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黑水县
释义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5′—103°30′,北纬31°35′—32°38′。境内有卡龙沟风景区、达古冰川、三奥雪山等旅游景点。

中文名称:黑水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

下辖地区: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

政府驻地:芦花镇

电话区号:0837

邮政区码:623500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北部

面积:4165.32平方公里

人口:57000人(2000年)

基本概况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北端的岷江上游,岷山与邛崃山脉交汇处。东南与茂县连接,西南与理县毗邻,西接红原县,东与松潘接壤,介于东径102°35'~103°30',北纬31°35'~32°38'之间。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44米,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距省会成都317公里,距九环线98公里。

黑水县与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毗邻,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距州府马尔康176公里。邮编:623500。代码:513228。区号:0837。拼音:Heishui Xian。

县名来历

以境内黑水河得名。黑水为藏语“措曲”意译,“措”生铁之意、“曲”水之意,引伸为黑水。因河流贯穿全境,河水呈黑色故称。

地形地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对峙,河谷深切。海拔5,200米以上雪峰4座。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岷江上游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儿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流形成网系。

面积人口

总面积4165.32平方公里。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72.5公里。总人口57000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汉族占7%,羌族占0.7%,是一个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聚居县。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区划

黑水县辖2个镇、15个乡: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石碉楼乡、龙坝乡、洛多乡、木苏乡、维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

历史沿革

黑水历史悠久,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蜀汉于黑水境北置平康县;后以蚕陵、平康两县领其地。北周分属通轨、江源、左封、广年四县。隋初四县属汶山郡。隋末以平康、左封两县领之。唐武德元年(618)废平康;二年(619)废左封属翼州。贞观二十一年(647)在境内马桥置当州辖通轨、左封两县。显庆元年(656)左封县迁驻徐古;二年(657)置谷和县,治地米尔垮。文明元年(684)在境寡古置利和县;三年(687)置归城县,治地苦瓜。唐末为吐蕃版图。元为吐蕃宣慰司管辖,至元年二十七年(1290),北部为松州毛尔盖千户领,其余为茂州叠溪土千户所领。明为松潘。明初,在知木林置麦扎族长官司,明末置大姓黑水土百户,属松潘卫、茂州卫领地。清在境北麦扎、乌木树、知木林、慈坝置土守备,属松潘厅。道光六年(1826)改土归流,大姓黑水(丁寨等六寨)属茂州管辖。清末大黑水为梭磨宣慰司所辖,隶属理番厅;小黑水隶属松潘厅。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52年7月24日黑水解放,9月成立黑水行政委员会县级临时政权。1953年12月置芦花县。1954年6月更名为黑水县。

黑水,系藏语“措曲”的意译。“措”指生铁,“曲”意为水,即生铁色的水之意。又因该河水色黑,故名黑水。一说以境内岷江支流黑水(因水深而黑)为名。

2000年,黑水县辖2个镇、15个乡:芦花镇、卡龙镇、沙石多乡、红岩乡、麻窝乡、双溜索乡、维古乡、木苏乡、洛多乡、龙坝乡、石碉楼乡、瓦钵梁子乡、色尔古乡、知木林乡、扎窝乡、晴朗乡、慈坝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70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芦花镇 13292 、卡龙镇 991、 沙石多乡 1720 、红岩乡 3381、 麻窝乡 3003 、双溜索乡 1889 、瓦钵梁子乡 3153 、色尔古乡 1932 、石碉楼乡 3942 、龙坝乡 2381 、洛多乡 2125、 木苏乡 4416 、维古乡 3248 、知木林乡 3824 、扎窝乡 3890、 晴朗乡 2798、 慈坝乡 1015。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黑水县辖2个镇(芦花、卡龙)、15个乡(沙石多、麻窝、红岩、双溜索、维古、木苏、洛多、龙坝、石碉楼、瓦钵梁子、色尔古、知木林、扎窝、晴朗、慈坝)。

自然气候

黑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3544米,高差1000~2000米,四周群山环绕,境内群山屹立,山峦起伏,雪峰相峙,坡陡谷深,河流深切,海拔5000米以上雪峰8座,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与其并列的奥太美(藏语意为“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色尔古河坝最低,海拔1790米。境内有岷江上三条支流黑水河、毛尔盖河、小黑水河和48条溪沟,形成网系。

黑水属季风高原型气候区、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黑水是阿坝州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降雨分布不匀,夏季集中,秋季阴雨连绵,雨量的日变化大,夜间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2%,年平均降雨量620.2毫米。

无霜期平均166.1天,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为230天左右。黑水就气候要素看,春、夏、秋、冬四季都非常舒适,阳光灿烂,特别是夏季无酷热气候特征,创造了良好的避暑条件,而冬季的白雪一片又是另外一种美景。黑水年平均气温为9.5℃,最低极端气温-14.4℃。

历史文化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翻越的五座大雪山,有三座就在黑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曾在解放初期被国民党作为“陆上台湾”苦心经营。黑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出黑水,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并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

优势资源

一是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黑水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7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120万千瓦,占全州可开发量的15%。

二是有富集的旅游资源。境内有中国苔癣泉华世界—卡龙沟,极地大本营之称的三奥雪山,亚洲面积最大、色彩最绚丽的立体画廊—奶子沟风情彩林,集“雄、险、奇、秀、幽”的迷人景色和奇异、神秘、古奥、原始风貌于一体的雅克夏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游憩、生态观光、科普科考和民族风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三达古自然保护区。还有罕见的世界彩色冰川—达古冰川,生态旅游资源富集。1700多年来,藏、羌、汉民族文化相互交错,兼收并蓄,积淀形成了神秘古朴、独具风情的黑水民俗文化,有曲调优雅单声部、多声部民族歌舞,有粗犷豪放铠甲舞“卡斯达温”,民族服饰绚丽缤纷,青稞咂酒文化引人欲醉。色尔古藏寨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神秘的东方古堡”,拥有“藏羌文化活化石”之称。卡斯达温民间歌舞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声部民歌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5座大雪山就有3座在黑水境内,即达古雪山、昌德雪山、雅克夏雪山。193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芦花镇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目前,芦花会址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烈士陵园保存完整,红色文化厚重,红色文化旅游极具开发潜力。

三是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全县有林业用地29万公顷,拥有白杨、核桃、皂角、栾树、栎、桦木、铁杉、云杉、冷杉、落叶松、高山柳、圆柏、红豆杉、杜仲等珍贵树种和金丝猴、云豹、牛羚、盘羊、野牛、红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四是品种繁多的绿色食品资源。盛产羊肚菌、蕨菜等山野菜,全青淀粉、银丝粉、苦荞等绿色食品十分畅销,是发展水果、干果、反季节蔬菜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基地;同时,这里是天然的中药材库,盛产虫草、天麻、贝母、羌活等名贵中药材。

五是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钨、水晶、花岗石、硫磺等资源丰富,尤以锰矿储量巨大,远景储量达700万吨,是重要的锰矿资源基地。

物产资源

县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四川重要的锰矿资源基地。有锰、铁、钨、石灰石、硫磺等矿藏。锰矿储量较大,含磷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境内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河床陡,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0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原始森林覆盖在336万亩林地上,是岷江、长江的天然绿色屏障。

境内盛产虫草、贝母、天麻、羌活、大黄、木香、黄芪等名贵中药材,还有蕨菜、野生角羚、金丝猴、二级保护动物猕猴、黑熊、盘羊、藏马鸡等。独特的气候优势使这里还成为建立水果、干果和反季节无污染蔬菜、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地。

旅游资源

黑水县是旅游资源富集县,景点组合完整。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秀山青。拥有全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 有神奇魄丽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卡龙沟风景区;有流光溢彩、全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奶子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现代冰川——达古冰川;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别是达古冰川填补了阿坝旅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

县城之东北70余公里的麦扎乡境内的卡龙沟风景区,总面积403平方公里。钙华飞瀑、温泉流水溶洞石钟乳绚丽多姿,盆景群景色各异,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金秋时节的峡谷五彩缤纷,构成40里彩林景观。高达250余米的玉龙瀑布雄伟壮观,构成了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钙华景观。高山石林形态各异,青苔流水、奇花异树,景色独特的风景旅游胜地。

旅游指南

旅游资源

黑水县是旅游资源富集县,景点组合完整。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秀山青。拥有全国罕见的大规模成片彩林、千年冰川、高原湖泊、草甸,藏羌文化汇流和革命史迹为一体的各种资源。有神奇魄丽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卡龙沟风景区;有流光溢彩、全国罕见的人称“八十里画廊”的奶子沟彩林;有神秘多姿的现代冰川——达古冰川;巍峨屹立的三奥雪山,热水塘温泉等自然景观;还有唐朝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石刻石碑、记忆着旧时土司权倾一方与农奴血泪的芦花官寨、红军长征史迹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风情及神秘的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特别是达古冰川填补了阿坝旅游的“空白”,形成了“春观冰湖、夏观冰川、秋观彩林、冬观冰雪”的旅游发展格局。

旅游景点一卡龙沟

“卡龙”藏语音为“卡洛洛”,翻译成汉文意为“花海沟”

卡龙沟由长龙沟、四十里彩林、热水沟、打古雪山等景点组成,沟内秀丽清新、原始,从海拔低处向高处分布着苔藓地貌、钙化瀑布、原始森林和石林,尤其钙化瀑布最具特色,其规模胜过黄龙,而且风格不尽相同。秋天红叶彩林五彩斑谰,景色迷人。距黑水县城70公里。

门票:35元/人

旅游景点----达古冰川

达古冰川位于黑水县芦花镇三达古村境内的达古雪山上,海拔3800-5100米处,离县城30余公里,景区面积达119平方公里。达古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势磅磗,山峰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灿灿,十分壮观。雪山的北坡和南坡发育有厚60-200米的现代山地冰川,其中最为壮观的三截冰川,即1、2、3号冰川,面积约8.25平方公里,形成年限达亿年,是整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冰川景区内环境保护良好,资源组合完整,即有现代山地冰川,又有瀑布、湖泊、原始森林、成片的杜鹃林和星罗棋布的草甸,而且景区内野生动物的可视率极高,常常会给游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旅游景点------三奥雪山

三奥雪山,主峰海拔5,285米,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麓,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县境内,距黑水县城芦花镇16公里,距成都310公里。三奥雪山在当地被称为神山,由三座独立的雪山组成,它们皆为金字塔型山峰,成“品”字形并列相连。主峰奥太基(藏语意为群山之父)海拔5,286米,奥太美(群山之母)海拔5,257米,奥太娜(群山之子)海拔5,200米。“三奥”之名由此而来,也称奥太雪山。

旅游景点----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

“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八十里彩林风情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这里植被丰茂,阳光灿烂,氧气充足,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奶子沟彩林洋洋洒洒长达八十里,蔚为壮观。树种主要由桦树、松树、柏树、枫树和各种乔木组成,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密密麻麻地覆盖了一坡又一坡。在纯净的蓝天底下,紫红、粉红、橘红、金红、深黄、草绿、黄绿、棕红、褐色的树木形成了“万类霜天竞自由”之势。进入彩林世界你会感觉进了油彩的世界,任你语言学家、色彩学家在它面前都会感到词汇的匮乏,色彩的苍白。

经济状况

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锰、铁、钨、石灰石、硫磺等矿藏。锰矿储量较大,含磷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野生动、植物繁多,出产天麻、贝母、虫草等名贵药材,药用植物282种,药用动物52种。珍稀动物有金丝猴、扭角羚、藏马鸡、云豹等。除森林和天然草场外,还有极大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卡龙沟自然风景区。境内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河床陡,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解放前,处于土司、头人长期世袭统治下,文化落后,生产原始,资源无法利用,产业结构单一。1952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03万元。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388万元,比1952年增长8.41倍,年均增长率8.61%。1952~1957年,基本无工业。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 6.98%。 1958~1965年中,大力发展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年均增长 4.93%。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66- 1971年平均下降0.78%。1972~1975年经济发展逐步回升,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1.62%。

实行改革开放,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388万元。1976~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4.78 %。 全县以农为主,有少量牧区。据解放初统计,全县粮食产量仅550万公斤,平均亩产52.5公斤。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土地改革,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良种。防治病虫害,引进新式农机具和耕作技术,改善了生产条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农业适用新技术,粮食大幅度增长。1990年粮食总产量达 23863.6吨,比1952年增长4.2倍。农业产值由1952年的403万元增至2060万元,增加5.11倍,农村人均有粮518公厅,人均纯收入510元。1990年底各类牲畜存栏10.39万头,牧业产值454万元。

境内森林资源丰富,解放初森林覆盖率为 23.56%。 1962年活立木蓄积量 4358. 46万立方米。经30多年的大量采伐共交木材900余万立方米。1986年普查,森林覆盖率为24.91%,活立木蓄积量2995.88万立方米。1980年后,贯彻“以营林为主”的方针,控制砍伐。 1964年以来,发展以苹果、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木,至1990年,有苹果 7924.5亩,年产苹果 75万公斤。花椒 8339.5亩,产量3万公斤;核桃3148亩;产量8..75万公斤。1979年以来,乡镇企业逐步发展,1988年产值达422万元。 解放前,工业还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大力发展地方工业。1957年开始,逐步兴办了农机修造、水泥、建筑、建材、印刷、粮食加工,服装、酿造、电力、木材加工等工业企业。1988年,县属工业总产值达691万元,比1957年的1.2万元增加575倍。

境内交通闭塞,高山峡谷,山道崎岖只有几条便道与县外相通。解放后,国家投资兴建公路,改善了交通闭塞的状况。 1958年建壤(口)黑(水)公路与成阿公路相连。1968年建茂(县)黑(水)公路。后又相继修筑了芦花至三打古、芦花至德石窝、渔巴渡至毛尔盖、渔巴渡至麦扎等支线和乡村公路。 1990年全县已建成公路13条,计334 2公里,4个区、 16个乡通公路。1959年以来,省、县运输部门先后在黑水设站经营客、货运业务,1990年全县拥有货车300余辆,全年客运量4.98余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281万人/公里,货运量5.25万吨,货运周转量1636万吨/公里。

邮政电讯事业。1952年8月建立邮电局至1990年,全县有邮电局(所7个,县、区均开办邮政、长话、电报等业务。有市话交换机100门,杆长4公里,电缆线长1.83公里,15瓦短波发行机3部,三路载波机1部,农话交换机170门。有会议终端机、汇接机各2部,农话222杆程公里,线长346对公里,邮路3条,231公里。1990年,报纸期发7729份,累计147.59万份;杂志期发5977份,累计人7.85万册。邮电业务总量151501万元,业务收入157.49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85.948元。

解放前境内没有商贸市场,只有少数外来商人用土布、食盐等生活资料和少量枪支弹药换取鸦片、金银及土特产品,处于物物交换的状念。解放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998万元,比1953年增长41.2倍,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00多万元。 黑水县属贫困地区,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工农业基础薄弱增长幅度不大。1953年财政收入36万元。1990年为 362.1万元。1952年黑水解放时,农村人平纯收入38.13元,1990年为510元,增长13.37倍,年均递增人7.74%。1990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年均工资分别为212.42元和138人7.93元,比1978年的826元和587元分别增长2.56倍和2.36倍。1990年城乡个人储蓄额1094.2万元。解放前人们居住拥挤、住房简陋。解放以来,特别是80年代后,农村普遍建了新房,讲究粉刷装修,改善了居住条件。 1982年至1990年,农村新建房屋12.9万平方米。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城镇建设。1990年底,县城房屋达22.9万平方米,区、乡政府驻地房屋达6.46万平方米。

县歌

黑水县为激发全县人民建设黑水的昂扬斗志,组织撰写了27首歌曲,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黑水,我可爱的家乡》为该县县歌。该歌节奏欢快,内容涵盖广,民族风情浓郁,体现了黑水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舞蹈

黑水锅庄

黑水锅庄舞蹈是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形式。其内容为:歌颂爱情、赞美家乡及颂扬头人等。形式为:围着圆圈跳,男的在前,女的在后,边轮唱边舞。

黑水藏族锅庄的特点:由慢步开始,逐渐加快,表现出热情奔放,欢快有力。步伐特点以点踏擦地、跺脚动作为主。上身动作以胸前绕手、体后仰,双臂屈时上举摆动为主。锅庄流行于全县各地,各区乡锅庄动作、步伐不完全相同。

卡斯达温舞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卡斯达温"。"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该舞气势雄壮,规模庞大;在音乐上,有着各民族中独树一帜,难以多见的风格特征--二声部。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