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释义

郑成功纪念馆是中国名人纪念性博物馆,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建立于19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即为郑成功屯兵扎营和指挥水师操练的地方,至今存有水操台、寨门等遗址和大量名人题刻。1962年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周年而建立。

展馆简介

纪念馆除序言厅外,共有7个陈列室,陈列内容分别为:郑成功

的青少年时代、救国救民举义反清、中华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筚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陈列室通过大量文物、文献、图表、绘画、雕塑、照片、模型等展品,系统地介绍了郑成功抗清复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业绩和爱国精神。陈列品中有郑成功的画像、笔迹、玉带、袍服、墓志铭及郑氏族谱,还有郑成功军队的关防、藤盔、藤牌、铁甲(残片)、战袍(残片)、大炮等。 有关郑成功的历史文物4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馆藏有关资料、文献1万多册,是海内外最大的郑成功文物文献收藏中心和研究基地。 郑成功纪念馆已发起建立了郑成功研究会。校注、出版的专著有《海上见闻录定本》、《郑成功族谱三种》和《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纪念馆》等书。

历史沿革

郑成功纪念馆座落在日光岩北麓,建于19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及周围绿地占地计13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展厅2200平方米,陪楼展厅及资

料研究室500平方米,馆匾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郑成功陵园坐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下,距市区35公裏,墓体简朴肃穆,墓前华表高耸,左右小山拱护,林木荫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2月,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时,修葺了陵园,并在墓前坚立《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铭刻著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表彰他收复被荷兰殖民者掠夺了38年之久的祖国领土台湾,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统计表明,郑成功纪念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厦门特区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前来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就接待300多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登临万木丛中的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威武凛然的郑成功半身铜像。陈列在馆区内的两门古炮,是当年福建人民抗击荷兰侵略者的见证。

建筑结构

郑成功碑林地处郑成功纪念馆左侧,1992年兴建,占地10余亩,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

集中国各地和日本、菲律宾 、新加坡、印尼、美国、法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

地区名流的200多幅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

馆藏珍品

工笔画细腻写实

《郑成功弈棋图》为工笔设色人物画轴,绢本,绘于清顺治年间,右侧楷书题款“壶兰黄榇敬写”,上有隆武朝名臣、惠安人王忠孝题写的行书百字赞。从内容考证,画中与人

下棋者即是郑成功。历史学家认为,此画为郑成功容貌最真实之历史依据。《郑成功台湾行乐图》也为工笔设色人物画轴,绢本,非常珍贵。此画原收藏者为郑成功第三子郑聪的后裔。据考证,画中穿青衫者为郑成功。此画反映的是收复台湾后郑氏家族社会生活场景。这里还有郑成功长子郑经画像、郑成功长孙郑克塽画像、郑成功与元配董氏画像等,作者不详。

值得一提的是,当延平王庙和荥阳通祠落成时,民国时期闽南著名画家郑煦于1930年创作了《松鹊图》(图纸本)。郑煦籍贯广东,寓居厦门,清光绪年间以通判任厦门厘金局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厦门海防厅同知。辛亥革命以后,他任厦门中国银行行长,退休后居鼓浪屿。他善画鸟,兼工笔人物,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修养,作品风格有点像钱慧安,俗而不庸不媚,明洁、秀逸、醇正、清澹,蕴含着淳朴美,给人高雅脱俗之感。

文臣武将印章各异

“永华”、“复甫”朱纹篆书瓷印章,为福建德化窑精品。

这里有一对从集美灌口镇陈永华墓出土的“永华”、“复甫”朱纹篆书瓷质印章,为福建德化窑精品。它们创作于康熙年间。印章为浅黄釉,表面有冰裂纹。其一为阳文篆书“永华”,印钮为一雄獬豸怒目踞坐;其二为阴文篆书“复甫”,印钮为一雌性獬豸,伸舌舔舐,右侧偎靠一幼獬,引首申颈,鬃毛耸立,似向母獬示昵撒欢。獬豸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为公正严明之瑞兽。两印既用獬豸为钮,表明郑成功重要辅臣、同安人陈永华有自诩处事公正之意。

陈永华水晶印是与瓷印章同时出土的,是仅见的陈永华所用闲章。印面为长方形,马形兽钮。印纹为朱文篆书“厩珍”二字。此印为水晶质地,通体晶莹透亮,印钮为半卧马造型,马之前足齐立,躯体后半翻转成仰卧状,右后足前伸,造型生动有趣,不拘一格,给人轻盈、自然和愉

悦之感,因马取这种翻转姿势,造成一定的动感,如呼之欲出,极为精妙。此印以上等水晶雕琢而成,质地光明滋润,刀功精炼娴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无愧为古代治印艺术的典范之作。平夷将军钢印

一方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平夷将军的铜印也很精美。平夷将军即郑军水师将领周鹤芝。铜印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铸造,1963年征集于同安县。此印印面为正方形,分三行纵向铸朱文柳叶篆书“平夷将军之印”,背面上方刻“礼部”二字,左侧边刻“永历十三年二月日”,右侧面刻“天字三号”,均为阴文楷书。此印制作精细,印钮蹲虎造型浑圆而威武,如有将军气度。

书法精品美不胜收

《郑成功与隐元和尚函》复制件,是1654年郑成功致黄蘖宗大师隐元和尚的信函,是研究郑成功手迹最可靠的历史依据。此外还有相传为郑成功题诗手迹的拓片——“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郑成功强调练兵以练胆气为先,这里还有一块出土于郑军练

兵处“演武亭”(位于今厦大校园)的“练胆”石刻匾额,是郑成功练兵选将的文物。这里还有郭沫若、谢稚柳、刘海粟等当代书画名家为纪念郑成功所作的作品。著名书画家、国家文物局中国书画鉴定组原组长谢稚柳的书法,将灵性与法度完美地统一,线条在瞬间的流变中呈露出天然造化、挥洒自如的韵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学者郭沫若的书法精气饱满,显出激情洋溢、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它深厚凝重、豪放明快,笔法巧于变化,结体风神洒落、平中寓奇。著名画家刘海粟的行草书有着魏碑的楷意和厚度,提按顿挫一丝不苟,线质雄厚飞劲。

郑氏政权铸的“永历通宝”铜钱

文物“监国鲁五年铜炮”是郑军铜火器。炮身上凿刻“钦命荡胡侯右/静波军门阮造/监国鲁伍年四月吉旦立”等字。荡胡侯系浙江鲁王旧将阮进的封号。阮进随鲁王到厦门依附郑成功,后成为郑军水师将领。“监国鲁伍年”当为1649年。

藤编盾牌刀枪不入工艺高

郑成功有一支灵活悍勇的藤牌兵。这里展示的是郑军藤牌兵使用的藤编盾牌

。这些藤编制作于明末清初,1961年征集于福建漳浦县民间。圆形藤制兵器,通体采用粗韧藤条层层盘结成牌面,藤条间以藤皮编结成密实网格纹,中部逐渐如笠状隆起,顶部正中留有一孔。藤牌之内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藤扎套臂圈一对,它“铳子虽不能御格,而矢石枪刀皆可蔽,所以代甲胄之用。”藤牌轻巧便于携带,特别适于在南方泥田湿地作战时使用。这些藤牌经桐油浸制后质地坚韧,能抗火枪远程击射。藤牌兵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对荷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力。记者还看到藤编的头盔,造型古朴,历经300多年,颜色不变,只要没有被虫蛀或火烧,这种藤艺可以永久保存。

参观指南

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永春路73号。

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部队、学生团体免费参观(请预约)。

每天开放时间:08:30- 17:00 (16:45清场)。

行车路线: 鼓浪屿轮渡码头——日光岩景区——南大门——日光岩寺——郑成功纪念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