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印度海牛 |
释义 | 西印度海牛(T. manatus),也称加勒比海牛,北美海牛.西印度海牛(包括佛罗里达及大小安地列斯群岛海牛)的体色变化从灰色到棕色。在身长及重量上虽有不同,但平均来说,成年的海牛可成长到3公尺长、454公斤重。 简介西印度海牛(学名:Trichechus manatus)在海洋哺乳动物中是相当特殊的动物,科学家辨认出两个亚种,分别是位于美国东南部海岸的佛罗里达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latirostris),与位于大安地列斯(Greater Antilles)、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与中、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安地列斯海牛(Trichechus manatus manatus)。 基本资料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海牛目 Sirenia 科:海牛科 Trichechidae 属:海牛属 Trichechu 种:西印度海牛 T. manatus 出生时身长体重:80-160cm、30kg 最大身长体重纪录:雄-3.7m、1,400kg;雌-4.1m、1,400kg 寿命:约60~70年 外型特征与其他海牛相同,西印度海牛有流线形的身躯,背脊宽阔而无背鳍。头小,浑身呈灰色,但有些个体外观呈褐、红、或白色,原因可能是藻类或藤壶附着于皮肤表面。皮肤厚而紧实,表面粗糙,体毛稀疏甚至无毛。雌性体型通常较雄性略大。海牛仅具臼齿,会从上、下颚基部水平地往前移动更换。 分布范围佛罗里达海牛终年栖息于北美洲东南部海岸、河口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主要河流。在温暖的月份里,它们的分布往北可达罗德岛(Rhode Island);冬季来临时,它们集中于佛罗里达一带,寻找温暖水域或可避开寒冷海流的地方。安地列斯海牛分布于大安地列斯群岛(包括古巴、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地区)和特立尼达,以及中南美洲大西洋沿岸与大河,最南到巴西的阿拉苟阿斯(Alagoas),但在亚马逊河河口未有发现记录。西印度海牛偏好平静、水草茂盛与近淡水的水域,岸边栖地包括海湾、潟湖与河口,有时会上溯河道数百英哩远。安地列斯海牛会进入其分布范围内的淡水涌泉,推测是为了补充饮水。在高生产力但植物很少的海岸,海牛极少出现。它们能横越远洋的深水通道,佛罗里达海牛曾在德赖托图加群岛(Dry Tortugas)与佛罗里达、巴哈马之间的离岸水域有目击记录,安地列斯海牛曾在离伯利兹约三十公里远的特尼佛岛群(Turneffe Islands)出现。 生活环境因为它们可以自由往来于淡水与海水之间。它们对栖息地的选择倾向于水草茂盛的河流,或是平静、水草多而近河口的海域。平常不容易看到这类行动缓慢的动物,因为它们呼吸时通常只将吻部尖端露出水面。它们的天敌很少,但在某些地区仍不断遭到非法猎捕,其他如低温、被水门夹伤与红潮等也都会造成其受伤或死亡。 生活习性西印度海牛可能会形成短暂的群体,通常在繁殖季或分享食物、淡水或温暖水域时。基本的社群单位一般是海牛母子,彼此间会以高音的轧轧声或尖锐声连系。如果遇到危险,母海牛会立刻用身体保护幼兽。极少数情况母海牛会设法推开入侵者,如潜水员等,但基本上海牛母子会一起逃走并以声音前后呼应。西印度海牛每天花费约6至8小时在觅食上,似乎没有明显偏向日行性或夜行性,温暖的日子里每天睡2至4小时,天冷时则可达8小时。它们被证实有社交行为,会成群呼吸、休息与旅行。由伯利兹的研究资料显示,雌性通常不会到处移动,而部分雄性可游动达100公里以上的距离。在佛罗里达的研究结果类似,当地的雄海牛每天可移动30公里,冬夏2季间的移动距离达500公里以上。 生长繁殖一只发情的雌西印度海牛往往会吸引一群雄性靠近,雄海牛群会守在雌性身旁达数个星期之久,但其组成与数量会不断变动。研究者曾观察到有22只雄性组成的群体,彼此间会激烈推挤以取得靠近雌性的位置。个体间会以展示生殖器、以前肢抱住对方与翻滚等方式显示自己的威势。怀孕期约12至14个月,通常1胎产1仔,双胞胎相当少见。幼兽出生后不久即会游泳,但它们会紧跟在母亲身边直到断奶,通常会游在母亲前肢后方。幼兽约18个月大时断奶。佛罗里达海牛终年皆可生产,但大多数幼兽在春、夏诞生(3至8月),原因可能是雌性的能量消耗可因充足植物充应而减少。两胎的间隔约2年半。 种群现状西印度海牛在其全部的栖息地皆受法律保护。佛罗里达州自19世纪即开始保育,近代条文包含1972年的美国海洋哺乳类保护行动(the U.S. Marine Mammal Protction Act),以及1978年的佛罗里达海牛圣域行动(Florida Manatee Sanctuary Act)。但非法盗猎仍持续存在,其肉、脂肪与骨骼在多种民俗疗法上被使用,它们的肋骨由于在质地上与象牙相似,被非法雕刻当作珠宝贩卖。西印度海牛也受到日渐增加的海岸开发威胁,另外还包括了汽艇碰撞、遭渔网或其他渔具缠绕、以及水门夹伤等意外。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268头在佛罗里达复育的海牛中,有82头(约30%)因为船只碰撞而导致死亡,类似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不断在提升。在伯利兹,船只已是造成海牛死伤的新兴主因。其他自然威胁包括红潮、疾病与寒冷。 由于水质混浊与植物的遮蔽,其数量相当难以估计。2001年由高空摄影测量的结果,在大西洋沿岸与海湾至少有3,200头佛罗里达海牛,在伯利兹至少有340头安地列斯海牛,当地也是该亚种最密集的地区。由于繁殖率低,海牛族群相当脆弱,由最近对佛罗里达海牛的研究显示,在某些地区的死亡率已接近出生率。佛罗里达海牛在近30年来虽然有增加的趋势,但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威胁也逐渐增加,其恢复情形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保护级别易危 (IUCN 2.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