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胸茧蜂
释义

中文学名:黑胸茧蜂

拉丁学名:Braccon nigrorufum (Cushman)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

亚科:茧蜂亚科

基本信息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红铃虫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

雌蜂:体长4毫米左右,翅展8-9毫米;雄蜂体长3.50毫米左右,翅展6-7毫米。体平滑具光泽,生有微黄色短柔毛。头黑色,横宽。触角鞭状,24-28节。上颚及复眼前外方有一近圆形深褐色斑。体有黑、黄(实为红棕或褐色)两种不同生态型颜色。腹部第一背板长大于宽,基部中央凹陷;第二背板后缘中央凹陷。第二、三节间缝窄而深,第三背板比第二背板长,第四背板与第五背板等长,其余各节背板短。产卵管与腹部约等长,浅褐色,产卵管鞘黑色,从腹部尖端的前方伸出。

卵:似香蕉形,长0.50-0.70毫米。卵产在红铃虫幼虫体生,并可见到黑褐色刺死斑,初产时乳白色,两端透明,以后透明部分逐渐扩大,中间变淡黄色,孵化前为黄白色。待孵幼虫有明显13个体节。孵化后的幼虫在卵壳大头处咬一小孔,破壳而出。

幼虫:体纺锤形。无足,老熟幼虫体长3-4毫米。初孵幼虫白色,两头透明;以后体色由白色变为淡黄色或深红色,并逐渐加深,全身布满不规则白斑。头部有1对可收缩的触角,3节,平时隐而不现。

蛹;茧呈不规则的长筒形,长4-5毫米。刚结茧包浅黄,以后随着茧层的增厚茧色加深呈棕色。茧壳质地坚韧。蛹为离蛹,长3-3.50毫米。成蛹后复眼扩大圆形凸出。复眼间上方三个月牙形的红色眼点也逐渐扩大成圆形单眼。复眼和单眼由红色变为深红至黑色。产卵管反转重叠在腹部背两。

生物学特性

(1)历期:黑胸茧蜂在自然情况下,世代历期长短,因季节不同差异很大,在湖北省,5月份完成一代约需15-18天;7-8月份只需9-10天;10月份以后需20-30天。

(2)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黑胸茧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卵期为12.05℃,幼虫期为8.52℃,蛹期为7.99℃,卵一蛹期为10.33℃,1个世代为14.30℃。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卵期为16.27日度,幼虫期为107.79日度,蛹期为94.66日度,卵一蛹期为182.12日度,1个世代为151.37日度。

(3)年生活史:黑胸茧蜂以老熟幼虫在棉花枯铃内、棉仓、红铃虫的茧或籽棉内红铃虫尸体周围结茧越冬,也有少数幼虫由于低温影响,未老熟而附在寄主体表越冬。在湖北省武汉市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至7月下旬结束。根据武汉市东西湖农科所在室温下连续繁殖结合有效积温法则统计分析,每年可发生11代,各代历期9-36天不等。

(4)繁殖:成虫羽化集中于上午7-10时。成虫羽化后咬破茧壳爬出,在茧壳旁稍作停留,再开始活动。气温在8-10℃时可爬行,14℃以上时即可飞翔。24℃以上时飞翔活泼。成虫有趋光性,迂飞能力强。最远可达千米以上,因此放蜂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成虫羽化后,气温在12-14℃时,当天即可交配。若气温达24-26℃对,羽化后,1至2小时内即可交配。交配一般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雌蜂一生交配一次,雄蜂有多次交配习性。

成虫羽化后,飞至棉田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黑胸茧蜂寻找寄主能力很强,当找到寄主后,先以产卵管刺入红铃虫幼虫体内,使其麻醉,然后抽出产卵管,在红铃虫体表产卵,故为体外寄生。黑胸茧蜂仅寄生三龄以上的高龄幼虫。黑胸茧蜂在寄生红铃虫时,亦有约20%左右的红铃虫仅被刺死而不寄生,田间刺死率占30%左右。红铃虫幼虫被黑胸茧蜂刺后,呈现黑斑。每只雌蜂在1只红铃虫上的产卵量,一般为2-4粒,也有多达11粒的,一生产卵量平均35粒,最多可达70粒;一般1只雌蜂寄生红铃虫幼虫(包括刺死)30只。

黑胸茧蜂产卵期较长,一般10-15天.最长可达22天,有间歇产卵情况;产卵前期一般1天,绝大部分交配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少数在交配的当天或第三至第四天才开始产卵。产卵多集中于前期,一般前5天的产卵量可达50%以上。10天左右达80%以上。第一天产卵量最高,可达17粒。停止产卵后,尚能存活几天,也有产卵后当天死亡的。

黑胸茧蜂产卵时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当初冬气温降到7℃时,夏季气温升至38-40℃时仍可产卵,不过产卵量较低。其中以22℃的产卵量为最高。

相对湿度过低,雌蜂不产卵或很少产卵,寄生率低,子代大多为雄蜂;相对湿度在90-100%时,其产卵量和寄生率均较高,雌雄性比也正常,因此,在红铃虫第一代虫花期温湿度适宜,利于寄生、繁殖,故发生量大。

凉爽、湿润的天气雌蜂多于雄蜂;盛夏高温干旱季节雄蜂多于雌蜂。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对交配不利,以致增加孤雌生殖的机率,提高了子代雄性的比例。

(5)寿命:雌蜂寿命长于雄蜂,其寿命的长短随着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如4月份,当平均气温在22.10℃时,雌蜂寿命9.09天,雄蜂5.65天;6月份,当平均气温在27.11℃,雌蜂寿命为7.60天.雄蜂为4.60天;在10月份当平均气温在14.08℃时,雌蜂寿命为38.02天,雄蜂为18.67天。

(6)寄生:黑胸茧蜂的第一至第三代,主要寄生危害棉花的第一代红铃虫幼虫。寄生时,成蜂从虫害花的花瓣空隙进入花中寻找红铃虫幼虫产卵寄生。待黑胸茧蜂幼虫老熟,即在红铃虫尸体周围吐丝结茧化蛹,一般在虫花帽落地前后羽化;第三代以后的蜂,主要寄生危害棉铃的第二、三代红铃虫幼虫。如寄生于棉铃内红铃虫,则是在其羽化孔形成以后,红铃虫落地化蛹前,雌蜂在羽化孔旁或进入羽化孔,在红铃虫体表产卵寄生,并在铃内化蛹羽化。羽化后的成虫由羽化孔或裂开的铃壳飞出。

8月上旬前,黑胸茧蜂都在长势好的一类棉田内活动,晴天集中在上午7-9时和傍晚活动,中午躲在棉花叶背面或棉株中、下部;阴天全天活动,小风小雨对蜂活动影响不大,大风大雨则不活动。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类棉田均有黑胸茧蜂活动,9月下旬以后,主要在迟衰棉田活动。

幼虫孵化时,从卵壳端部咬破爬出,初孵幼虫附在红铃虫幼虫体表,吮吸寄主体液。幼虫有三个龄期,二龄幼虫蜕皮进入三龄后,即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完成三龄期。三龄期最长.平均约占整个幼虫期的57.32%。幼虫在茧内老熟后,头部出现2个月牙形,后变为圆形的红色眼点,而进入预蛹期。幼虫期不排泄粪便,预蛹期后才大量排泄,排粪后体星白色。随着幼虫的长大,红铃虫幼虫逐渐干枯,最后仅剩头壳和表皮。

幼虫活动能力很差,一旦离开寄主,低龄幼虫很容易死亡,高龄幼虫则提前化蛹,发育不全。

在常温下,越冬代幼虫有滞育现象。滞育的虫态是结茧的老熟幼虫。如果从卵期发育开始就给予适宜的温湿度,并加强光照,则不滞育。幼虫在7-8℃下冷藏一个月,不影响生活能力。

季节消长

据湖北省农垦系统黑胸茧蜂协作组1979-1982年田间系统观察,黑胸茧蜂在湖北省江汉平原棉区于6月初开始零星迁入棉田,6月底7月初棉花开花前种群数量较少;从7月上旬至11月上旬,田间先后出现三个明显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7月上旬至下旬,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早发棉田;8月上、中旬黑胸茧蜂田间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8月下旬至9月中旬,黑胸茧蜂种群数量出现第二个高峰期,此时蜂的扩散至整个棉田;9月中旬前后.种群数量有所下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出现第三个高峰期,蜂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秋桃多、后劲足及拔杆迟的棉田。

种群繁殖

(1)寄主红铃虫:黑胸茧蜂仅寄生红铃虫的三龄幼虫,因此,黑胸茧蜂的消长是与红铃虫幼虫期相吻合。如湖北省江汉平原红铃虫幼虫盛期恰与黑胸茧蜂三个高峰相一致。

红铃虫在田间的分布是一代集中,二代分散,三代又比较集中。因此,也导致了黑胸茧蜂在棉田内同样的分布。

(2)气候因子:气温和雨量是影响黑胸茧蜂消长的重要气候因子。一般而言,凉爽多湿较利于黑胸茧蜂的寄生繁殖,高温干旱则不利。

(3)化学农药:有机磷类农药对黑胸茧蜂杀伤力很大。杀虫脒、除虫菊酯类农药次之。在黑胸茧蜂活动盛期,施用有机磷化学农药后,其寄生率、刺死率一般下降20%左右,7-12天才能恢复,因此,成蜂活动盛期要施用选择性化学农药。

此外,早发棉田,黑胸茧蜂发生早;长势旺盛的棉田比长势差的棉田密度也高。

地理分布

湖北、江西、安徽、上海、江苏、河南、山西、陕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