚,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与真正的诗。如果我们所讲的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告诉学生们什么是不值得一读的垃圾。

诗者,天地之心。这是我们站在讲台上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它或许空洞,或许乏味,在先锋诗人们看来甚至是虚伪的,但却是一种立场。我们讲授文学史、诗歌史,所面对的是真正构成历史的作品,必须向学生们说清楚,为什么这些作品构成了文学史,必须言说伟大者之所以伟大,言说美好者之所以美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和我们的立场,这也是我们在教学生读诗、写诗的时候所处的立场。那些构成历史的诗在我们看来,是血泪篇,是辛劳之后的梦想与期待,是冲锋之前的欢呼与微笑,是战斗之中的呐喊,是寻找美好并赞美美好的,是撕破丑恶并鞭笞丑恶的,是不停地追问,是对真情的赞美与呼唤。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用美的语言、美的意象来传达的,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诗。我们的理解是向社会负责,向文学史负责,向坐在教室里的青年负责,而不是向某些“诗人”负责。如果这种理解在这些“诗人”们看来是不懂文学、不会教文学,那我们承认,我们的确弄不懂你们的那些淫词鄙语为什么叫作诗,弄不懂那些所谓的批评家为什么要反复玩味这些淫词鄙语。我们尊重那些符合我们的要求的诗人,并且在努力寻找和培养这样的诗人。

当我们被指责为不懂文学的时候,我们要追问一下,什么是“懂文学”?作家和诗人们应当去打动读者,感染读者,陶冶读者,引导读者,懂不懂不应是读者的问题,而应当是作家与诗人的问题。只有那些可被理解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学。如果一首诗必须附上一个说明书才能“懂”的话,这里一定包含着欺骗。无论谁,如果能够在优秀的作品中感受到真挚而美好的情感,能够领悟到富于蕴味的东西,能够看到其中的美与创新,能够欣赏到其间优美的语言,那就是“懂”,真正美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懂。“诗人”们,不能因为读者不能在你们编造的垃圾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就说读者不懂你们的作品!

人们对于中文系最多的指责,就是中文系没有培养出多少作家与诗人。对于这个指责,我们接受。文无定法,才有高低,我们没有刻意地要求学生写诗、写小说,我们不希望以教师的一管之见去约束青年的创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写,但我们却向他们指出了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什么是优秀的诗篇,什么是美好的情感,什么是美的语言。我们不允许学生使用低俗的语言,不允许他们玩弄龌龊的情感,不允许他们哗众取宠,不允许他们肆意妄为。我们讲给他们的是文学的伟大与神圣,让他们在敬畏中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结果他们不敢妄自下笔,不敢自称诗人或作家,因为他们知道诗人或作家意味着什么,他们知道诗人或作家对时代和民族负有什么样的责任,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文学语言。如果我们因此而扼杀了青年的创作冲动,那么我们接受这样的指责,但决不后退。大学教师的责任,是在这个日益市俗化与庸俗化的时代坚守崇高与伟大。我们必须阐释意义,并且捍卫意义。

所以,我们决不宽容,决不对那些龌龊和无聊的东西妥协;我们可以沉默,但决不放弃立场。如果说不把你们的那些无耻的东西当作文学就是不懂文学,那么,我们决不去“懂”。这就是我们对“诗人们”的回答。

撕去那些所谓“诗人”们的伪装

还有必要为公众撕去那些所谓“诗人”们的伪装,他们的遮羞布无非如下几条:一,“我们要反抗社会,反抗现代生活对人的抑制,反抗这个功利的时代”。这是“诗人”们最爱说的话,但往往是在一首充满着脏话和对性器官的不断玩弄的所谓的“诗”的后面。请“诗人”们记住,说脏话和玩弄“性”绝对不是反抗。我不能明白的是,如果十六七岁的孩子这样写,大家一定会教育他,为什么三十六七的人这样写就是“诗”呢?二,“诗是个人化的、甚至是私人化的”,这句话也是一些“诗人们”最爱说的,特别是有人提出看不懂他们的诗的时候。这是谎言,诗是天下公器,诗是为人生而写的,如果是个人的事情,那么请您不要发表出来,因为发表出来就是给人看的,诗并不是私事。三,“诗之所以丑陋,是因为生活自身是丑陋的”,这是某些诗人们最爱用的辩护词。不,诗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之所以神圣,是因为诗总是用来对抗丑陋的。写诗是一件类似于在淤泥中淘金的工作,它是要发现真善美,并捍卫它们,而不是向丑恶的东西妥协并玩弄它。四,“如果你看不懂我的诗,说明你与我心性不合”。这是当你向一位诗人请教如何读他的诗的时候他爱说的话。如果他说的有道理,那么我建议诗人们在发表他的作品的时候在题目旁边注明什么样的人可以读他的这首诗。五,“有理性,就没有诗,诗仅仅是一种感觉”。这是诗人们最爱标榜的,似乎非如此不足以说明“诗人”的特立独行与才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疯人院里关着的全都是诗人?他们当然可以引出许多例子来说明诗人与疯狂之间的关系,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诗人只有在疯狂之前才是诗人。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特别对于我们这个爱诗的民族来说,我们甚至把诗当作教育的手段,如果把诗降格到感觉的地步,那么谁没有感觉呢?为什么我要去读你的感觉而不是自己去感觉?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诗应当是对感觉的捕捉与反思,而不仅仅是感觉,诗代表着最高的理性。六,“只有诗人才可以批评诗人,因为只有诗人才懂诗”。对这句话,就不多说什么了吧。以上几点,就是“诗人”们最爱用的伪装,请读者自鉴。

(上海师范大学 刘旭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