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
释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批判理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演进中的各种上矛盾与冲突。

版权信息

作 者: 衣俊卿 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 数: 396000

页 数: 354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113747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定价:¥36.00

内容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据,而且有着现实的文化和历史原因。换言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并非纯粹是理论情趣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而是对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新的应答的产物。我们发现,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无论理论观点有多大差异,无论其理论结论是否正确,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试图依据新的历史条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人类解放运动制定新的策略,即是说,是20世纪新出现的革命形势、革命条件或人类生存的文化境遇的转变促使一些理论家或政治家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革命策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或者接受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由此而导致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产生。

从实际历史进程来看,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生成过程。应当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生成过程同20世纪人类历史的总体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以从20世纪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大背景人手而加以把握。但是,如果我们更具体地、分阶段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分化的情形,就会发现,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中叶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产生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某些差异。一般说来,20世纪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争论的焦点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问题和革命策略问题,以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为代表的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尝试着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去制定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略,由此而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而20世纪中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则是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他们试图寻找现代人摆脱普遍的异化或物化的文化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新途径。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相比,这一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视界不再限于无产阶级及其革命运动的范围内,而是拓宽到现代人的生存境遇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分阶段揭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兴起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

衣俊卿,哲学博士、教授,黑龙江大学校长。黑龙江虎林人。出版有《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历史与乌托邦-历史哲学:走出传统历史设计之误区》。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辩证法思想

一、物化和物化意识

二、总体性原则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

三、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

第二章 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哲学转折”与总体性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

第三章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实践哲学构想

一、市民社会与西方革命观

二、实践哲学构想

第四章 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论和希望哲学

一、人类文化精神的博采与升华

二、乌托邦精神与希望哲学

第五章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批判的社会理论

二、启蒙的辩证法

三、否定的辩证法

第六章 马尔库塞和弗洛姆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

一、技术统治与单向度的人

二、压抑性的心理机制

三、“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四、非生产性(非创造性)的性格结构

五、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二、交往行为的合理化

三、交往行为理论的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维度

……

第八章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存在哲学的自由理论

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第九章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二、从意识形态到科学: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认识论断裂”

三、“多元决定”的辩证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葛兰西最有影响的理论是他以市民社会和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两个核心范畴为基本内涵的西方革命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葛兰西不是简单地以理论家的身份从逻辑上推论出这一革命理论,而是以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为依据提出具有很强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革命战略。尤其是他的市民社会理论,更是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至今依旧是人们继续探讨的主题,是人们分析现代社会结构和现代性问题常常借用的范畴。

具体说来,葛兰西是基于对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欧洲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而提出新的革命战略的。作为共产国际的重要活动家以及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袖,葛兰西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总结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历程。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他从社会党的改良主义立场向共产党的革命立场转变,积极地领导了意大利的工人运动。另一方面,他又亲身经历了十月革命之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失败的过程,这使他不得不深刻探究其中的原因,特别是狱中的生活使他有机会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应当说,葛兰西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没有像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样,简单地从革命的客观形势、某一方面的具体条件、革命领导者决策上的某些失误、革命进程的某一环节上找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而是从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的结构差别人手解决问题。他的基本观点在于,东西方的社会结构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市民社会的地位问题上,由此,东西方的革命应当有不同的战略,否则革命就会半途而废。从这样一个基点出发,葛兰西提出了关于西方革命的独特的观点。

后记

这本教材的写作参照了我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①所完成的两部著作,即《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②和《20世纪的文化批判》③,但是,从本科生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本教材从体例到内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写。一是设计了简洁明快的体例,压缩了篇幅和内容。《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问世后,被一些学校选作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但是,《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所使用的流派、人物、主题相互交叉错位的复杂体例和结构,以及较大的篇幅,都明显不适应本科生教学的要求。本教材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和代表人物作了认真的筛选,只选择了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萨特、阿尔都塞1l位最有影响,而且是典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完全按照人物的思想线索来加以阐述,同时对流派和主题的划分和描述都服从于人物思想的叙述。有“取”则必有“舍”,还有许多流派和人物没有被选取,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是由于某些人物或流派虽然具有学术地位,但在社会上影响不是特别大(如德拉一沃尔佩和科莱蒂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或是由于地域和国别不是严格符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如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意识形态批判学派和捷克的人道主义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流派);或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及其他原因(如列斐伏尔、本杰明、施密特、哥德曼、梅洛一庞蒂、赖希等)。二是采用了简洁的叙述文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