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美尔文集 |
释义 | 本书是西美尔关于叔本华与尼采的一组演讲稿。作者从其全部论述中择取一条简洁、统一而重要的、反映其思想的脉络,论述叔本华和尼采学说最内在的核心、客观上最具价值和真正永久的部分。 版权信息书 名: 西美尔文集 作 者:(德)西美尔(德)西美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出版时间: 2006 ISBN: 9787532740659 开本: 32 定价: 18.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是西美尔关于叔本华与尼采的一组演讲稿。该讲稿不是一种单纯报告,它超越学说的内容本身,把文化事实和精神关系、认识标准和伦理价值批判性地联系在一起。作者从其全部论述中择取一条简洁、统一而重要的、反映其思想的脉络,论述叔本华和尼采学说最内在的核心、客观上最具价值和真正永久的部分,目的是对一般的精神文化史、对理解两位哲人的思想的永恒意义有所贡献。 第一讲叔本华和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生命的最终价值与基督教。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作为当代精神状态的特征。绝对生活目的的丧失以及对其需求的继续存在。尼采把对生命过程本身的提升作为相对生活目的,用以取代绝对生活目的:“超人”作为超越一切既有发展阶段的人类发展模式。这两种具有相同出发点的学说的关系即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第二讲叔本华:人及其意志 可以认识的世界作为我们意识中的现象与自在之物不可认识的存在之对立。人的灵魂作为两个世界的汇聚点。我们的意志作为我们自身的绝对现实,即我们自身处于表象活动之外的存在的惟一内容。这个基本意志与其存在于具体意欲中的心理现象的区别。人被解释为理性生物;现代哲学和叔本华对人的概念的改造。 第三讲叔本华:意志形而上学 多样性作为此在的现象形式,此在的自在本质作为绝对的统一性。被认识到的人的本质由此合理地转移到全部此在的形而上的属性上去:世界作为形而上的意志之现象。驳斥那种指责叔本华将世界观神秘主义人格化的说法。意志中的矛盾以及意志满足在原则上的不可能性。存在的不可理解性及通过将其解释为意志而使之降格。意志的统一性即是悲观主义的动机。 第四讲叔本华:悲观主义 幸福即是对缺憾之痛苦的简单停止。有悖心理学地撕裂生命:没有一痛苦和拥有一幸福。预期的幸福就是向拥有逼近。叔本华的错误的主要动机:以强制和系统的方式将意志形而上学和悲观主义相统一。对快乐与痛苦的结算,以及痛苦的绝对含义。残忍。形而上学的正义,以及对快乐与痛苦的经验性分配。 第五讲叔本华:艺术形而上学 事物的纯表象内容摆脱其现实性。“理念”作为艺术的内容。从作为意志的世界,从因果关系和个体性中超脱出来的审美状态之主体和客体。空间的含义。现实主义。艺术家问题。音乐作为对形而上的意志的直接艺术表达。艺术的幸福及悲观主义。艺术作为生活之对立的统一。 第六讲叔本华:道德及意志的自我解脱 道德作为对意志之个体形式的否定。叔本华对一切客观规范的放弃及其悲观主义的动机。本质的形而上学的统一性作为道德的基础。与之相反:二重性的伦理含义。作为同情的爱。生命价值的消极共性。存在与应然。自由。禁欲主义对意志的否定。自杀。最终解脱。 第七讲尼采:人类的价值与颓废 生命强度的历史性增强即为最终价值。基督教和民主制对此价值的颠倒。它同基督教理想在事实上的一致性。对人和社会的概念区分,这两者同个体性的关系。自然距离作为人类发展的条件。心理学上的差别敏感性与梅特林克的伦理学。分别按平均值与峰值对一个时期进行的价值测量。反道德主义的意义。 第八讲尼采:高贵道德 尼采之道德的客观特征。高贵理想。存在与行动。向上培育的代价。既非利己主义,亦非享乐主义的个人主义。责任。伦理学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同一者的永恒轮回。尼采之理想的绝对此岸性。对生命过程的价值评估本身作为叔本华与尼采之间最深刻的区别性动机。 目录前言 第一讲叔本华和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讲叔本华:人及其意志 第三讲叔本华:意志形而上学 第四讲叔本华:悲观主义 第五讲叔本华:艺术形而上学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