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
释义 | 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始建筑教育的学校之一,建筑学专业是学校七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学院历史西南交通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始建筑教育的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土木学科中开设建筑科,1946年建筑系正式成立,林炳贤、刘福泰、徐中、李汶等老一辈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建筑学专业教学。培育了佘畯南院士、彭一刚院士等众多杰出校友。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 1985年学校恢复了建筑学专业, 1986年正式恢复建筑系。2002年成立建筑学院以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建筑学专业是学校七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专业设置本科专业建筑学(五年制) 城市规划(五年制) 景观建筑设计(五年制)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四年制) 备注: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撤销其旅游学院,该院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重点本科)于2008年9月从西南交大峨嵋校区转入成都校区建筑学院。2008年起,该专业不再招生。 硕士学位点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景观工程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博士学位点景观工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科综述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四川省唯一通过全国专业教育评估的专业,学校是全国景观专业5所牵头高校之一,也是全国18所建筑学学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之一,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是四川省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努力拓展视野,打开思路,树立开放性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育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1985年至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共培育了千余名毕业生,为改革开发放以来我国高速发展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办学特色建筑学院长期坚持适应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确立了“教学立院、学术强院、壮大学科、协调发展”的总原则,在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突出交通建筑、多民族乡土建筑和景观建筑的教学和科研特色,使学院的教学、科研与社会热点领域积极结合,在“交通建筑与规划”、“乡土建筑、历史建筑与景观”、“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多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等大型纵向课题30余项,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铁路枢纽新成都站、丽江站等一批有代表性的设计项目,科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特色日益鲜明。 对外交流建筑学院树立“立足西南﹑服务全国﹑服务西部大开发”的理念,依靠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各种类型项目的设计实践,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色的规划设计创作之路,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城乡建设的规划、设计、咨询和研究项目,为西部特别是四川省的城乡建设﹑传统建筑保护利用﹑风景园林规划和旅游景观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建筑学院承办了四川省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考前培训班,举办了多期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工作。自2002年起,学院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学院建立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派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为其培养师资,现已有部分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并返藏任教。此外,学院已与奥地利、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十余所高校和设计机构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师生互访、学术交流和学生短期交换学习机制。 学院组成建筑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各类在校学生981人。下设建筑设计第一、第二研究所、建筑历史与理论比研究所、建筑技术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所、景观建筑研究所、建筑美术研究所等7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所,建有乡土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区域规划研究中心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和实践平台。 学术组织院学术委员会 负责建筑学院学科发展规划及教学、科研、设计的相关学术评议、鉴定、审查,协助学院学术活动开展和对外学术交流。其成员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9名。 院学位分委员会 负责审定建筑学院各专业毕业生的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负责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审查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5名,秘书1名。 院职称评议小组 负责评议教师及工程系列人员的职称申报材料,审定职称晋升资格。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组员5名。 院教学指导小组 指导、督察全院教学、教改工作。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组员4名。 教学部门建筑系 建筑设计第一研究所 建筑设计第二研究所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建筑技术研究所 规划系 城市规划研究所 景观系 研究机构乡土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图书实验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 建筑学院实验中心 教育设施建筑学院在成都九里校区1号教学楼和成都犀浦校区建筑馆(8号教学楼)有教学科研空间近两万平米(从2009年9月开始,本科专业全部迁入犀浦校区,研究生专业仍然在九里校区)。学校图书馆在建筑学院设有独立的分馆,藏书18500余册,电子图书音像资料1810种,订阅中文期刊107种,外文期刊44种。学生创新教育中心、计算机中心、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摄影与造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现任领导院 长 沈中伟 教授 从事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景观工程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建筑师学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委员,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建筑与交通综合景观、城市设计。 党委书记 杨坤丽 教授 学科方向:建筑技术科学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 副院长 崔 珩 教授 李 异 副教授 林 青 教授 党委副书记 栗 民 副教授 研究领域现代交通系统是当今社会的命脉。我校以交通立校,相关各门类齐全,在此平台上,我院发展出交通建筑研究方向。参加拉萨火车站方案投标。在城市地铁及高速铁路迅猛发展的今天,又联合兄弟学院,大力开展新条件下的轨道交通建筑研究,所完成的成都铁路枢纽新成都站概念方案设计成为铁道部选中入围的两个方案之一。“现代客运站成套技术研究”项目正在进一步深化。 城市设计方向建立在人类聚居的空间场所——城市与环境这一大背景之上,融合了多学科参与,从行为心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等方面研究城市及其建筑的物质和文化形态。其中特别突出城市更新、历史街区保护等研究领域。 专业培养建筑学专业专业简况 建筑学专业是西南交通大学品牌专业,也是学校七个国家特色专业之一。 西南交通大学于1985年恢复开设建筑学专业,1991年学制由四年改为五年。1998年、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三次通过建设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毕业生可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计划围绕建筑学评估标准,在强化“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计划多样化”这一总的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其职业性教育通过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修养体系的训练、自然科学及技术课程、建筑学专业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设计训练、实践训练、表达训练等几个方面,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筑需要,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业人才,可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建筑设计、研究、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的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建筑美的修养。 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能力。 学制与学位 学制:五年 学位:建筑学学士 专业特色 1、围绕建筑设计,学生需有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及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际动手能力强。培养学生的丰富构思能力,有灵活、多变的设计方法。 3、重视基本功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基础A系列、建筑设计A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热、声、光环境)、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概论、建筑设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