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藏博物馆
释义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宏伟壮丽。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严谨。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载出自己独具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中文名称:西藏博物馆

类别:综合性博物馆

地点:拉萨市

竣工时间:1997年10月1日

开放时间:10:00~17:30

馆藏精品:双体陶罐

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

基本信息

西藏博物馆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夏宫)东门外附近,北望布达拉宫。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国家计委无偿拨款9625万元建设。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2009年7月1日西藏博物馆正式对外游客免费开放参观。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49万平方米。整个博物馆由主馆区、民俗村、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三大部分组成。整个工程分为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包括主馆及文物仓库、配电房等,于1996年3月10日破土动工,1997年10月1日竣工。1997年10月1日,自治区举行了西藏博物馆主体建筑工程竣工和总书记题字揭幕仪式。二期工程包括民俗村、办公及生活附属设施,于1998年4月20日动工,1999年5月31日竣工。这项工程由西南建筑勘察设计院设计,自治区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建成后的博物馆, 主体建筑分展馆区和库区两个部分。展馆区二层是西藏历史展览。三层是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和临时展览。一层是旅游纪念品商店。

博物馆墙体用花岗石砌就,上端为藏式女儿墙即镶嵌柽柳女墙,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博物馆内部结构采用现代结构体,朝阳一面镶有进口落地大玻璃。馆内还装备有十分先进的监控和调温设备。极目回顾,馆区层楼叠阁,绿树成荫,斗拱实厚,回廊蜿蜒,整个建筑群碧瓦红砖,画栋雕梁,交相辉映,显示出浓厚的藏民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

“西藏博物馆”馆名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藏文馆名是从17世纪金写《大藏经》上临摹下来的。

馆藏文物

西藏博物馆有丰富的馆藏珍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人物造像,历代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手写的藏文典籍,历代中央政府颁给大活佛的金印,金瓶掣签仪式使用的金瓶和玉签,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展品,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直观地展示出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

纹碗

明清两代是中国陶瓷生产的巅峰时期,景德镇更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它以工艺精湛、品种繁多、釉彩艳丽而闻名于世,其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故明清官窑瓷器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青花瓷是釉下彩瓷,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唐代为其初创期,元代为成熟期,以景德镇窑青花瓷质量最好,深受人们喜爱。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期,以造型丰富、装饰多样,青花选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色泽艳丽,为其主要特征。西藏博物馆所藏的永乐青花莲花纹执壶、宣德青花海水纹高足碗为永宣青花瓷的精品。 釉里红瓷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釉下彩瓷,西藏博物馆所藏的明洪武年间烧制的釉里红缠枝牡丹执壶,造型端庄,釉里红发色纯正,为明初釉里红瓷的杰作。颜色釉是中国传统的陶瓷釉装饰之一,虽无雕饰,但以纯净典雅的釉色取胜。西藏博物馆珍藏的明永乐红釉高足碗,胎质精细,釉质鲜亮,为红釉瓷中精品。

明清时期釉上彩瓷制达到了顶峰,有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西藏博物馆所藏的乾隆斗彩缠枝莲纹赏瓶实属罕见,因赏瓶多为青花,少见五彩。还有乾隆粉彩百鹿纹方瓶,图案系动物形象,纹饰祥瑞,施彩艳丽,是乾隆粉彩器中的上品。明清时期,除景德镇窑外,浙江龙窑、福建德化、江苏宜兴等地也烧制富有特色的陶瓷器。

执壶

西藏博物馆展出的瓷制木纹釉碗,系仿制西藏地区日常用的木碗,仿制之精,真假难辨。明清时期具有藏文化传统特色的装饰如藏族人民喜爱的八吉祥、缠枝莲、藏文、佛家吉语等图案开始频频出现在瓷器上。此次展出的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外壁绘缠枝莲托八宝纹,内壁书藏文,艺术风格十分独特。还有在此次展出的清道光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纹碗,就是以佛家吉语为装饰图案的精品。诸如此类,足以可见瓷器已将藏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深融其中。

基本陈列

《西藏历史与文化》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直观地揭示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家庭和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艺术”、“民俗文化”向观众生动地展示了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该陈列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2001年推出的《藏北自然资源专题展》,通过藏北地区种类繁多的矿藏以及野生动植物标本,生动地展示了该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奇伟壮丽的自然风光。2002年推出的“明清瓷器精品馆”在体现中国登峰造极的制瓷工艺的同时,更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治理史实。为迎接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而献礼的“元、明、清玉器精品馆”,于2005年9月开放,首次全面、系统地将辉煌灿烂的中华玉文化展现给西藏人民。

珍贵藏品

双体陶罐 出土于昌都卡若遗址,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代表了卡若文

化的制陶水平和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也是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五世达赖金印 五世达赖为了获得清朝中央政府的支持而进京朝觐顺治皇帝之后,顺治册封五世达赖所颁之印。该印系纯金铸就,重达8.5千克,印文为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篆刻“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达喇达赖喇嘛之印”。自此,历代达赖喇嘛均由中央政府认定。

贝叶经 贝叶经是用生长于南亚的贝多罗树的树叶制作而成的梵文经书。由于古印度人在制作贝叶经时采用了很多独特的药物处理方法,因而贝叶经不干裂、不卷曲、不虫蛀、不霉变,是保存完好的稀世珍宝。是研究早期佛教史和佛教文化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属佛龛供案上的五供之一,是1736~1799年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的作品,由督窑官唐英监制。造型高大精美,青花纹饰秀丽流畅,是乾隆早期的标准器。成对保存,十分珍贵。

特色活动

青少年活动室 具有较强参与性和互动性:室内设有讲座区、游戏活动台、影视区、图书角等区域。这些项目,丰富了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知识,领悟道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最佳学习效果。

建筑风格

熔炼多重建筑风格 西藏博物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布局结构科学严谨。西藏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并不仅仅一味地传承。拉萨已有太多雷同建筑,而西藏博物馆注定成为与众不同的一个,它在保留了藏族传统建筑特点的同时,又结合了现代建筑极其实用的特性和艺术神韵。将民族外壳由现代材料、现代房屋架构利用现代空间布局支撑起来。序幕厅中壁龛写着藏、汉、英三种文字前言;每部分的前言,均作四柱三间横梁托木式框架;陈列厅内柱头及顶棚用柱面幡、布艺、香布来装饰,陈列柜上镶紫铜八吉祥图案。

说起独特的建筑风格,不得不提西藏博物馆环境布局方面的匠心独具。每到夏季,博物馆的院落百花齐放,佳木成荫,多种色彩遥相呼应、异彩纷呈。博物馆外围的民俗文化苑和庄园楼与主题建筑之间形成即有的文化活动表演场地, 为博物馆提供了动静结合的多种可能。

历史文化

西藏博物馆展厅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艺术、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组成。 史前文化展厅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在藏北海拔四千米发掘的用以日常生活的石片、石核等旧石器工具,以及在昌都出土的石锛、石斧、石凿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簇、骨锥、骨针和各种红陶、灰陶、黑陶器具,完整地再现了西藏步入文明社会前具有代表性的时代进程——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唐卡来自藏语唐嘎音译,是藏族文化历史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长久以来被视作最具代表的藏族艺术瑰宝。在西藏虽然酒吧、商店、百姓家中……随处可以见唐卡的身影,但并不是每一幅唐卡都有资格被称为文物,而在西藏博物馆文化艺术厅,展示着许多年代久远且绘制精美的唐卡,大可一饱眼福。

博物馆内陈列的唐卡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真正的藏民族“百科全书”。所有展出的唐卡虽年代久远,但色彩依旧艳丽奔放。由此不难看出,绘制唐卡用料的考究,据说全部采用天然矿植物原料,保证了色泽鲜艳且经久不退。

地址参考

地 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罗布林卡路19号

交通路线:109、106、98、86、200、201、203、204公交车

开放时间:10:00~17:30

门票价格:免费

闭 馆 日:星期一

邮 编:85000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