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①,
佛印烧猪待子瞻②。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不知辛苦为谁甜。
①远公:即东晋时期著名僧人慧远。陶潜:即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慧远与陶渊明之间的友谊被世人传为佳话。
②佛印:宋代云门宗僧人,法名了元,字觉老。与苏轼私交甚密。
在作者苏东坡的方外友中,只有与佛印了元禅师的佳话最多。他们意气相投,百无忌禁。
“远公沽酒饮陶潜”,东晋时,慧远法师在庐山结“莲社”,入社的都是当代高人名流,唯有陶渊明屡请不至。因为陶渊明嗜酒如命。慧远只好为他破例,只允许他一人可以饮酒。但陶渊明终嫌寺庙规矩太多而没有入社。这里苏东坡以陶渊明自喻,把佛印喻为慧远。当然佛印没有慧远那么多的戒律,宋代的名僧总是比较洒脱,何况是禅师,所以有“烧猪待子瞻”的佳话。名人高士的作为,哪怕携妓胡为都是“美谈”,若为常人,当然会斥为“无行”。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佛印“烧猪”,在僧众眼里是犯戒的,但却为后世留下美谈。世间许多人,许多事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如同蜜蜂辛勤酿蜜,结果蜜又是为谁吃了。这里苏东坡又触动了自己的“辛酸处”,才有如此之句。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