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细枝岩黄芪
释义

灌木,高90—300厘米,最高可达5米,丛幅达3—5米。树皮深黄色或淡黄色,常呈纤维状剥落,枝灰黄色或灰绿色。单数羽状复叶,植株下部有小叶7—11,上部具少数小叶,最上部的叶轴常无小叶,小时披针形、条状披针形、稀条状长圆形15—43毫米,宽1—3毫米,全缘,灰绿色,叶轴有毛。花序总状,总花梗比叶长,花梗长2—3毫米;花紫红色,长13—20毫米,旗瓣宽倒卵形,顶端微凹,无爪,翼瓣长圆形,龙骨瓣与旗瓣等长稍短;子房有毛。荚果有2—4个荚节,宽椭圆形或近宽卵形,膨胀,具明显网纹,密生白色柔毛。

牧草名称

细枝岩黄芪

牧草学名

HedysarumscopariumFischetMey.

来源与分布

细枝岩黄芪在我国西北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荒漠半荒漠地带都有分布。6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植;做为重点固沙灌木种,它的人工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

牧草形态

细枝岩黄芪是豆科岩黄芪属多年生落叶大灌木。茎直立,高2~5米,分枝多而短,丛生呈扫帚状。幼嫩枝条绿色至灰黄色,老枝及主干紫红色,皮呈条片状剥落似桦。有发达的主根和侧根,入土深随湿沙层加厚而加深;当年幼小苗木的根系上就形成明显的根瘤,随根系生长而增多,在立地条件很差时也能旺盛生长。羽状复叶,小叶3~5片,狭披针形或线状长圆形,先端尖,基部圆楔形,上面有腺点,下面有短柔毛,上部小叶少数而很狭,有时只具叶柄或小叶早脱落。总状花序腋生,具长总梗,蝶形花5~7朵,花冠紫红色或淡紫红色,旗瓣倒卵形无爪。翼瓣矩形有爪有耳,旗瓣较龙骨瓣微长或等长,翼瓣是旗瓣的1/2;花萼外面有柔毛,具三角形裂片;子房有毛。荚果1~4节,荚节膨胀成卵圆形串珠状,具横凸起花纹,密生灰白色长柔毛,成熟后节间断裂,每节荚果内含1粒种子,千粒重35~40克。

牧草特性

抗寒、抗旱、抗风沙、耐热、耐瘠薄能力很强,喜生于沙区荒漠生境。细枝岩黄芪幼茎具锥状顶端,发芽时子叶不出土,而根部很快向地下生长,当根部扎入稳定湿沙层时,幼茎生长才变快。幼茎生长迅速,以6~7月份生长最快,年生长高度可达70厘米;3年株高1.5~2米,成年株高4~5米,主枝丛生,冠幅达3~4米。当生长到5~7年时,植株高度达到顶峰不再增高。当植株被风沙埋没深达1米时,仍能正常生长,并能从埋没的枝干上长出新的水平根,构成几层发达的水平根系网,扩大吸收面,以适应干旱生境。5~6年的成株根幅常可达10米以上。在天然林分布区,年平均气温8~9.6℃,全年≥10℃积温2800~3500℃,年日照时数2900~3500小时,年降雨量40~200毫米之间。不怕风吹沙打。造林成活后,可于第二年就能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花期6~9月,开花期持续长达4~5个月。果期9~10月,成熟荚果容易脱落。成年树每株可采种1千克左右。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细枝岩黄芪嫩枝稠密,花序长而繁茂,牲畜适口性好,饲用价值大,是喜食的饲用灌木。牛、羊、马喜食幼嫩枝叶和花,骆驼一年四季喜食。可以放牧,也可以采收嫩枝鲜叶花序青饲或调制干草后补饲。据测定,每亩3年生的幼林,年可采集鲜枝叶100千克,可供3个羊单位一年的补饲所需。幼嫩枝叶产量,在10年内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生长稳定后,产量开始逐年下降。细枝岩黄芪是速生高产燃料灌木种,枝条坚硬,火力强而持久,适于平茬采伐烧柴,收获产量很高。株龄6~9年的平茬采伐量每亩约2000~5000千克,即每年平均每亩生长量为356~583千克。6龄平茬后,次年新生株丛平均高达2.2米,冠幅2.6米,地径1.9厘米,相当于3~4龄株体。适应在荒漠、半荒漠丘间低地、低山残丘和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播种,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花期长达4~5个月,异花授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幼嫩枝叶肥分含量高,木质化程度低,沤制易腐烂,可作绿肥压青,肥田增产。细枝岩黄芪是采麻用纤维植物。7月份则顶生长缓慢至停止,而侧生长加快,初生皮层胀裂呈条片状剥离,撕下皮层,稍加揉搓就是拉力大,韧度强的灰白色花棒麻。六龄花棒平茬后,次年萌发的新枝条即可采收麻皮,单株可采麻21克,每亩可采麻3~5千克。细枝岩黄芪种实,可作家畜饲料,炒熟后可食用当豆子吃,也可炒熟后掺和粮食加工成炒面吃,带油香味。还可以榨油食用。花棒在饲用、食用、油用上有很大潜力。经平茬后,次年萌生的新枝仍能开花结实,单株在丰收年可采种1~1.5千克。

栽培技术

(一)土壤与耕作细枝岩黄芪在沙质壤土和粘壤质的丘间地或沙漠荒滩地上均能种植。成活率高,生长好。在沙砾质、漏沙、夹沙地上,灌溉种植也能成活,但生长较差。在半荒漠及干旱草原地区的流动沙丘迎风坡中、下部,用作固沙种植时,成活率和生长均好。育苗以沙质轻壤为好,育苗一年,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底肥,进行冬灌。第二年播种前需精细整地,保持土壤水分适中,才能获得全苗。近年来,在降雨量较高的地区,采用飞播,效果也较好。

(二)播种细枝岩黄芪种子较大,子叶不出土,需采用高质量种子播种。种植花棒需要先育苗后移栽,育苗要在早春3月至4月上旬抢墒进行。播种以条播为佳,播深4厘米左右,播后镇压。播种量,直播每亩1.0~1.5千克,育苗播种每亩7~8千克,条播行距25~30厘米,移栽株距1.5×2米,2×2米、1×3米或2×3米。育苗播种还可采用催芽播种效果甚好。方法是于播种前10天,把种子浸泡2~3天后,混合湿沙堆放催芽,并适当加水,保持湿润,当少量种子开始裂口露出白尖时,就可播种。直播造林须采用穴播,穴距以1×2米或2×3米为宜,播种期可于早春抢墒播种或春夏雨季播种。但直播因鼠虫掏吃种子严重,成效较差,应注意防治。

(三)移栽一般于上年育苗,当苗高达30厘米时,起苗出圃假植,于下年春季移栽效果好,成活率一般在80~90%,秋季移栽成活率低。移栽时挖穴要深,防止窝根,一般60~70厘米即可,穴内要灌足水再移栽。

(四)田间管理幼苗期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危害,定株后无需特别管理。用作饲料的,要于定苗后第二年开始进行平茬,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有条件的在平茬后应及时灌水,但灌水不宜过多,这样,利用年限可达几十年。

(五)收种细枝岩黄芪荚果成熟后容易脱落,种子成熟时期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荚果呈灰白色时就应采收。5年以上株龄的植株,结实多而种子成熟饱满,是采种的主要对象。

(六)利用除饲料、绿肥外,也是很好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燃料、麻用及蜜源植物,它的枝干光滑端直,红中透黄,美观耐久,是做农具柄、笆房、编筐等的优质材料,用途广泛,经济和生态效益均高。作麻用时,老枝干的次生皮层不能剥麻,老枝的新生枝稍,分枝过多过细,也不宜剥麻,只有平茬后,次年萌生的新枝剥麻最好。采麻时期以9~12月为宜,过早皮层尚未完全剥离,过迟则因风吹日晒雨雪浸淋,纤维质地变劣。因此,平茬要与取柴、剥麻、饲用、编制结合经营,一举数得。在防风固沙林地平茬利用时,要在保证防风固沙效用的前提下,采用隔行或带状平茬,可以连年割取。

常见牧草虫害

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蛴螬、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5: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