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蔓美丽观点 |
释义 | 1.图书信息书 名: 西蔓美丽观点 作 者:于西蔓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508617695 开本: 16开 定价: 40.00元 2.图书信息作 者: 于西蔓 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字 数: 72000 页 数: 190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60810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美丽装扮 >> 造型设计 定价:39.80 编辑推荐高质量的人生=体力+智力+形象力。 形象是一生的战略问题,美是学出来的,不是悟出来的,长得不美,才有打扮的空间,做自我形象的职业经理人。 内容简介一个致力形象管理工作的爱美之人写给关注美的人们的一本书。 有着“中国色彩第一人”之称的于西蔓女士,在中国开展形象管理业务八年之后,首次推出综合阐释其形象管理观点的著作。透过七十多个视角,通过作者亲历的形象事实,阐述了让个人形象成功的诸多观点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观点鲜活、表述生动、通俗易懂,有着超强的实用性。 作者简介于西曼,中国色彩咨询业的创始人,日本文部省认定色彩搭配师,中国文化部一级艺术形象设计,日本色彩学会会员,日本环境色彩研究会会员,日本个人色彩研究会会员,世界权威色彩咨询机构——美国CMB公司注册色彩顾问,日本立邦色彩研究中心色彩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课程特聘教授,北京西蔓色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目录前言:美丽永远等在前方 1 形象是一生的战略问题 1.1 形象是一生的战略问题 1.2 你的形象告诉了人们什么? 1.3 从AIDMA法则看“第一印象” 1.4 警惕周围人对你的沉默 2 摒弃形象旧观念 2.1 说说中国的“馅儿”文化 2.2 坚守“素面朝天”的人,你敢“素体朝天”吗? 2.3 不美之人的借口 2.4 美人未必没有美丽思想 3 建立形象新观念 3.1 美是学出来的,不是悟出来的 3.2 “素材型”美女VS“努力型”美女 3.3 长得不美,才有打扮的空间 3.4 打扮,是从突显优点开始的 3.5 不会有镜子的人,成不了美女 3.6 扮靓,需要“利已主义”精神 3.7 扮靓有步骤,不能乱弹琴 3.8 扮靓,说白了就是跟“自己”较劲 4 打造形象基础架构 4.1 先与身体对话,再与服饰对话 4.2 “色形材”传递着关于你的信息 4.3 观体色,才知道适合的服饰色 4.4 观身形,才知道适合的款型 4.5 你与质地的关系 4.6 你与图案的关系 4.7 适合与不适合的妆面界限 4.8 适合与不适合的发型界限 4.9 场合衣橱法则 4.10 买五个包,保职业形象圆满 4.11 女人的“三鞋”比三围更重要 5 从基础形象扩张 5.1 服装是用来粉饰身材的 5.2 饰品是用来掩饰局部缺点的 5.3 饰品的“点数”法则 5.4 眼镜是用来校正验形的 5.5 发型不好,人漂亮不到哪儿去 5.6 让自己成为半个发型饰 5.7 如果你过了三十岁,请打粉底 5.8 什么不画也要画眼睛 5.9 你的眉毛“立场坚定”吗? 6 让形象向多元化发展 6.1 职业形象,是指职业第一,美丽第二 …… 7 学习型人格铸造美女 8 理性构建形象生涯 9 形象的社会责任 10 视觉形象管理是一门科学 后记:送给男人的西蔓观点:男人不是在穿衣,而是在穿“政治” 媒体评论于西蔓:从“臭美妞”起步/[文] 金煜 从“不美”抵达“美” 尽管出生在一个“每天两个包子加白菜帮子,什么都没有”的年代,于西蔓还是说当时的自己是个“臭美妞”。她从小生活在文工团大院,母亲是演员,父亲是中戏毕业的最早一代导演,所以在美这方面自己一直很自负。 读大学的时候,她会教上下铺的姐妹涂红色的指甲油,趁老师不注意抹一下口红。到了当老师的时候,她又总是涂着指甲油,穿高跟鞋,害得底下的男生说:“那老师可爱美了,上课还涂指甲油,害我们课都上不好。”其结果就是被校长找去训话。所以她总结那就是一个“心灵美就是一切”的年代。 就是这样的一个“臭美妞”,在80年代的时候留学来到了日本,站在东京繁华的街头,一下子就惊呆了。“我一下子来到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国家,满眼都是舒适的物质。” 想起自己的学习历程,于西蔓觉得特别有意思。最初她在和时尚没有任何关系的民航业学习,从天津民航大学经济管理系,到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任教。当时她被安排教交通经济学,这门从来没有碰过的学科,几乎把25岁的她吓倒了。“我翻遍了仅有的苏联时期留下的教材,还是觉得自己没资格教。”在一次日本考察中,她发现了早稻田大学的航空经济学专业,“当时就疯了,觉得这就是我要的。” 留学的经历是痛苦的,她回忆道:“那时每天就是鸡蛋炒西红柿,不是浇在米饭上就是浇在面条上,因为鸡蛋便宜西红柿贵,所以我放了好多的鸡蛋,直到现在我吃这道菜时还总和服务员说少放鸡蛋,多放西红柿。”经济上的局促让她毕业后选择了工作。在社会大学,她才真正和美的行业开始了接触。 日本的平民会馆、商务会馆等各种社会教育场合释放了于西蔓的很多梦想,从社会学到交响乐,从法语到英语,她的晚上时间被充实得满满的。当然,这个爱美的女孩终于可以学习打扮、系丝巾等各种时尚技巧,慢慢地,她开始师从佐藤泰子等日本最著名的色彩大师,并在日本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得到了同行的尊重。但是,在日本已经成家,生活富裕的于西蔓并不满足。1998年,她回国,开始了“形象布道”。 为美布道 “当时的我和所有海归一样,就是本着一腔热血,想回国改变这个社会。”于西蔓说,“中国是根,你不可能忘了妈妈是怎么穿衣服的,但同时,你的同事每天跟社长工作时穿一套衣服,晚上参加party换一身,参加重要会议马上再换一身,这种环境下你每天都在被洗脑,而且会想我能为国人做些什么。” 于是,于西蔓兴奋地回国开始了一个全新行业的创业,强烈地想改变现状。当时的她苦口婆心地对客户介绍色彩理论,着急的时候,她甚至会说:“你不改我就跟着你,我甚至可以掏钱买这件大衣给你穿!直到你改为止”。现在想来,她还觉得那是自己一个“本土弱智化”的阶段,慢慢地,她才开始明白自己首先要学习中国国情。 “因为教育的缺失,中国大部分人都认为美是要靠悟的,也就是说美是无科学的。”这些年来,她听到了太多的“借口”:“没钱没时间”,“反正老了打扮也不好看”,“爱打扮的人都是绣花枕头”,“化妆对皮肤不好”,“衣服穿随意舒服就行,反正别人不会注意”……慢慢影响了很多人的于西蔓,却始终影响不了自己的母亲:“她到现在还不能接受,说自己穿这么好看干吗?她本身是爱美的人,可老了之后就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朴素“观念。 她摸索出一个比喻:中国文化是“馅儿”文化,“好的都在里头”,而西方文化却是一种“披萨”文化,“连点芥末都展示出来,内在外在都翻给你看”,中国人这种含蓄的价值观,在她看来,却错过了外在展示的机会,而当中国人真正开始想学习打扮的时候,却总是花很多钱,发生很多的错误。她回忆起自己曾看到某位著名的民族歌手在美国开演唱会,“看到她穿的衣服和打扮,我感到全身难受,恨不得把她拽下来,全部换一套。” 因为观念不同,她的宣传受到了很多的不理解。最初于西蔓给一个地方政府设计城市大楼的和谐色彩。“我们专家花好多心血设计出来的色彩模型,人家根本不听,上面领导一句:‘我看就涂成灰色的挺好看’,底下所有人都不吭声了。几十万的设计费就白给我了,我却一点都不高兴。” 在色彩理论上,她回国时也完全被国人缺乏科学的现状惊呆了。“中国人刷墙就扯墙纸的一个角,说你刷成这种颜色,刷得不好就再刷一遍,但这种颜色其实有一个特定的数字的,比如5Y-6.8-0.2.用数字管理色彩已经在国际上通用了五十多年了,在任何地方只要报出一个数字来就可以配出一模一样的颜色,就惟独在中国不是,完全凭着感觉来。” 最初三四年后,于西蔓做了战略调整,将业务集中到个人色彩搭配和个性形象设计上来,并且开始了全面的“布道”。几年下来,于西蔓的公司进行了六七千场讲座,她本人也做了不下两三千场,“西蔓形象顾问”,“西蔓色彩咨询”,“西蔓色彩专业培训”等词汇遍及报刊杂志的角落。 书摘插图打扮,无关长相,而在于是否科学。 这本书是我从八年前回国创业,涉猎视觉形象管理领域后一直想写的一本书。八年来,我看到了太多的非科学扮靓的人和事,促使我想冲着人群呐喊:知识社会里的人,应该科学扮靓! 仍然有太多的人在粗放地经营着自己的形象。在形象方面,大部分的人还在靠"悟"去面对一切。记得刚回国时,作家张抗抗在接触了我的职业后,曾以《穿错半生》一文来释放她的感慨。多年后,她所描述的现象仍比比皆是。 "穿错",意味着对自己的误会和丑化;"穿错",意味着花出去的钱白花了;"穿错",意味着你正在为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尽心竭力; "穿错",更意味着你默许自己的外形对内在的背叛。穿着也许不该论对错,但从科学的角度看,穿着一定关乎美丑,关乎人作为资源的增值和贬值。 什么叫美?怎样才能美?怎样是不美?什么是适合的东西?什么是不适合的东西?什么是符合自己的扮靓规律?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任何事,都有规律可循。美,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说,"美是和谐"。唯有和谐,才能带来美的视觉感受。因此,一个想要漂亮起来的人,其实就是一个要掌握规律,并处理好和谐关系的人。 关系,就是比例、分寸感,取舍和处理。而所谓漂亮,就是在比例上的考量,分寸感上的把握,对物质元素的取舍,对主客观关系的处理。世上有千千万万种人,也有千千万万种东西。要想美丽,必须先研究自己,再研究东西,找到自己和东西间的视觉平衡规律,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让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是美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要科学而理性地找到自己的美丽规律,并沿着这个规律装扮自己。 在知晓了自己的个人装扮规律后,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习力"了。人既容易因形象而烦恼,又容易因形象而满足。所以,我整天抱着电脑,一边播放着《完美女性的形象管理学》,一边倾力倡导"学习能够改变形象"。 按说,美是一种状态,是相对的概念,是不可以用完美一词去量化的东西。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潜力太大了。每个人都有着无数的形象角度还没有被发现,当然也就还有无数的形象空间还没有被挖掘。一个人通过科学的方式用形象唤起了周围人对她的美好感觉,她可以完全自信地给自己打100分甚至500分。但静下来的时候,人心里要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够,还要努力,因为还有更好的自己等在前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