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亳州市博物馆
释义

亳州市博物馆是中国地志性博物馆,位于亳州市北关外,以收藏、整理地方文物史料为主,兼集地方自然标本,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馆。亳州市华佗纪念馆也属该馆管理。

(一)亳州博物馆简介。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我市综合性博物馆,馆名于1963年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博物馆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室内基本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文物库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文物2071件套。

亳州博物馆一层主展馆的基本陈列主题:《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当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700余件套。在内容编排上,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有精美的文物鉴赏展示,有大信息量的文物、亳州相关景点电脑查询,有景观、沙盘、三维动画等立体形象展示,便于观众对文物内在思想的理解及亳州文化源流的整体认知。博物馆二层为临时展厅,为系列专题展览,将分门别类向观众开放。

亳州博物馆是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亳州博物馆正在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人民群众文化鉴赏精神家园,青少年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中外游客踊跃参观的旅游景点,对外交流合作、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亳州博物馆本段历史沿革。该馆于1958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亳县博物馆成立。1961年花戏楼倒塌,1963年抢修竣工,第二次复建亳州市博物馆。文革初期博物馆遭撤销。1973年初经县革命领导小组批准,第三次重建博物馆,197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拨专项资金36万元,对年久失修的花戏楼进行了大型维修。1995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分别二次下拨专款50万元,对花戏楼东西厢房及张飞庙,进行了大型维修。2004年国家又投资30万元,对花戏楼古建筑群进行了抢险加固等。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藏品4000余件,都是亳州市发掘、收集所得。主要藏品是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东汉时期铭文字砖,共计有570多块,上有铭文2000余字,尤以大草和行书为稀宝。书刻有书信、记事、人名等珍贵史料。馆藏一级、二级、三级物品有千余件,其中的春秋晚期蜻蜓眼玻璃珠、银缕玉衣、战国范印、汉代玉刚卯、铜猪、玉猪、红绿拨缕象牙雕尺、驼丝绸的隋代陶骆驼俑,有重要研究价值。

(三)亳州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地 址: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大道 209号

交通线路:火车站、汽车站乘 2 路公交车到曹氏公园西50米路北

开放时间:夏季9:00~16:30 冬季8:00~16:00

(逢周一休馆)

邮 编:236800

历史背景

亳州市博物馆建于毫州著名的花戏楼大殿内。始建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花戏楼并不姓花,她有三个名字,本名叫“大关帝庙”,别名“山陕会馆”。因关羽是山西人,因此他们在此建关公庙。清康熙15年(1676)始建花戏楼,已有351岁,她见证和浓缩了晋商在亳州的发展史。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花戏楼因精湛的雕刻、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分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庙大殿等几个部分。因院内一座戏楼饰满木雕彩绘,花团锦簇,因此又绰号“花戏楼”。是亳州城仅存的一座保护完好的三百多岁的古建筑。 据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大关帝庙记》载:“亳州北城之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1656),首事为王璧、朱孔领二人——皆系籍西陲,而行贾于亳——”首建之后,历经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有案可稽的修葺活动有:一修于康熙二年(1663),二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94),三修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四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五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六修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后在道光初、光绪中均有修葺,最后一次的彩绘是在光绪十八年(1892)——彩绘中有落款可证。这些修缮活动历经二百六十年,均为山陕商人捐资完成。

建筑艺术

花戏楼当时由山西、陕西两地的药材商出资建造,后又几经扩建修缮。整个建筑融会了南北建筑艺术风格,而且至今保存完好,这在皖北大地极为少见。 花戏楼“三绝”:

第一绝:正门前两根旗杆,每根重6吨,高16余米,直插云霄,是为花戏楼一绝。旗杆分五节,每节分铸八卦蟠龙,顶端铸丹凤一只,造型生动,旗杆上还有三层方斗风铃24只,迎风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花戏楼的木雕是第二绝,共雕有三国戏文18出,人物数百个,神态各异,龙争虎斗,呼之欲出。

花戏楼的第三绝在山门。花戏楼的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上面镶嵌着闻名天下的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琅满目。花戏楼的砖雕,属徽派微雕艺术,在不足5厘米厚的水磨青砖面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鸟33只,走兽67只,楼台殿阁多处,花草树木无数,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宗教、历史、政治、军事、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之美

其木雕、砖雕、石雕绝对可与皖南的三雕比肩。仅山门的正门上就密密麻麻镶有44副不同题材的砖雕,在那厚不足二寸,宽不过咫尺的青砖上,雕刻者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将小小的一块砖透雕成数层,不论您从哪个角度都能欣赏到绝妙的图案。最具功力的是那直径只有5毫米的图孔,满球雕花,层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山门前那一对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铸就的铁旗杆上,飞龙灵凤形神俱备,一阵风指过,铃铛丁当作响,清脆、悠扬,细听别有一番情趣。

戏楼除了木雕精美外,其彩绘也非常精彩。采用民间“一色三套平涂”的手法绘出,就像是中国的工笔重彩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戏台两个场门的额书更是耐人寻味:“想当然”、“莫须有”。具体何意,您自己想吧。浏览花戏楼不可忽视了柱基上的石雕,虽然要屈膝弯腰,但那些古意盎然的浮雕会让您领略古雅之美。花戏楼的附属建筑也值得欣赏,岳王庙精致小巧,殿前也有秦桧夫妇的跪地像,很有些杭州岳王庙的味道;朱公祠的木雕可与花戏楼的木雕比美,只是少了彩绘。

历史沿革

该馆于1958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亳县博物馆成立。1961年花戏楼倒塌,1963年抢修竣工,第二次复建亳州市博物馆。文革初期博物馆遭撤销。1973年初经县革命领导小组批准,第三次重建博物馆,1973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90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拨专项资金36万元,对年久失修的花戏楼进行了大型维修。

1995年国家文物局、财政厅分别二次下拨专款50万元,对花戏楼东西厢房及张飞庙,进行了大型维修。

2004年国家又投资30万元,对花戏楼古建筑群进行了抢险加固等。

馆藏文物

据有关数据显示,该馆藏品4000余件,都是亳州市发掘、收集所得。主要藏品是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东汉时期铭文字砖,共计有570多块,上有铭文2000余字,尤以大草和行书为稀宝。书刻有书信、记事、人名等珍贵史料。馆藏一级品有100余件,其中的春秋晚期蜻蜓眼玻璃珠、银缕玉衣、战国范印、汉代玉刚卯、铜猪、玉猪、红绿拨缕象牙雕尺、驼丝绸的隋代陶骆驼俑,有重要研究价值。

曹操宗族墓

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

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等组成,共用872块大条石筑成,董园石墓内各室均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整个石墓建筑考究,工程浩大,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室,对研究东汉历史和地下建筑有重要意义。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基本陈列

《曹氏家族墓出土文物陈列》 亳州是公元25年~220年(东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故乡。在亳州老城南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部着几十座曹氏家族墓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共发掘近20座,部分出土文物精品组成该陈列。

珍贵藏品

银缕玉衣 由2400多片玉片用银丝编缀而成,出土于曹操家族墓中的董园2号墓。墓主可能为曹操祖父曹腾。该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出土银缕玉衣和铜猪等珍贵文物。

象牙尺 出土于曹操家族墓元宝坑1号汉墓。牙尺周围有微雕,正面为奔鹿,反面为翔鸟,每寸一格,格上两星,十寸一尺,全长23.5厘米。

字砖 曹操家族墓出土了大量字砖,字体有篆、隶、行、草等。这批字砖对于研究中国书体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玉刚卯 凤凰台一号墓出土,一对,玉质青白,微透明,长方体,高22厘米,上下面1厘米见方,中间有穿,四面刻辞,共66字。

基本信息

地 址:安徽省亳州市咸宁街1号

交通线路:火车站乘1路公交车到花戏楼路(明清老街)

开放时间:淡季8:00~17:30 旺季8:00~18:00

邮 编:23680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