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释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多方重点共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全国设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是我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

中文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外文名: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校训:诚朴勇毅

创办时间:1934年

类别: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类型:农业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

现任校长:孙武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

硕士点:105个

博士点:71个

院士:9人

主要奖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重点学科

目标定位::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全国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唯一的农林类大学科技园,也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四个大学科技园和陕西省“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园区之一。科技园2000年5月开始筹建,2000年11月挂牌成立,2001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发展思路

两年来,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坚持“企业孵化与公益性技术产业示范推广相结合、经济规律与农业生产自然规律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指导思想,针对学校地处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际,发挥农林水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三区并举,五个结合”的发展思路。

所谓“三区并举”,就是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分为三大区域。一是科技园中心区,该区是按照国家建设大学科技园的要求,按照国际企业孵化器建设惯例,由大学科技园投资建设的、位于一定区域的集中区。二是科技园示范区,即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为基础,进行农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成果示范工作;三是科技园辐射区,该区分布于陕西省内外,主要是依据当地的地理和环境特点,以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为对象,建立的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和“专家大院”等,为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做好示范样板。

所谓“五个结合”,一是学校与地方政府相结合,共同为科技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二是企业孵化与产业示范推广相结合,积极推动农业新技术的迅速转化,孵化高新企业,同时重视这些技术的示范推广,特别是那些公益性强、社会辐射面广的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三是小面积中试、示范与大规模产业示范相结合,由科技园建立示范样板,抓好典型,带动地方区域性特色主导产业和骨干产业的发展壮大;四是科技人员、企业与农户相结合,通过“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形式将处于农业产业链条中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五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使科技园的创新能力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显现。

建设进展情况

经过两年的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园中心园区为核心,开放式园区为平台,省内外辐射园区为基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格局。现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发展设想汇报如下:

孵化能力与条件建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中心区建设为重点,同时依托学校部分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孵化器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同时与杨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合作,就“资源共享”达成了共识,双方互相开放技术、人才、信息、网络资源和中试仪器设备等,不断优化科技园的创业环境和条件。

孵化器建设取得成效。目前,科技园中心区总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科技园综合孵化器一个,科技园流通企业孵化器一个,无公害农药孵化器一个和节水灌溉设备孵化器一个。在孵企业平均孵化面积1407.5平方米,依托单位全时R&D人员人均孵化面积19.9平方米。

在孵企业发展迅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心区在孵企业18家,毕业企业2家,累计孵化企业20家,总投资2.36亿元,已转化科技成果 80多项,其中50余项属学校研发的成果。在孵企业中杨凌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凌金坤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农大德力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凌赛德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占在孵企业总数的22%。依托单位全时R&D人员数为1273.7,依托单位全时 R&D人均在孵企业数和人均毕业企业数分别为0.014和0.0016。

大学支持地方企业发展的能力增强。在杨凌示范区611家入区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依托学校的技术成果或人力资源而创办的。杨凌亨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物肥料科技专家为技术依托组建的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其产品目前已经覆盖了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主要农区;杨凌中富绿色硅谷股份有限公司中的高级技术人员,70%以上是我校长期从事园林、花卉、林业、设施农业、组织培养等方面研究的专家、教授。据统计,在杨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的22家股份制企业中,有13家企业与学校有着技术或人才的依托关系,所占比例达到了59%;在杨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杨凌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孵化的101家企业中,有29家与学校的技术、人才有关,所占比例达到28%以上,大学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已经形成了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的中坚力量,促进了杨凌经济的发展。

环境建设

西北农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又具有很强的农林特色,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发展项目结合紧密,因此杨凌示范区和学校重视科技园的环境建设,使科技园在园区优惠政策、服务机构、管理协调机构、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得到加强,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

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园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支持科技园的发展,示范区管委会于2001年出台了支持科技园发展的七条优惠政策,规定科技园享受国家给予杨凌示范区的所有优惠政策;享受示范区给予创业中心的所有优惠政策;将科技园建设纳入示范区总体规划;科技园入孵企业可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政府各项基金;给予科技园内企业税收、科技园建设用地等方面一定的优惠等,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

学校给予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学校为支持科技园的发展,先后以划拨的方式给科技园配备了面积6000平方米的产业孵化楼和写字楼各一栋;提供了农业技术市场建设用地69亩。投资1350万元,组建了科技园有限公司。出台了六条优惠政策,规定科技人员和在校学生,可携带职务或非职务技术,以各种形式到科技园创业;开放学校科研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和中试仪器设备等,入园企业可优先低价使用;学校承担的科研成果项目资金可作为入园创办企业的投资,以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提高成果转化速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创办企业的积极性。迄今为止,已有百余名教师参与到各个入园企业中,从事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工作。

科技园管理及运作体制形成。到目前为止,科技园已按照全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建设大学科技园的精神,于2003年组建了科技园有限公司。科技园有限公司采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确立了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的运行模式。科技园公司下设规划建设部、项目部、财务部、物业管理部等部门。为了加强对科技园的领导,协调杨凌示范区和校内外各种关系,为科技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学校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于2003年联合成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学校有关领导和管委会有关副主任担任,成员由管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学校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科技园建设的重大决策,协调落实政府、学校给予科技园的各项优惠政策,协调组织好有关部门为科技园搞好服务,解决科技园建设中的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一个以科技园有限公司运作为主,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相辅相成的科技园管理运作体制已经形成。

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服务机构健全。目前,随着杨凌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我校科技园中心区内的产业孵化大楼、无公害农药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孵化器、农业技术市场等设施已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园公司物业管理部,为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后勤保障等各项便捷服务。科技园与杨陵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技园自身和入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示范区内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示范区在工商、税务、电信等方面上门为入园企业提供统一服务。省内外辐射园区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工建设,大部分已实现了“七通一平”。

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科技园的孵化创新能力是科技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通过建立科技园发展孵化种子基金,加大科技园宣传招商力度,促进校企联姻,制定鼓励支持专家、教授自带科研成果到科技园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优惠政策等措施,努力提高科技园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能力。

科技园设立的种子孵化基金,已支持杨凌农林科大仲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18万元,用于杜仲有效成份提取项目的产业化生产。截止目前,科技园中心区在孵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数43个,平均2.39个;被批准专利数13个,平均0.72个,其中科技园种子孵化基金支持的入孵企业杨凌农林科大仲情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申请“以一种从杜仲叶中连续提取活性物质的方法”(专利申请号:0112837.8)、“中草药三步连续循环提取浓缩机组”( 专利申请号:ZL02224578.2)、“杜仲油及杜仲油为原料制取的α-麻酸产品”(专利申请号:031145)等专利7项,获批专利3项。在孵企业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数11个。科技园节水灌溉设备研发孵化器和无公害农药研发孵化器两年来,共取得技术成果45项,其中新产品28个,新装置5个,新技术12项。获奖成果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非专利独占技术8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论文306篇。科技园专业孵化器招收研究生5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43名。

节水灌溉设备研发孵化器研发的产品有6项实现转化并投入生产。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2MBJD-2型单组玉米播种施水覆膜机、2BFS-3型施水硬茬播种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套,在西北地区市场占有率达22%;研发的WAJ-1U型渠道衬砌混凝土构件成型机及配套的专用模具已投产,年生产能力1500套,市场占有率32%;专利产品自动量水设备“DGW-1型多功能流量计”,年生产能力1000台套,在陕西、内蒙等地应用,效果良好,市场占有率30%以上;环保型节水腐殖酸液肥技术成果在陕西鼎天济农有限责任公司得到转化,年生产能力5000t,可满足1000万亩农田的需求;研制的GJY系列喷头成功转化给福建亚通塑胶有限公司,获得30万元前期科研费和20%年销售利润的收入。

无公害农药研发专业孵化器研制的全新型植物性无公害杀虫剂“0.5%楝素杀虫乳油”产品在学校参股企业农大德力邦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得到转化;研制的“一种烟碱提取工艺”及“一种烟碱复配乳油杀虫剂及其制造方法”两项专利及其产品“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转让给江苏兴城宇中农药有限公司,该公司在甘肃兰州建立了一座年产100吨烟碱及1000吨烟碱制剂的“植物农药厂”;以研制的“福尔果”、“菌克清”、“树虫一针净”、“绿悦康”等专利产品与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司合作,成立了“杨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并为该企业获准了国家农药定点厂核准。

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科技园在各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杨凌示范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科技园中心区初具规模,形成了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农林特色。到目前为止,入园企业的经营项目全部集中在“农、林、水”大农业领域,产品涉及农作物优良品种、动物畜禽良种、园林种苗、节水产品、生物农药、肥料、饲料及添加剂等。入园企业吸引2名留学人员入园创业,培训人员8225人。2001年在孵企业销售收入1.64亿元,2002年销售收入2.86亿元,年均增长74%,毕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56.3%。建成的占地69亩的科技园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入住中小农业贸易企业100余家,年经营额3亿多元,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技术及农资产品集散地,带动了果业、畜牧、种业、饲料、苗木等8大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了科技园入园企业的发展步伐。建成的占地80余亩的杨凌新天地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展示了国内外一流的设施农业设备和无土栽培等无公害农产品,年接待科技观光游客15万人左右,生产的无公害绿色产品已成为西安各大高档宾馆、酒店的特供产品,带动了陕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成为杨凌农业科技观光的重要景点。建成的占地516亩国家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展示科技博览园,集中展示了国外60%以上、国内90%以上的喷、微、地面灌等各类节水灌溉工程设备,成为节水技术及设备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科技观光的重要基地。

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两年来,学校利用科技园的成果转化平台,吸纳社会资本,创办科技产业。到目前为止,已以专利、专有技术、部分实物和货币资金参与组建各类对外合作企业26家,对外合作企业总注册资本达到8.1亿多元,其中学校持有的股份为7930余万股,实现了校办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杨凌示范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由于大学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形成的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后劲,入区企业纷纷将大学及科技园作为企业在人才培养、产品中试、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方面可靠的合作伙伴。入区企业借助大学在动植物优良品种、胚胎工程、克隆技术、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植物资源开发等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开发出了生物钾肥、生物农药、农作物优良品种等一大批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培育了示范区在全国农业领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科技产业,使示范区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农业特色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以转化学校研制的活性腐殖酸有机液肥成果的杨凌鼎天济农腐殖酸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成年产5000吨节水型腐殖酸液肥全自动化生产线1条,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在绿色农业中应用前景广阔,销售势态良好,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产品,年直接收益750万元。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示范面积达50万亩,增效15%—20%。由于大学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在入区企业中的贡献,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杨凌示范区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近两年来,杨凌示范区企业的技工贸收入每年以40%~60%的速度增长,2002全区企业技工贸收入达到18亿元,GDP增加到8.05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出口创汇达到1500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财政收入达到8472万元。

科技园辐射区的科技示范园、专业示范基地和科技专家大院已经成为各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新生力量,为培育地方主导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学科技园已经在省内外建成科技园示范园、专业示范基地和科技专家大院等示范园区61个,占地面积近万亩。其中,省内依据陕西不同生态区域,建立了4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省外依据西北地区的生态特点,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建立了5个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在陕西渭北建立的优果工程示范园,为陕西白水、洛川、富平、淳化等10个县市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推广了以苹果套袋为主的规范化管理8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县市苹果栽培面积的 50%以上,使示范乡的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示范县的优质果率达到50%以上,促进了陕西省优质苹果产业的发展,累计增值10亿元以上。在陕西宝鸡建立的畜牧科技示范园和畜牧专家大院,使胚胎工程、杂交改良、秸秆饲料育肥等多项畜牧技术得到转化,推广布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改良当地山羊20万只,生产杂交一代羊10万只,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据统计,科技园已经在各地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样板150多个,培训农民300多万人,示范、推广、转化新成果、新技术350多项,为培育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大学科技园中心园区和各地分园已经成为农业高新技术及设备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产品展示、农资贸易、科技观光、技术转让及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园区规划

目标奋斗

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中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多区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研发实力雄厚、农业特色明显的国内一流农业类大学科技园,成为农业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紧密结合示范基地和西部农资技术产品交易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继续坚持“三区并举、五个结合“的发展思路,依托杨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学校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以科技园中心区为核心,以杨凌示范区为平台,以辐射区为基础,结合农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建设,在省内外建设若干个科技园分园,使科技园中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科技园分园)成为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具体

思路

是:

1、进一步搞好科技园中心区建设

科技园中心区由校内、校外园区两部分组成。在校内园区现有面积856亩外(农科院校区340亩、节水灌溉科技博览园516亩),重新规划660亩的校外园区。校外园区以学校参股企业杨凌新天地设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中心建设,形成集中统一的园区布局。首先,计划以资产重组方式控股杨凌新天地设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其次,配合我省设施农业建设,在其(公司)东边征地160亩,西边征地400亩,建设科技园中心区设施农业、优良苗木、蔬菜、花卉引种的专业孵化器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容包括兴建一栋研发大厦、一栋孵化楼、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加工基地、中草药 GAP基地建设研发中心、食品及有机食品研发孵化中心、节水灌溉设备展示示范中心及信息中心等,并以此为依托吸纳学校部分研究所和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入园,使校外中心园区成为学校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的基地。

2、进一步加强与杨凌示范区和示范区创业中心的合作

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杨凌示范区创业中心所处的特殊位置,在继续实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积极探索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示范区创业中心“资源共享、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互动协作机制,加强双方的经常性交流和沟通,努力为双方入孵化企业在经营合作、经验交流、员工培训、营销管理等诸方面提供服务,争取示范区和学校共同出台大学科技园和创业服务中心入孵企业“相互认证、平等对待”的相关政策,依托杨凌示范区发展平台,建设好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科技园。

3、启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建设

由于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总结我校农业类科技园区“三区并举,五个结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以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依托,在当地政府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以农业示范园和示范基地为基础,结合各地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分别在省内外建设若干个科技园分园。分园建设初期由学校负责分园区的规划、示范展示的技术及产品设计方案,当地政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建成后分园采用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运作,滚动发展。逐步把科技园分园建设成为各地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示范样板、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展示窗口、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基地,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园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和解决我国西部地区“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具体措施

1、继续优化政策环境,为科技园的发展提供软件支持。

在国家和省上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尚未出台的形势下,学校必须进一步依靠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具有副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优势,推动国家及省上有关科技园优惠政策尽早出台。充分发挥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优化和完善、落实示范区和学校给予科技园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科技园快速发展。

2、构筑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杨凌示范区已建成的企业孵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后勤保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完善科技园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优良的人文自然环境、自由的创业氛围、浓厚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投融资体系,为入园创业者、研发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与帮助,努力提高科技园服务管理能力。

3、加大融资力度,为科技园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具有明显的农业特色,吸引社会资金入园创业的能力有限,资金缺乏成为制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必须加大融资力度,重点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今后应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项目为中心,申请国家各类产业化基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化科技成果,吸纳社会投资,实现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市场对接。三是精心选择技术含量高、产业化条件成熟、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各类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介入,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四是积极建议和争取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对农林类大学科技园在融资政策、各类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并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科技园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

4、加强与兄弟院校大学科技园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与兄弟院校大学科技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与合作,互相通报双方的工作进展情况,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共创繁荣,努力提高科技园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任重道远。展望未来,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服务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学校科技、人才和资源等优势,以科技园中心区建设为核心,以杨凌示范区为平台,加快科技园分园建设步伐,力争把我校科技园建设成为农林特色鲜明、社会服务功能较强的全国一流农林类大学科技园,为培育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8:15:56