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楼
释义
1 北宋曾巩著七言绝句

《西楼》,曾巩著诗,该诗描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海上风雨图,此诗是一首描写海滨雨前自然景色的作品。诗人选择了“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与气势,描绘出海滨自然界特有时刻的壮美情态;并披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

作品信息

【名称】《西楼》

【年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西 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作品注释

①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全文翻译

海浪像云一样,去了又来,

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

红楼的四周都卷起帘子,

我卧在楼上看著急急而来的雨。

作品鉴赏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西楼”即文中的“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它的位置当是依山傍海。 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

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美之情益显。“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了狂飙的威力。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配角”。风是雨的使者,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

“朱楼四面钩疏箔”,“箔”是用苇等织成的帘子。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读者的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作者简介

曾巩

(1019—1083)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南丰人。幼年聪慧,十二岁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气势雄浑,得到欧阳修的赞赏,从此名闻四方。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安石推荐给欧阳修。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中进士后,调任太平州司法参军。翌年,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次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2 古代契丹楼名

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阿保机秋季狩猎多在此地举行。后建城,置祖州。

3 音乐人-西楼

代表作

林宥嘉-《再别康桥》曲:西楼 词:徐志摩

林宥嘉-《唐人街》 曲:西楼 词:黄伟文

林宥嘉-《请说》 曲:西楼 词:林宥嘉

刘力扬 - 《旅途》 曲:西楼 词:刘力扬

融乐团 主唱

4 李清照诗词中的“西楼”顺河楼

顺河楼,位于青州城西门岱宗门外,永济桥西侧,南阳河西岸,被李清照诗词中称为“西楼”。相传赵挺之在京为相时,将其家由诸城迁来青州时建造的。东靠气势雄伟的古城墙,南临远近驰名的范公亭,南阳河逶迤曲折穿流其间,两岸古树挺拔,遮天闭日。因地处深涧之中,绿树浓荫,酷夏无暑;严冬背风向阳,流水不冻,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名著《一剪梅》的“月满西楼”中的“西楼”便是指顺河楼,李清照、赵明诚常常在归来堂、顺河楼前的花月之下,对酒赏花,唱和诗词。李清照的创作,独成婉约一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

顺河楼名为楼,其实不过是一处单层建筑。因雄居于石砌临水高台之上,在河对面远观就形同一座“楼”。在楼上低头可观南阳河中流水和永济桥,举首可望对面古城墙,也有身临楼上之感。溪畔垂柳探身,傍晚夕阳映照,宛如一老翁垂钓,为古青州有名的“阳溪晚钓”胜景。诚可谓修身养性好去处,游览寻芳之佳境。

古九州之一的青州,柳树满城,全城皆绿。云门山、驼山、劈山三山联翠,障城如画;南阳河、北阳河,穿城而过,绿水泛波,东面有闻名青齐的表海亭。北宋有三位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任青州父母官并受黎民拥戴,建亭、祠纪念。城西阳溪边,唐代的楸树枝繁叶茂,芭蕉长得成年杨树般高,古木蓊郁,绿草如毡,有甘泉涌出,范仲淹亲自指挥在泉上盖亭子保护甘泉,青州人盖“范公亭”纪念他,亭后有祭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的“三贤祠”。赵明诚、李清照隐居处就在离范公亭百米处顺河楼上,楼下是阳溪流水,一株两搂粗柳树从楼旁斜向水面……

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