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
释义 | 图书信息定 价:¥88.00 作 者:熊月之 著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1-3-1 版 次:1 页 数:690 字 数:767000 印刷时间:2011-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300129587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西学东渐是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大事,影响广泛、持久而深刻。本书独辟蹊径,对晚清西学传播全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这五大主题逐一进行梳理讨论。除了国内重要图书馆,作者还广求史料于英国、美国与日本等地,利用众多著名研究重镇的相关图书和档案,史料根基扎实,分析细致,对西学东渐史上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全书逻辑严密,文字清新,图片丰美,便于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 作者简介 熊月之,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史林》杂志主编,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章太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通史。导论卷》、《万川集》、《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主编《上海通史》、《老上海名人名事名物词典》,论文有《论郭嵩焘》、《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论上海租界与晚清革命》等百余篇。 目录绪论 研究对象与研究概况 四个阶段 影响西学东渐因素分析 五大主题 传教士:宗教与科学 第一章 “杯酒还浇利泰西” 沧桑二百年 西来之学 士林回应:吸纳、排拒、调和 影响测定: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另一种影响:西学传播与实学思潮 第二章 西学从南洋漂来 从马礼逊说起 马六甲?新加坡?巴达维亚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堂 西医与新豆栏医局 第三章 门户洞开以后 香港、广州:西学传播新进展 福州、厦门开埠之初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 上海:墨海书馆 地区特点 第四章 面对陌生的世界 林则徐:努力了解国际知识 梁廷枏:春江水暖鸭先知 徐继畲:“东方伽利略” 魏源:一部著作,一个总结 李、王、张、管:科学先驱 微澜初起 第五章 教会学校与西学传播 新学校的新特点 教会学校概览 西学课程分析 社会影响 第六章 同文馆:京师气象 被动开放的产物 课程与教学 教习与学生 译书与课艺 一场未划句号的争论 第七章 广方言馆:上海风格 创立?沿革?规制 课程?教育 学生?成就 南北差异 第八章 格致书院:科学之家 缘起与沿革 一个特例 科学窗口 普通知识分子西学心态录 第九章 《万国公报》西学举要 从《教会新报》说起 《万国公报》:西学荟萃 《格物探原》:宗教为体,科学为用 《自西徂东》:欧产“仁义礼智信” 《百年一觉》:大同影子 迅速?及时?有?对性 第十章 科普杂志与平民心态 《格致汇编》:西学渊薮 《互相问答》:平民心态实录之一 《格致新报》:平民心态实录之二 第十一章 西书出版机构概览 三种类型 美华书馆 益智书会 总税务司署 第十二章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中心 近代化产物 译书方法、过程与出版 译书内容与影响 过渡时代的译才 第十三章 广学会:广西方之学 从同文书会说起 译书?编书?赠书?售书 有奖征文与社会影响 第十四章 傅兰雅:西学传播大师 伦敦?香港?上海 译书巨擘 科普先驱 教科书总编辑 心在中国 第十五章 李提摩太:“鬼子大人” 在华四十五年 传播西学种种 《泰西新史揽要》:以史警世 教民?养民?安民?新民 运动权要,推行西法 第十六章 林乐知:“著书立说牖斯民” 教习?译员?报人 创办中西书院 《中西关系略论》:中西比较 《中东战纪本末》:救亡之声 《文学兴国策》:教育兴国 第十七章 西学从?方涌来 留东与译书 林林总总的译书出版机构 新学大潮 教科书新貌 新名词大爆炸 第十八章 “译才并世数严林” 三类译才 严译影响 林译魅力 第十九章 社会反应剖析 疑忌的消解:从“西医现象”说起 源流之辩 体用之说 偏激之见 心理之变:夷学——西学——新学 小结 西化与化西:追求真善美 附录一 西学东渐大事记 附录二 西人姓名对照表 附录三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 附录四 人?索引 附录五 书名索引 修订版后记 学术经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