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洗涤用品
释义

最早出现的洗涤用品是皂角类植物等天然产物,其中含有皂素,即皂角苷,有助于水的洗涤去污作用。此外,草木灰中含有钾碱,用水沥淋出来的水溶液,也有助于去除织物上的油污。这些天然的洗涤用品沿用甚久。

洗涤用品概念与历史

洗涤物体表面上的污垢时,能改变水的表面活性,提高去污效果的物质。包括合成洗涤剂和肥皂,有时也统称为洗涤剂。去污的范围很广,日常生活中的去污主要是指衣物的去污,这是洗涤用品最主要的功能。日用器皿、餐具和水果蔬菜等的洗涤也属去污,但习惯上称为清洗,所用的洗涤用品则称为清洗剂。

据老普林尼著《博物志》中的记载,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就用羊脂和木灰制造出原始的肥皂,用于护肤和治疗,至公元2世纪才发现有重要的洗涤作用。1791年N.吕布兰以卤水制得纯碱,并将纯碱经石灰苛化而生产出苛性钠,从此,肥皂从手工制作转向工业化生产。19世纪末采用直接蒸汽煮皂法,使肥皂生产又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动植物油脂供应紧张,德国首先开发了合成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短链的烷基萘磺酸盐,由丙醇或丁醇和萘结合,再经磺化而成,统称为涅卡尔(Nekal)。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用长链脂肪醇经硫酸化、中和成为脂肪醇硫酸钠,当时仅添加些硫酸钠,作为合成洗涤剂出售。30年代初期,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美国生产了长链的烷基芳基磺酸盐,其中芳基是由苯、烷基是由煤油馏分制取的。这种烷基芳基磺酸盐直接作为洗涤剂出售,或添加一些硫酸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丙烯聚合而成的四聚丙烯。代替了煤油馏分,与苯结合而成为烷基苯,经磺化、中和而成为烷基苯磺酸钠。由于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发展很快,直到60年代初期,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合成洗涤剂是由这种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的。60年代,由于四聚丙烯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支链,不易被生物所降解,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用直链烷基苯逐步取代了四聚丙烯烷基苯。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使用烷基苯磺酸钠之类的优良表面活性剂作为基本组分外,还配用其他表面活性剂和各种不同的助剂和辅助剂,以提高洗涤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就开始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合成洗涤剂的辅助剂以消除污垢的再沉积问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将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等碱性物作为合成洗涤剂的助剂加以使用。聚磷酸盐的使用是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初期使用焦磷酸四钠,以后改用三聚磷酸钠,取得了良好的洗涤效果,但到60年代末,由于三聚磷酸钠在合成洗涤剂中使用量较大,用后排入下水道,有污染河流水源而造成“过营养”化问题,有些国家已禁止或限制使用,而改为沸石等其他代用品。

肥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产品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性能和应用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产量虽略有增长,但在洗涤用品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60年肥皂的比重约63%,至1982年已降至29%,至80年代才开始有所回升,1987年的世界产量已超过800万吨。

中国1903年在天津创立造胰公司,1907年在上海建立裕茂皂厂,这是中国开办的最早两家肥皂厂。此后南京、杭州、重庆、沈阳、大连、武汉等城市相继建立了一些肥皂厂,也有一些地区建立了手工业式的肥皂作坊。直到1949年,中国的洗涤用品工业还只有肥皂工业,而且多数是手工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仅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有几家规模稍大,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1949年肥皂产量仅 3万吨。1959年肥皂产量达到41.5万吨,同年开始生产合成洗涤剂,产量为0.57万吨。从1960年开始,随着合成洗涤剂的发展,逐步发展了烷基苯、三聚磷酸钠等原材料的生产。1961年开发利用石蜡生产皂用合成脂肪酸。1978年以后,洗涤用品生产发展迅速,花色品种逐步增加。如洗衣粉中发展了复配、加酶、杀菌消毒、加色加香、浓缩等许多品种;液体洗涤剂中发展了洗涤餐具、水果蔬菜、浴缸、炉灶、纱窗、玻璃、搪瓷器皿、地毯等各种专用洗涤剂,以及洗发香波等。还发展了润肤、护肤以及具有一定疗效的香皂、香浴液,并发展了适合老年、妇女、儿童特点的产品。工业用洗涤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产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工业用的洗涤剂已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学纤维、纺织、印染、皮革、造纸等各个领域。1985年洗涤用品总产量达到200万吨,其中:肥皂99.6万吨,合成洗涤剂100.4万吨。中国的洗涤用品工业,迄今已形成一个以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为主,包括主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生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洗涤用品工业体系。

去污机理 衣物上的污垢常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以物理-化学作用,或甚至机械作用,吸附在衣服纤维的表面上或进入纤维组织之间,既有损于衣物的外观,也有损于衣物的组织而缩短其使用寿命。洗涤用品的去污过程,可简单表示为:

织物·污垢+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脏的衣物) (脏的洗涤液)

去污过程的机理,则比较复杂,大致包括下列物理-化学作用:

①润湿作用:由于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从而增加了水对织物的润湿能力,使洗涤液充分渗入纤维之间,表面活性剂分子能和被洗织物上的污垢产生亲合作用,使污垢从织物上分离。

②吸附作用:在水和被洗织物之间、在水和污垢之间,都存在着界面,洗涤液中的有效成分被织物和污垢吸附后,改变了界面能与织物对污垢的静电引力,使污垢在水里呈悬浮或乳化状态。

③增溶作用:污垢被裹夹在洗涤液的胶束层之间,产生增溶现象。

④机械作用:当污垢和织物吸附表面活性剂时,在人工搓洗或机械搅拌作用下,污垢从织物上分离而分散在溶液中,经反复漂洗,污垢即可除去。

趋势 80年代世界洗涤用品的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其中合成洗涤剂工业经60~70年代高速发展后,80年代发展速度开始缓慢,但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不尽相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洗涤用品消费量已达较高的水平,发展趋于平稳。而亚洲、非洲等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在洗涤用品中,合成洗涤剂的发展速度比肥皂快。但合成洗涤剂的发展也受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节约能源等因素的制约。合成洗涤剂在选择与配比使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方面,向更具有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方向发展。在产品结构上,向使用方便且具有多功能方向发展。洗衣粉的高塔喷雾成型由于能源消耗、投资和生产成本都较高将逐渐转向无塔成型,尤其是附聚成型。

洗涤用品市场的发展及竞争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消费品,洗涤用品目前无疑已有巨大的市场,众多品牌逐鹿其间,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辽宁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开始在北京、上海、沈阳、武汉、西安等全国五个重点城市,对1750位女性洗涤产品消费者进行了一项洗涤产品的专项调查。 北方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在对洗涤用品市场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市场状况、品牌竞争、消费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此将其中的一些发现提供给广大读者,希望它能成为洗涤用品生产厂家有关决策的参考资料。

知名品牌脱颖而出

品牌知名度是评价品牌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洗涤产品的媒体广告策略多采用电视广告常年不间断轰炸的方式进行,因而主要品牌几乎家喻户晓。本次调查对消费者采用了三级测量的方法,并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品牌知名度加权指数。数据显示,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均有知名品牌脱颖而出,而且品牌知名度之间存在着差距。

洗衣粉知名度:奥妙高居榜首

在众多洗衣粉品牌中,奥妙高居榜首,成为洗衣粉产品中最知名的品牌。其他品牌知名度与奥妙相差很大,总体呈阶梯状分布。碧浪知名度排在第二位,汰渍位居第三,巧手名列第四,活力28和雕牌分列五、六位,其他依次为白猫、奇强、三威等。

洗衣皂知名度:雕牌一枝独秀

对于洗衣皂来说,雕牌一枝独秀,成为洗衣皂最知名的品牌;扇牌位居第二,但与雕牌知名度相差悬殊;中华名列第三,得其利是位居第四,凤凰、固本分居五、六位;其他依次为三威、奇强和船牌等。

洗洁精知名度:白猫坐稳第一

调查显示,洗洁精各品牌中白猫一枝独秀,成为洗洁精产品中最知名的品牌,其他品牌难以与之匹敌。金鱼、巧手和雕牌相对差距较小,知名度分居二、三、四位;其他品牌知名度较低,排序依次为一枝花、奇强、安利、立白、靓靓等。

少数品牌占据大片河山

市场占有率是评价品牌实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从消费者正在使用产品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不同品牌的市场占有情况。总体看来,洗涤用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少数品牌所占据,其他众多品牌瓜分剩余的小块市场份额,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调查同时发现,知名度越高的品牌,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越高,表明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存在密切的联系。

洗衣粉:奥妙占有率一马当先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在众多洗衣粉品牌中奥妙高居榜首,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碧浪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二位;巧手和汰渍旗鼓相当,分列三、四位;活力28和雕牌相差不大位居五、六位;其后依次为奇强、白猫、三威等。总体看来,洗衣粉市场呈群雄割据的局面,奥妙和碧浪的优势相对突出,市场占有率排在前八位的品牌瓜分了84.8%的市场份额,实力匹敌使品牌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洗衣皂:雕牌吞没近六成的市场

对于洗衣皂来说,雕牌占据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具有霸主地位;扇牌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二位,但远远低于雕牌;中华位居第三,得其利是排在第四位;其他依次为凤凰、固本、三威、奇强和船牌等。雕牌、扇牌、中华和得其利是四品牌占据了洗衣皂产品77.6%的市场份额,而且雕牌具有垄断地位。

洗洁精:白猫占据半壁江山

洗洁精与洗衣皂有相似之处,白猫独树一帜,占据了洗洁精产品的半壁江山,成为洗洁精产品中最具实力的品牌;金鱼位居其后;巧手和雕牌分列第三、第四位;其他品牌市场占有率很低,排序依次为安利、一枝花、靓靓、立白和奇强等。白猫、金鱼、巧手和雕牌四个品牌瓜分了洗洁精产品87.7%的市场份额,而且白猫具有霸主地位。

洗涤用品是习惯性消费

研究发现,人们对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等洗涤用品的使用具有习惯性消费的特点,换句话说就是对品牌具有很高的忠诚度,通常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坚持使用一个牌子的产品。这种情况对生产厂家来讲利弊共存,有利的是已有消费群体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不利的是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变得较为困难。由此看来,洗衣粉市场群雄割据的局面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下去。

品牌消费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数据显示,洗涤用品品牌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的使用率差距非常突出。

对于洗衣粉品牌来说,奥妙在上海和武汉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碧浪则在北京和沈阳具有更大的优势,巧手在沈阳、汰渍在西安等均有优于其他城市的表现。

对于洗衣皂来说,雕牌在上海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上海更青睐于扇牌和固本,另外中华在西安、三威在沈阳等都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

对于洗洁精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北京消费者对金鱼情有独钟,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对雕牌的青睐,另外雕牌在西安、一枝花在武汉等也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

使用与不使用与年龄相关

调查显示,年龄是影响洗涤用品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越小的消费者偶尔使用或基本不用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等洗涤用品的比率越高,这与家庭角色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年龄在15~19岁的消费者,半数左右偶尔使用或基本不用洗涤用品,这是因为洗衣服和刷碗这样的家务多为其父母代劳,所以这个群体不用洗涤用品的比率很高。

功效和价格也影响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产品功效仍然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表明消费者在洗涤产品消费方面总体趋于理性化,同时也说明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产品之间的竞争。

调查同时显示,价格适中是消费者购买洗发类产品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另外,知名品牌和购买方便等因素也为较大一部分消费者所重视。

主要功效需求:去污力、气味清新、不伤皮肤

产品功效是影响洗涤用品消费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品种的产品功效不尽相同,消费者关注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调查显示,洗涤去污能力是洗涤用品消费者最关注的功效,对于洗衣粉来讲,气味清新也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容易冲洗、不伤皮肤和不伤衣物等功效也被较多消费者所重视;对洗衣皂而言,容易冲洗也被排在重要的位置,味道清新、不伤皮肤和持久耐用等功效也被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洗洁精来说,味道清新被普遍重视,不伤手、无毒性和可洗水果蔬菜等功效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消费者对不用功效的关注程度看,消费者对洗涤产品的功效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洗涤去污能力、气味清新和不伤皮肤等功效的需求相对更为集中。

促销方式:超值加量、折价优惠和买几送一

促销方式作为阶段性刺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方式,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对不同促销方式的接受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洗涤用品来说,超值加量、折价优惠和买几送一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几种主要促销方式,比较而言,其他促销方式效果不及以上三种方式。

看来,希望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实惠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心态,同时也是各类产品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并激发消费欲望的心理基础。

洗发类产品购买场所:多选择大型超市

数据显示,大型超级市场是消费者购买洗发类产品的最主要的场所,大型百货商场的地位则明显被削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