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鞍山城
释义

位于鞍山旧堡区东鞍山乡鞍山城村。高出地表2米,为一方形土城,城用黄粘土夯筑成,无夹物,夯土每层9厘米,墙已颓废,遗址尚存,西面土墙保存最高4米官墙,约长达500米。明代鞍山驿堡建在遗址东北墙上。内尚有一水井,石筑、口小、上细下粗,有铁剑、石臼、包石出土,有布纹瓦、绳纹砖、陶器残片、乳白瓷片、瓷罐、碗等。此为辽代遗址。

鞍山城,是明代辽宁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东贴杨柳河,坐落在东西鞍山两座山的中间地带。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于万历年间,初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交通要冲。只是在长大铁路通车后,才逐渐失去重要地位。旧城内原有一处关帝庙,一处龙王庙,为清代所建,但现已不存。

鞍山之名,就源于此明代鞍山驿堡,取名于南郊的马鞍山。市区南部原有两座马鞍形状山峰,一为东鞍山,一为西鞍山。现在东鞍山山峰已几乎不见。早前东,西鞍山铁矿丰富,经长年开采,东鞍山全部削平。

据文献记载,鞍山驿堡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于明万历,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据《辽阳县志》载:“鞍山驿堡,城西南六十里,有西南,东北二门,明时曾设驿站于此,驻巡检一员,相传为明初所建。西南站外旧有‘鞍山驿堡’四个大字,今颓毁,字迹无存”。又《辽东志》载:“鞍山驿,辽阳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驿,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设百户一员(武官六品),定辽中卫带管,递运所在鞍山站内,定辽前卫带管,有走马二十匹,驴一十头,专司文报。”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交通要冲。城内商旅兴盛,十分繁华,长大铁路通车后逐渐失去重要地位。

城设东北、西南两门,东北门已毁,西南门保存尚好。门楼高13米,门洞宽3.9米。原门洞上方有砖雕花纹嵌有“鞍山驿堡”匾额,额下有“万历六年重修”款识,现已不存。1986年,鞍山市人民政府重修时,经墨玉雕刻“鞍山驿堡”匾额为补,其四字为辽宁著名书法家温同春所题。

鞍山驿堡为“等腰梯形”城堡。四面城墙长度分别为:东、西二墙为276米,南墙为290米,北墙为283米。总长1125米,墙高10米,基宽8米,石基高2米,砖砌层高7.5米,城墙厚度7.5米,城内夯土。城内原有关帝庙、龙王庙两处,为清代建筑。西南门外有石井一眼,口小底大,疑为辽代古城遗井。

明代建筑以其明快简洁、大方朴素、牢固耐用为特点,这也是鞍山地区明建筑的普遍风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