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下马关镇
释义

下马关镇位于同心县东部边缘,毗邻三县九个乡镇,全镇共辖16个行政村83个合作社,东西宽23公里,南北长50公里,土地总面积670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83个合作社团组织。截至2004年6月份,全镇共5795户25784人,其中:回族7367人,占28%,农业人口16164人,耕地面积27.4万亩,其中水浇地4890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7亩,粮食、畜牧业、饲草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是同心县东部经济、文化、商业重镇。

交通运输

公路主要有惠平公路(省道),镇区内主要道路有下池公路、下申公路、下郑公路、下陈公路、下靳公路、下红公路等通车里程总长为120公里,除惠平公路在镇域范围内为沥表路面外,其余的乡村道路均为沙石和土路。镇区道路宽20米,长2200米。另有街坊道路8条,总长4.1公里,长途汽车站在镇区北侧,惠平公路东侧,占地4000平方米,日均客流量300人,货运量约600吨.

社会事业

全镇16个行政村,已达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邮、通公路。全镇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200人,小学14所,教学点15个,学生5400余人,有卫生院一所,职工16人。镇区南关有一座35/10KV变电站,电源走向自县城往下马关至韦州,架空线总长4.8公里,镇区年用电量78万度.其中工业用电23万度,生活用电3万度,邮电所设在镇区中心.

经济状况

全镇基本形成四大产业区域,并明确了各区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一是以红城水(水浇地有2895亩、人口近4000人)为核心的井灌区发展高效农业,建立瓜果蔬菜基地。二是以东南滩为核心的旱作区发展冬小麦、马铃薯、小杂粮规模种植,进一步巩固东南滩在全镇的粮食主产区地位;三是以沿山各村为主的牧业区发展草畜产业。四是以集贸市场为核心的集镇区,借助小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业。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7260万元。其中二、三产业为4780万元,占总产值的66%,畜牧业为813万元,占农业收入的33%,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0元。

支柱产业

下马关镇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发展优势、创造特色”的原则,实施特色建镇的战略发展城镇,向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不断迈进,形成了粮食、土豆、畜牧、饲草、商贸五大基础产业。

下马关镇地处苦水沙川,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呈盆地形状,80%以上的面积为平整滩地,土地肥沃。粮食作物以冬小麦、糜谷、荞麦为主。经济作物以土豆、油料、豆类为主。2004年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的农作物有冬小麦、土豆、油料。各种小杂粮种植面积均超过2万亩,粮食作物位居全县旱作区各乡镇之首。

近年来,在稳固粮食作物基础地位的同位,下马关镇利用地壤适宜土豆生长的天然优势,引进优质土豆品种和改进种植技术,扩大土豆种植面积7万多亩,兴建土豆储藏基地区9个,储藏量达2万余吨,承担着本镇及周边地区的土豆购、储、销任务,土豆远销国内南北各大城市,走出了一条特色化、产业化道路,涌现出了利农、同富、兴农等大型马铃薯储藏保鲜基地。近两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葵花种植业迅速兴起,有望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增长点和新型特色产业。2004年达到13000亩。

畜牧业是下马关镇的另一支柱产业,全镇现有牛存栏1300头,羊存栏65300只,年出栏羊只数4万余只。为了适应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的新要求,全镇共建成标准化养殖棚圈914个。2003完成人工种草7.3万亩,2004年上半年完成2万余亩,草原承包总面积458322.9亩(其中天然草场315064.8亩,草原围栏11万亩),已垦草原144728.2亩,全镇人均承包草原面积达18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