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月1日) 平装: 535页 开本: 32开 ISBN: 7210017623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共收入29篇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大致有三类,产生和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以及产生于“二战前后直至现在的当代管理理论,介绍全面,分析独到,是系统了解西方管理学的较好读本。面对浩如烟海的西方学术经典,任何人竭毕生之力也无法读尽。由各学科权威学者主编的西方学术名著提要丛书,为读者铺就了通向西方学术殿堂的捷径。《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被中央党校及多所地方党校选为辅助教材,发行量超过5万;《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也已被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院校选为素质教育教程的参考教材,初版发行即逾万册。《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共有提要管理学名著29种。这些提要包含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当代各种管理理论(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的主要代表作。

编辑推荐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为2007年1月第15次印刷。

媒体推荐

前言

孙耀君

1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到下个世纪中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继续前进。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改进和加强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早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所阐明,也被我国和国外的经济现实所证实,无需我们多讲了。现在需要着重说明的是,这同我们编写这本《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本书?

目录

前言

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1979

厄威克 管理备要1956

孔茨 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

孔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

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1911

法约尔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

梅奥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

马斯洛 人类动机理论1943

赫茨伯格 工作与人性1966

赫茨伯格 再论如何激励职工1968

麦克利兰 渴求成就1966

麦克利兰 权力的两面性1970

劳勒波特 工作绩效对工作满意感的影响1967

麦格雷戈 企业中人的方面1957

阿吉里斯 个人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1957

利克特 管理的新模式196l

弗鲁姆 管理决策新论1973

布莱克穆顿 新管理方格1978

本尼斯 组织发展与官制体系的命运1966

西肖尔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1965

大内 Z理论1981

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

巴纳德 组织与管理1948

西蒙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77

德鲁克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

戴尔 伟大的组织者1960

卡斯特罗森茨书克 组织与管理一系统与权变的观点1979

洛希 组织结构与设计1970

菲德勒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1965

豪斯米切尔 关于领导方式的目标一途径理论1974

坦南曲姆 施米特 如何选择领导模式1958

伯法 生产管理基础1975

明茨伯格 经理工作的性质1980

后记

文摘

书摘

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这个学派的学者非常注重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尤其是作为社会心理学对象的个人和激励个人的事物。这一学派的成员,有的把处理人际关系看成只是管理者职务的一部分,只是一种工具。管理者借助于这种工具可以理解人们的需要,并通过满足人们的需要和进行激励来使人们作出最大的贡献。另一些成员则把个人和团体的心理学行为看成是管理学的全部内容。

这个学派中的有些人强调处理人的关系是管理者应当很好地加以领会和运用的一种技能。另外有些人则集中注意于管理者的领导职能,有时甚至把管理等同于领导。这样实际上就是把一切群体活动都看成是“受到管理的状况”。有的人把对群体动态和人际关系的研究干脆看成是一种社会心理学关系的研究。

无可否认,研究人际关系,无论对管理工作还是其他工作,都很有用,很重要。但是,不能说人际关系就包括了管理的一切。完全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公司所有的管理人员都精通心理学,但就是不会进行有效的管理.美国一家大公司的一个主要的分公司,对上下各级管理人员都施以敏感性训练(讥者称之为“心理上的脱衣舞”),结果发现这些管理人员只不过学到许多有关人的感情的知识,而对于如何进行管理,所得无几。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单只有人际关系的研究,远不足以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科学。

(三)群体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组织”一词在这里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有时则按切斯特。巴纳德的用法,用来表示人们间的协作关系。而所谓正式组织则指一种有着自觉的精心筹划的共同目的的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甚至用“组织”一词来概括“集体事业中所有参加者的所有行为”。

不难想见,实际管理人员是不会同意让“组织”包括如此广泛的群体行为类型的。可是,管理人员碰到的许多问题又的确是由群体行为类型、态度、愿望、偏见所引起的。有些问题来自企业内部的群体,更多的问题来自公司、部门、机构之外人们的文化环境。这个学派的最大问题也许是它的成员总想把“组织行为”和“管理活动”人为地等同起来。群体行为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等同于管理。

(四)经验(咸案例)学派.这个学派通过分析经验(常常就是案例)来研究管理。其依据是,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各色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雕。自然地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这个学派有时也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但往往只不过是把它当成一种向实际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者传授经验的手段。典型的情况矗,他们把管理学或管理“策略”看成是对集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手段,或者采用类似欧内斯特·戴尔的气比较法”。

端也不否认研究管理经验成分析过去管理过程的重要意义。伹是,管理学毕竟不是法律学,不能,以前例为依据,顸且未来的情况同过去正好相似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过于根据未经提炼的过去的管理实践经验是很危险的。理由很简单;过去行之有效的技术或方法,不见得适用于来来的情况。只有以探求基本规律为目的去总结经验,才有勘于管理原则或理论的提出或论证。

经验学派的倡导者们可能会说;他们分析实例或历史,实质上正是要从中得出某些一般性的销论?用来有效地指导未来的思想和行动。事实上欧内斯特,戴尔在声称*万能论者吁(指管理过程学派)所标榜的原理“很少实用价值’以后,却又很奇怪地从他自己对许多伟大的组织者的很有价值的研究中拇出一些尸结论’和“准则”来。人们不禁要问。除了在提炼基本道理的方法上有所不同以外,究竟戴尔的“比较法”同他所贬斥的“万能论者”的观点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

由于经验学派强调研究经验,由此而进行的研究和产生的思想的确可以促进对管理原理的验证。而且垃个学派的成员所提出的原理,可能比管理过程学派所提出的原理更为有用。可是,只要经验学派是在从它的研究中探求普遍性的结论(由于经验学派的人满足于交流毫无意义的未定形的经验,他们就不能不这样做),那么他们就是在干同管理过程学派所干的一样的事情。

(五)社会协作系娩攀派。它与行为学派关系密切荫且常常互相混同。有些人,如马奇和西蒙,把社会系统(即一种文化的相互关系系统)只限于正式组织。把“组织”这个词同企业等同起来。而不是指管理学中最常用的那项职权活动概念。另外一些人则不区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而把所有人类关系的各种系统都包括进来。

这个学派带有浓厚的社会学气味。社会学所进行的各种研究它都进行。它确定各种社会团体的文化关系的性质,井设法把这些关系作为山个相觅联暴而且常常妊结成一体的系统表示出来。

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富宁思想、热情善辩。他为了从根本上说明管理过程,提出了一种协作理论。其依据是。个人需要通过协作来槐服他自己及其环境在生物,物理,社会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他们发现,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这样,这个学派的著作大都集中于论述生产、办公室工作等技术系统与人及其工作关系等方面,因而它也特别注意工业工程问题。这个学派虽然不像其倌奉者所认为的那样包含管理的一切,但的确对管理实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